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等8项(石景山区北辛安棚户区改造A区项目1608-668地块住宅部分1#-5#住宅楼、S-1#-S-3#公建楼)预制构件生产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北京榆构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五月目录1 编制依据 (1)2 概况 (1)3 生产设施与人员投入 (2)3.1生产厂房与场地 (2)3.2人员投入 (2)4 生产准备 (3)4.1技术准备 (3)4.2生产准备 (3)5 生产工艺流程 (4)5.1叠合板生产工艺流程 (4)5.2楼梯生产工艺流程 (4)6 生产质量控制 (5)6.1原材料 (5)6.2模板制作 (5)6.3钢筋加工 (7)6.4构件制作 (9)7 质量检验与评定 (12)7.1混凝土强度 (12)7.2外观检验 (12)7.3尺寸检验 (13)7.4质量评定 (14)8 标识、入库、码放、运输 (14)8.1标识 (14)8.2入库、码放 (14)8.3运输 (14)9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6)10 工期保证措施 (17)10.1综述 (17)10.2工期保证措施 (17)11 安全、环保措施 (17)11.1安全措施 (17)11.2环保措施 (17)1 编制依据1.1 1#楼等8项(石景山区北辛安棚户区改造A区项目1608-668地块住宅部分1#-5#住宅楼、S-1#-S-3#公建楼)——深化设计预制构件加工图。
1.2 施工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及法规。
1.3 其它现行相关标准。
2 概况2.1 工程名称:1#楼等8项(石景山区北辛安棚户区改造A区项目1608-668地块住宅部分1#-5#住宅楼、S-1#-S-3#公建楼)。
2.2 工程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项目1#、2#、4#楼。
2.3 构件类型:叠合板、楼梯。
2.4 生产工期:2018年5月下旬开始构件生产,预计2018年6月中旬供应首批构件,大约2018年10月生产完毕。
2.5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的材料详见下表预制构件材料表 [表2.5A]2.6我方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国家标准GB50204-2015、北京市标准地方标准(DB11/T968-2013)及设计图纸要求,达到一次验收合格率质量目标。
3 生产设施与人员投入3.1 生产厂房与场地3.1.1 本工程构件安排在固安基地进行生产。
3.1.2 在保证满足该项目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的厂房和设备进行合理改造和更新,以减少固定资产或临时设施的投入,降低加工成本。
3.1.3 成品堆放区存放场地在现有车间周围,流水线平行存放区及厂区配套存放区。
3.2 人员投入为确保本工程生产的质量和供应,由厂主要领导负责,并配备具有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员工。
管理人员配置方案如下:3.2.1 参与工程主要人员及主要操作人员的配备参与工程主要人员 [表3.2A]参与工程生产过程管理人员 [表3.2B]现场主要操作人员 [表3.2C]44.1 技术准备审核设计图纸及深化图纸,对冲突、错误等问题及时办理工程洽商变更,提出生产中难实现或不能实现的关键施工操作问题,并提出或寻求解决办法,与设计等单位协调解决。
4.2 生产准备由管理者、经营计划部组织生产计划、技术质量部、技术室、构件生产、榆构模板、钢筋车间进行项目施工研讨会,对工程出现的新问题讨论研究,并落实部门解决。
根据各部门职能,责成落实生产准备工作,包括:1、经营计划部编制模具配置计划及生产计划;2、钢筋车间对工程所用钢筋规格数量统计、报料;3、预制车间对生产所需辅料、配件等统计报料;4、技术室做好技术协调工作,并做好生产方案制定;跟踪技术变更情况;5、榆构模板编制模具方案,绘制模具制作图。
本工程主要钢筋规格如下:线盒规格:86×86×120mm 金属线盒,无锁管。
线管规格: A20SC。
预埋件类型:55.1 叠合板生产工艺流程模板清理→刷隔离剂、缓凝剂→组装模板→安放钢筋骨架及埋件→混凝土浇筑成型→养护→拆模→构件脱模→修整→码放5.2 楼梯生产工艺流程模板清理→刷隔离剂→组装模板→安放钢筋骨架及埋件→混凝土浇筑成型→养护→拆模→构件脱模→修整→码放6 生产质量控制6.1 原材料6.1.1 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有关规定,原材料进厂应具备出厂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
6.1.2 原材料进厂后应按规定进行复试。
6.1.3 具备出厂合格证明及经进厂复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用于此工程的加工制作。
6.1.4 混凝土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详见图纸)。
1、水泥--应优先选择低碱、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42.5级。
