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国都铎王朝君主专制的特点【原文出处】史学集刊【原刊期号】198304【原刊页号】63—69【分类号】K5【分类名】世界史【复印期号】198312【作者】尹曲/李德志封建君主专制是封建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东西方大多数封建国家都曾实行过,而其专制本质都是一样的。
但由于各国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表现的形式各异。
英国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在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哪些特点?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重商主义政策东方各国君主专制,以农为本,国家收入主要靠农民交纳的赋税,因此不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大都采取闭关自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英国都铎王朝则相反,从王朝奠基人亨利七世至伊丽莎白女王,都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究其原因:一是王朝收入一半以上来源于工商税,特别是伊丽莎白时代,毛纺业成为英国民族工业,一五六四至一五六五年,呢绒和毛织品的输出竟占出口总额百分之八十一点六;其次,随着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与旧贵族在国会中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因此,都铎王朝的君主为了增加收入,扩大财源和争取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支持,必然要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大力保护工商业的发展。
亨利七世即位之初,便与佛兰德尔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系,一四九六年双方订立“大通商”条约,此后,英国毛纺业得到迅速发展。
据估计,一三五四年出口毛布不到五千匹,到一五○九年就达八万匹。
正如培根所说,亨利七世“喜爱财富,不忍商业雕零”。
①为了发展海外贸易,亨利七世对造船业实行津贴政策,凡建造百吨以上新船者,每吨可得五先令津贴②,这一政策促进英国海运事业的发展。
在一四○○年以前,英国船只很少一百吨以上,之后不久,布利斯托尔著名商人威廉·坎宁共有船二、八五三吨,内有一只重九○○吨③。
亨利七世还积极鼓励海外殖民活动。
一四九六年三月,亨利七世曾向约翰·卡波特和他的三个儿子颁发了一份特许状,支持他们对美洲的探险活动。
特许状中写到:“他们可以征服、占领和占有他们所发现的任何市镇、城市、城堡和岛屿,作为朕的臣属,他们能够从朕这里获得对上述村庄、市镇、城堡的统治权、财产所有权、司法权……”。
他们可以“占有和支配他们航行中所增加的全部收入、利润、货物和商品……从主要收益中扣除五分之一的制品或钱交给朕”④。
亨利七世还号召英国臣民大力支援约翰·卡波特父子,装备他们的船只,供应其所需的物品。
卡波特父子的美洲探险之行,得到亨利七世的赞赏,他赐给卡波特十镑赏钱和二十镑的年金,⑤并且答应卡波特的请求,为他下一次航行装备船只,派给他若干名囚犯。
除此之外,亨利七世还积极支持其他一些人的海外探险活动。
1501年亨利七世向布里斯托尔的商人查德·沃德和约翰·托马斯等人颁发了发现、殖民和垄断贸易的特许权,鼓励他们寻找一条到达亚洲的航线。
1502年亨利七世又向休·埃利奥特颁发了新的特许权。
⑥亨利八世当政后,因袭亨利七世的重商主义政策,继续鼓励海外探险活动。
1527年5月,他支持皇家海军的一位船长率船西行,航抵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岛一带。
⑦同时,他还支持另外一些商人在西非沿海地区开展贸易活动。
此外,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中没收了大批教会的土地,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至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代,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
资本主义商业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首先,伊丽莎白女王不仅支持而且参与海外殖民贸易活动。
1592年8月,英国一只船队在女王和伦敦商人的资助下,从事海上劫掠活动。
他们截获一艘葡萄牙船只,船上载货1,600吨,价值大约800,000镑。
最后在分配这笔赃款时,伊丽莎白女王净获60,000至90,000镑,而她当初的捐款仅有3,000镑。
⑨对于当时著名的海盗霍金斯和德累克,女王更是从支持到重用。
1564年,伊丽莎白女王支持霍金斯进行贩奴活动。
霍金斯率四条船,赎买了400 名非洲黑奴,他返回英国后,同女王共享赃款⑨。
著名海盗德累克的私掠活动同样受到女王的赞助,他在25岁时受女王之命指挥私掠船。
1580年,他完成了环球航行返抵普利茅斯,身上携有60万镑的赃款,他把其中25万5千镑奉献于女王。
⑩后来这两位海盗均被女王委以重任。
1581年3月伊丽莎白在伦敦杰伯福特港“金鹿”号船上对德累克说:“你为大英帝国争得了国威。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重金悬赏要你的脑袋,我今特来赐给你男爵的封号。
”(11)1587年女王又授予他海军中将衔并责成他与霍金斯创建英国海军。
次年,任霍金斯为英国海军统帅,德累克为海军上将,以便击溃“无敌舰队”的进攻。
(12)都铎王朝的这些决策,决非一般封建专制国家所能比的。
其次,伊丽莎白女王积极支持各种海外贸易公司的建立。
1579年伊斯特兰公司建成,接着,利凡特公司(1581年)、非洲公司(1588年)、东印度公司(1600年)相继诞生。
这些垄断公司,尤其是东印度公司成为“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13),它们都是在都铎朝君主的特许下建立的。
再次,伊丽莎白女王一如既往,继续推进英国呢绒工业发展。
例如,女王积极吸收熟练的尼德兰织工避居英国,至1573年,移居英国的尼德兰织呢工达6万余名。
(14)1561年,女王下令禁止国内绵羊和羔羊出口以保证本国呢绒工业所需的羊毛。
1571年,女王又规定臣民必须戴国产呢帽,违者罚金3先令4便士。
