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旅游中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处理

第十章旅游中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处理


• 2、防暑降温
• (1)旅游前提醒旅游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天热时行程、 时间安排要宽松一些; • (2)旅游时提醒旅游者不要携带过多、过重的东西,避 免过度劳累和出汗过多; • (3)提醒旅游者带折叠扇以及清凉油等防暑药品,注意 及时补充水分。
• (二)海啸的防范 • 1、导游人员带团过程中,如果听到有关附 近地震的报告,或在海边感觉到明显的震 动,要立刻带领旅游者抓紧时间逃离海滨 并尽可能向高处走。 • 2、在海滨游览时,导游人员要留意海面情 况。
• (三)海啸的应对 • 1、迅速撤离 • 导游人员要带领旅游团立即远离海岸,快速撤离到 较安全的高地避难。 • 2、求生方法 • (1)在面临海啸时不要到处乱跑,要牢牢抓住能 够固定自己的东西。 • (2)万一被海浪卷入海中,要尽力抓住漂浮物, 但不要胡乱挣扎,以免浪费体力。 • (3)人尽量放松,努力使自己漂浮在海面,让鼻 子露在水面或者改用嘴呼吸。 • (4)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后,要马上向岸边移动, 一般பைடு நூலகம்浮物越密集就代表离岸边越近,相反就越远。
二、高温
• (一)高温的防范
• 1、防止暴晒
• (1)导游人员要提醒旅游者减少外出旅游,暂停户外或 室外大型聚会; • (2)必须外出时提醒旅游者带遮阳伞,穿浅色衣服戴太 阳镜等,避免烈日直接暴晒头部; • (3)做好防晒工作,每隔2小时涂抹一次防晒霜,而且要 充分涂抹在脸颈部、背部和手臂等位置。
• ⑤用湿毛巾,衣物或其它布料捂住口,鼻, 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 ⑥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光亮,宽敞的 地方移动,不要乘电梯逃生。 • ⑦一时无法脱险,要节省体力,静卧保持 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多活动手脚, 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 ⑧无论在何处躲避,如有可能应尽量用棉 被,枕头,书包或其它软物体保护好头部。
• ④海啸发生不幸落水: • a要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 撞。 • b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应尽量减少 动作,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 • c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 d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 e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 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 f要尽量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扩大目标,让救援 人员发现。
二、常见的求助方法
• 1、手机求救 • (1)导游员可在发生灾害时,尽快用手机 报警请求救助。 • (2)野外信号太弱的,导游员应到开阔、 信号较好的地方。 • (3)导游员应该注意节省手机电量。
• 2、烟火信号 • (1)白天时,可在火堆上添加一些青嫩树 叶、苔藓、蕨类植物等,使火堆产生浓烟 • (2)夜晚时,点燃三堆较大的火堆,摆成 彼此间隔15米的等边三角形。 • 注:在使用烟火信号时要避免引起火灾
常见异常现象
• 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 常、地光异常、地震云、气象异常等 •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 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 2、气象异常 •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 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 六月冰雹(飞雪)等。 • 3、地声异常 •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 • 4、地光异常 • 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 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 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 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 • • • • • • • • • • • •
经验诗歌 一.地下水异常(人们总结出来的)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二.生物异常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三.其他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一、地震
•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 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 引起地面 振动的现象,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 然现象。 • 地震具有范围广、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 征,是影响破坏旅游活动最可怕自然灾害 之一。
(一)地震的防范
• 1、注意收听有关信息播报。 • 导游人员带团到地震多发区时,要留意当地的地 震预报信息,以提前告知旅游者做好相关的心理 和行动准备。 • 2、导游人员应向游客介绍饭店、剧场等旅游团常 到场所的防震标志、安全疏散通道以及简单的避 震措施。 • 3、导游人员要了解一些地震即将发生前的常见异 常现象。 • 4、带团到地震多发区时可将地震的逃生知识融汇 到日常讲解中,使旅游者掌握遭遇地震时的自我 保护及救生方法。
• • • • •
紧急避震的方法 (1)伺机而动 (2)因地制宜 (3)寻找有支撑的小空间 (4)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
二、海啸
• (一)概念与分类 • 1、概念: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 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 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 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 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 2、分类:海底地震海啸、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 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 海底滑坡引起的 滑坡海啸。 • 还有陨石坠落及人为水底核爆引发的。
• 3、声、光信号 • (1)国际统一的求救信号是:1分钟发出6次哨 音(或挥舞6次、火光闪耀6次),然后安静1分 钟,再重复。 • (2)利用镜子反射太阳光传播信息;如果没镜子, 导游人员可以就地取材有易拉罐或者其他金属片 代替,慢慢摇动信号镜,发出断续的光,最好按 国际爬山求救信号来操作:每分钟闪动6次,停顿 1分钟,然后重得发出信号。
• ①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从地震到海 啸的发生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避险 和逃生. • ②如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 降或者巨浪袭来,都应该快速撤离. • ③海啸发生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 虾等许多海洋生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大观, 但此时千万不要去捡鱼虾或看热闹,应迅速 离开海岸,向陆地高处转移.
