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1、计税价格。
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计税依据是成交价格,即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中确定的价格,包括承受者应交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因此,合同确定的成交价格中包含的所有价款都属于计税依据范围。
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成交价格中所包含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成交价格的组成部分,不应剔除。
(财税字[1998]96号)2、事业单位承受土地、房屋免征契税应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纳税人必须是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财务核算的事业单位;二是所承受的土地房屋必须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项目。
凡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一律征收契税。
对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五条规定,应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的特定项目,其承受的土地、房屋要照章征收契税。
(财税字[1998]96号)3、对在1997年10月1日前已签订房地产权属转移合同或者其他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但未办理纳税手续的,对其征税处理仍按原政策规定执行。
(浙财农[1998]190号)4、对监狱管理部门承受土地、房屋直接用于监狱建设,视同国家机关的办公用房建设,免征契税。
(国税函[1999]572号)5、对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征收机构承受用于抵缴社会保险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国税函[2001]483号)6、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处置不良资产而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应照章征收契税,不属免税范围。
(浙财农[2000]7号)7、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教育机构,其承受的土地、房屋权属用于教育的,比照《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免征契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实施。
(财税[2001]156号)8、由于股权变动引起企业法人名称变更,并由此进行相应土地、房屋权属人名称变更登记的过程中,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变动,不征收契税。
(浙财农税字[2002]21号)9、对被撤消的金融机构在清算过程中催收债权时,接收债务方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所发生的权属转移免征契税。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主体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决定撤消的金融机构及其分设于各地的分支机构,包括被依法撤消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除另有规定者外,被撤消的金融机构所属、附属企业,不享受本通知规定的被撤消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本通知自《金融机构撤消条例》生效之日起开始执行。
本通知发布前,属免征事项的应纳税款不再追缴,已征税款不予退还。
(财税[2003]141号)10、对购房人交纳的由建设单位代收的物业维修基金,不作为契税计税价格的组成部分,不征收契税。
(浙财农税字[2003]10号)11、对于《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土地、房屋权属,不征契税。
按照《继承法》规定,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死者生前的土地、房屋权属,属于赠与行为,应征收契税。
(国税函[2004]1036号)12、(1)对未建成房屋项目连带土地使用权一并转让的,以交易合同的价格总额(含地价)作为计税依据,视为房屋买卖,按3%的税率征收契税。
(2)企业依法注销后原企业的土地、房屋在出资人之间进行分割而发生的权属转移,属于权属共有人内部分割而发生的权属转移行为,不在契税的征收范围之内,不征收契税。
(3)凡经县级以上(含)政府建设规范部门批准的土地、房屋征用、占用项目,不论实施具体拆迁行为的主体是政府部门、企业还是其他经济组织等,所涉及的被征用、占用土地、房屋的补偿安置,均属契税征管范畴意义上的“征用、占用”,按以下规定实行契税征管:①土地、房屋因拆迁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其成交价格(面积)没有超出土地、房屋补偿费和安置费(或安置面积标准)的,免征契税;②超出土地、房屋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或安置面积标准)的部分,统一按1.5%税率征收契税。
(4)为促进流通,经经济适用房(含解困房)、房改房上市转让补交的土地出让金,不再征收契税。
(5)购买精装修商品房以实际成交价格总额作为计税依据,按相应的税率征收契税。
(浙财农税字[2004]11号)12、(1)对于承受与房屋相关的附属设施(包括停车位、汽车库、自行车库、顶层阁楼以及储藏室,下同)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按照契税法律、法规的规定征收契税;对于不涉及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转移变动的,不征收契税。
(2)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房屋附属设施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应按合同规定的总价款计征契税。
(3)承受的房屋附属设施权属如为单独计价的,按照当地确定的适用税率征收契税;如与房屋统一计价的,适用与房屋相同的契税税率。
(财税[2004]126号)13、对承受的房屋附属设施权属如为单独计价的,统一按3%的税率征收契税。