(15)这些措施,有利于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
至16世纪末,英国各类呢布已源源输往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还远销地中海沿岸及波罗的海地区以及俄罗斯、北非、叙利亚和巴西。
(16)最后,伊丽莎白女王的重商主义还表现在对商人的任用上。
如商人汤姆斯·格勒善在伊丽莎白的宫廷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是女王的财政顾问,大多数的英国财政政策是他决定的。
自1558年至1562年他掌管公债和王室其他财政事务。
在此期间他在伦敦中心建起一座相当可观的交易所,伊丽莎白御驾亲临此交易所,女王参观之后,甚感满意。
遂令传令官宣布,称此交易大楼为“王家交易所”,今后一律如此称呼,不必另立名称。
由于格勒善服务忠诚而受封骑士,他一直服务到1574年。
(17)格勒善的父亲和伯父都是伦敦商业区的大资本家,英王还利用他们在大陆上进行一些最微妙的活动。
(18)伦敦资产阶级的作用尤其能说明资产阶级在都铎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中所据有的地位。
在16世纪最后形成的伦敦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实际左右了伦敦的政治。
在这个时期,“伦敦市长都是从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中选出来的。
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个是呢绒商,14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
此外,伦敦26个市参议员,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也是从同业联合会的成员中选出的。
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这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
”(19)上述事实表明:都铎王朝的君主尤其是伊丽莎白女王,始终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当然就其主观愿望说来,他们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维护其专制统治,但这种政策的持续推行,在客观上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经济条件,这是那些推行重农抑商的封建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二、政教合一的统治亨利七世创建的都铎王朝,开始时同欧洲许多封建国家一样,推行的是二元统治。
即世俗最高权力归君主,宗教的最高权力归罗马教皇。
当时,天主教势力在英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恩格斯说,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20),“教会在每个国家大约占有1/3的土地,它在封建组织内部拥有巨大的权势。
”(21)在英国,属于寺院的土地相当多,决不止几十万英亩而是几百万英亩。
“据估计,1535年寺院的…纯‟收入接近15万镑,这是低于实际数字的估计。
”(22)教会中的封建特权阶层形成贵族阶级,恩格斯说,“这些教会显贵或者本身就是帝国诸侯,或者是在其他诸侯的麾下以封建主身分控制着大片土地。
”(23)这虽是指德国而言,但在英国其性质也相同。
亨利八世当政后,开始对天主教势力实行打击。
他自1529年起,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采取立法的形式,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都铎王朝的政教合一的统治。
1529年亨利亲自主持召开国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王枢机大臣乌尔西的职务,剥夺其公民权,没收其财产,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确认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元首的称号,从名义上确立了君主对宗教的绝对统治权。
从1536年,英国国会又连续通过法案,没收大批教会土地,从根本上打击了宗教界的封建贵族。
在英国确立了封建君主对世俗和宗教的全面专制统治。
但亨利八世建立的封建一元化的君主专制并不巩固,亨利八世死后,继位的爱德华六世虽继续通过某些法令,力图维系新建的一元化的封建君主专制,但反叛和骚乱屡有发生。
新建的君主专制政体处于危机之中。
至玛利继位后,她竟干脆放弃了君主对宗教的最高权力,重新承认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亨利八世建立的一元化君主专制,实际垮台了。
伊丽莎白女王执政以后,承担其父亨利八世未竟的事业,继续进行宗教改革,在英国重新建立了封建君主的一元化统治,并为此奋斗45年,使都铎王朝的政教合一统治达到极盛。
1559年,女王加冕不久,即令国会通过《至尊法》,制订若干条文,在法律上重新确认英国君主对宗教所具有的最高权威。
《至尊法》第七条规定:“一切外来侵入的权力或权威,不问其属世俗或属宗教,在英王国和英王统辖的自治领及其他地方,永远明确地废除了。
即不得实施,也不得遵从……”(24)在英国排除了包括罗马教皇在内的一切外来权威之后,法律随即规定一切权力归英国君主执掌。
《至尊法》第八条写道:“诸如司法权、优惠权、特许权、宗教权以及基督教会权,均由王国陛下统辖。
”(25)为防止罗马天主教在英国重新取得宗教的最高权威,《至尊法》对英国的未来也作了规定:“根据本法令,女王陛下的后裔和继承人,即本王国的君主或女王们,也将拥有全权或最高的权威……”。
(26)显然,都铎王室决心把封建一元化的君主专制,在英国永远实行下去。
1559年的《至尊法》否决了罗马教皇的最高宗教权;肯定了英国君主具有世俗和宗教两方面的最高权威;还对英国的未来,实行君主专制作了明文法律规定,本立法不能不说是全面、具体而又深谋远虑。
而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至尊法》竟立下誓词,责令英国臣民和宗教界各层人士就上述各项内容宣誓。
誓词要旨如下:“我,某某,仅凭良心发誓,女王陛下是我们王国和王国自治领的最高首脑,当然也是一切宗教或世俗事务的最高权威。
……我断然否认和摒弃一切外国的司法权、行政权、优惠权及各种权威。
我保证,从此之后,忠实效忠于女王陛下,女王的后裔和女王的合法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