• 泥石流的应对 • 1、泥石流发生时,导游人员应迅速引导游 客抛掉重物,向山坡高地撤离。 • 2、逃离方向要与泥石流的流向垂直,即向 两侧高处撤离。 • 3、到了安全地带,游客应集中在一起,等 待救援。
• ①发现有泥石流,山体滑坡,要迅速向两边稳 定区逃离,不要沿着山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 • ②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 面. • ③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 避. • ④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至开阔地带. • ⑤应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不要在山谷 和山沟底部扎营.
• 6、其他求救方法 • (1)汽车“双闪”信号 • (2)其他救援信号:地面信号物、方向指 示标
所处位置或去过位置
行动路径
•常见的信号物将岩石或碎石摆成箭形 •在地上放置一根分叉的树枝,用分叉点 指向行动方向 •用三块岩石、木棒,上面压丝巾、手帕 或帽子等,表示危险或紧急等
第二节 常见地质灾害防范与 应对
三、泥石流
•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 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 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 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是山区最严 重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的流速很快,有很 大冲击力,可对旅游者的生命和财产造成 重大的损害。
• 泥石流伤害事故的防范 • 1、在雨季或下雨时,导游人员不要带领游 客在山谷水流汇集处活动。 • 2、在山地活动或游览时,如果遇到大雨, 导游人员必须让大家选择山脊或者有许多 树木的山坡上通过,千万不能走两山之间 的低谷。
第十章 旅游中突发自然灾害 事件的处理
• 自然灾害:凡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 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统称之为灾害。 • 在旅游活动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 包括洪水、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 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山体滑波、 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
• 1、气象灾害 由大气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 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 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包括: (1)台风、暴雨、冰雹、大风、雷暴、暴风雪等天气灾 害; (2)干旱、洪涝、持续高温、雪灾等气候灾害; (3)沙漠化、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病虫害、海啸 等气象次生灾害或 衍生灾害; (4)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的环境污染、海阳赤潮、重大传染病、有毒有害 气体泄 漏扩散、地震、火灾等。 • 2、地质灾害由岩石圈活动所引起的灾害。具体地说,在 地壳某个薄弱的地方突然发生剧 烈变形、位移及地表物 质运动,给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带来突如其来的灾难, 称为地质灾害。包括: 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滑坡、 泥石流、地裂以及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 化、海水入 侵、地下水变异、煤层自燃、瓦斯爆炸、黄土湿陷、泥沙 淤积等 • 3、生物灾害 在生物圈内,由于各种生物活动对人类生命 和生存环境引发的重大伤亡和破 坏,称为生物灾害,包 括: 动物灾害、植物灾害和微生物灾害。
• 4、SOS标志 • (1)“SOS”是国际通用的船舶和无线电 呼救信号,即三短三长三短,不断地循环。 • (2)导游员可用树枝、石块或衣物等在比 较明显的山坡或空地上摆放出尽可能大的 “SOS”求救字样,并在求救字样的显著位 置插红色或其他鲜艳颜色的标志物。
• 5、旗语信号 • (1)导游员可以把旗子或亮眼的衣服、帽 子、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在左侧长划, 右侧短划,加大幅度做“8”字形运动。 • (2)把灯光用红布、红纸包上,使光源发 出红光,轮动手臂对可能有人的地方画圆 圈。
(二)避震方法
• ①地震发生后,在室内,要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 的地方躲避,可躲到内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 的卫生间,藏室和厨房等处。不要躲到外墙窗下, 电梯间,更不要跳楼。 • ②在公共场馆里,应迅速就近“蹲下,掩护,抓 牢”或就近躲在柱子,大型物体旁,身处门口时 可迅速跑出门外至空旷地;在楼上时,要找准机 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 ③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 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以及存有 危险品,易燃品的场所。 • ④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乘客应抓牢扶 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 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