(浙财农税字[2004]13号)14、土地、房屋权属分析时,不论共同共有的土地、房屋分析时将产权全部分给其中一人所有,还是按份共有的土地、房屋分析时每人所分土地、房屋数量与其原所占有份额不同,都属于土地、房屋分析。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不在契税的征收范围内,不征收契税。
(浙财农税字[2004]23号)15、因房屋、土地拆迁后重新承受房屋、土地权属的,不论补偿前后是房屋或土地、住宅或非住宅、普通住宅或非普通住宅,对超出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补助总额的部分,统一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浙财农税字[2005]23号)16、关于对受赠土地、房屋的征免契税问题。
根据《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契税的征税范围(行为)包括赠与,不包括继承。
总局在《关于继承土地、房屋权属有关契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1036号)中进一步明确,不属于契税征税范围的继承是指法定继承行为。
今年,总局发出的《关于加强房地产交易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44号),未对现行契税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对于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应对受赠人全额征收契税”的规定,并不包括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的情况。
(农便函[2006]28号)17、房屋的继承、分家析产不属于契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契税;属于房屋赠与的,受赠人要按3%的税率缴纳契税。
对于上述几种情况同时并在的,要区别情况,只对其中属于赠与性质的部分征收契税。
(浙财农税字[2006]14号)18、房屋交易最低计税价格的确定可以综合参考以下方面的要素:(1)土地基准地价;(2)房屋拆迁补偿价;(3)房屋拍卖价;(4)商品房的市场价;(5)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格;(6)征收机关征税的相关记录等。
各地实行房屋交易最低计税价格管理办法后,当纳税人申报的房屋交易价格高于房屋交易最低计税价格时,按纳税人申报的房屋价格征税;当纳税人申报的房屋交易价格低于房屋交易最低计税价格时,除下列情况外征管机关按房屋交易最低计税价格征税。
(1)因房屋本身质量问题,纳税人申报的交易价格低于房屋交易最低计税价格的,经征收机关核实,按核定的价格作为计税价格;(2)由法院裁定、判决和仲裁机构裁决的房屋权属,以司法裁定的价格为计税价格;(3)税收法规另有专门规定的。
(浙财农税字[2007]12号)19、根据《条例》的规定,执行回转涉及重新承爱房屋、土地权属的,不属于契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契税。
(浙财农税字[2008]20号)房产1、购买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应照章征收契税。
(财税字[1998]96号)2、房屋权属转移时契税的计税依据为成交价格的全额,不应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剔除。
(浙财农[1998]190号)3、以房产作价投资入股的,不论其转让行为是否发生在财政部(1991)财农税字38号复函下发之前,均属契税征收范围,应照章征收契税。
(浙财农[1998]423号)4、通过与房屋开发商签定“双包代建”合同,由开发商承办规划许可证、准建证、土地使用证等手续,并由委托方按地价与房价之和向开发商付款的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权,实质上是一种以预付款方式购买商品房的行为,应照章征收契税。
(国税函[1998]829号)5、街道办事处征用属下南墩管理区土地与华乾工业园有限公司合建商品房,并在商品房建成后,将其中一部分商品房产权以补偿征地款方式转移给南墩管理区的居民。
这种房地产转移方式实质上一种以征地款购买房产的行为,应依法缴纳契税。
(国税函[1999]737号)6、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有房屋属共同共有财产,。
因夫妻财产分割而将原共有房屋产权归属一方,是房产共有权的变动而不是现行契税政策规定征税的房屋产权转移行为。
因此,对离婚后原共有房屋产权的归属人不征收契税。
(国税函[1999]391号)7、根据现行契税法规的规定,房屋使用权的转移行为不属于契税征收范围,不应征收契税。
(国税函[1999]465号)8、免征军建离退休干部住房及附属用房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所涉及的契税。
(财税字[2000]176号)9、对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所办企业脱构移交过程中所涉及的契税予以免征。
(财税函[2000]468号)10、对各类公有制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而采取集资建房方式建成的普通住房或由单位购买的普通商品住房,经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房改部门批准,按照国家房改政策出售给本单位职工的,如属职工首次购买住房,均比照《条例》第六条第二款“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的规定,免征契税。
(财税[2000]130本规定从发文之日(2000年11月29日)起实施,此前已征税款不予退还。
号)11、某局为解决酝酿单位职工住房问题,采取由单位提供土地、向购房职工收取建房资金的方式解决经济适用住房并向职工个人出售,属于《细则》第八条中规定的“以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行为。
按照《细则》和《关于公有制单位职工首次购买住房免征契税的通知》(财税[2000]130号)规定,凡2000年11月29日以前已签订协议购买上述经济适用住房的,应照章征收契税;2000年11月29日以后签订购房协议的,如属职工首次购买住房,免征契税。
(国税函[2001]167号)12、将开发建设的综合人防工程部分建筑单元产权出售给个体经营者从事商业服务业,不属于免税范围,应对其产权承受者照章征收契税。
(国税函[2001]803号)13、对各类公有制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而采取集资建房方式建成的普通住房或由单位购买的普通商品住房,经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房改部门批准、按照国家房改政策出售给本单位职工的,如属职工首次购买住房且在规定住房标准面积以内的,给予免征契税;超出规定住房标准面积部分,须照章征收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