2、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标准的规定,骨料应洁净且级配良好;应优先选用非碱活性或低碱活性骨料,必须保证骨料级配的连续性,严格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
3、混凝土外加剂--本工程严禁使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或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类型,不得使用早强剂和早强减水剂。
6.1.5 钢筋1、本工程结构使用的钢筋均采用热轧钢筋,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钢筋种类、直径d(m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MPa)和使用范围 [表6.1A]6.2 模板制作6.2.1一般要求1、制作钢模用的钢板应平整光洁,其平整度能满足钢模质量要求,型钢应平直无缺陷;2、侧模与底模,侧模与侧模间的连接均应采用螺栓,必要时可采用定位销以保证支模尺寸的准确;3、预埋件应视具体情况用定位板、固定杆或其他定位器材准确固定定位,其设置应考虑混凝土浇捣及抹面方便;4、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满足相应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要求;5、便于支拆脱模,模盒附件应坚固不易变形;6、与混凝土、装饰材料接触的工作面应平整,无锈蚀斑点、麻坑;7、侧模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线型条应平顺光滑无毛刺、倒茬;8、焊缝的高度、长度、分布应满足施工要求;9、预埋件固定装置、连接紧固件完好齐全。
6.2.2 具体要求1、所有预留出筋侧模应尽可能在保证强度、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钢材用量,降低工人操作难度;2、应注意防滑条制作与焊接质量,谨防漏浆。
6.2.3 模板验收模板采取自检,检验合格后由生产车间专业验收人员验收,模板的允许偏差标准见表[表6.2A],并填写模板验收记录表。
预制构件钢模质量验收标准[表6.2A]套记录检查验收情况。
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点,必须返修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括号内数值用于湿接缝允许偏差。
6.3 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工序流程:原材验收→调直与切断→钢筋成型(预埋件焊接)→骨架绑扎6.3.1 钢筋翻样钢筋翻样前,翻样人员应充分熟悉图纸,了解难点,并应充分考虑构件生产工序问题,结合以往经验,将钢筋骨架、预埋件与模具组装冲突部位细化,在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做一定的技术处理,以保证钢筋用料最省、钢筋骨架准确和构件生产顺利。
当出现难以处理的问题时,应上报技术部门协调设计解决。
6.3.2 钢筋下料钢筋下料严格按照配料单进行,根据进场钢筋规格,应优化下料顺序及搭配,减少料头,提高钢筋使用率。
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6.3A]。
6.3.3 钢筋成型在钢筋加工中,各种钢筋弯折的要求详见下图: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6.3A],成型的钢筋半成品应抽检合格。
钢筋加工(下料、成型)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6.3A]1、将成型的钢筋按配筋图进行绑扎,绑扎用火烧铁丝,绑扎应牢固,绑丝头应压入钢筋骨架内侧。
2、绑扎好的钢筋骨架要进行检查,确认主筋级别、直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图纸要求,还应检查绑扎的牢固,不变形。
钢筋骨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6.3B]的规定:钢筋骨架组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6.3B]1、预埋件钢板材质为Q235B,预埋件锚固钢筋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2、预制构件吊环采用HPB300级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3、预埋件的焊接采用电弧焊,为保证埋件的加工尺寸准确,必要时应使用胎具或卡具定位后焊接;4、预埋件的型号与数量应选用准确。
5、对于外加工网片或者其他半成品、预埋件等,应在委托加工前对加工厂家严格要求,并在货到厂后检验其质量情况,不合格的退货,或者由技术部门及供应部门协调解决。
6、预埋件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C]要求。
预埋件尺寸允许偏差 [表6.3C]6.4 构件制作本工程构件制作,生产车间及各生产小组应提前做准备工作,包括构件类型分布、场地安排;临时码放区域清理;生产设备调用、新制;辅料统计及库存清点等等。
6.4.1 模板清理模板组装前,应将模板清理干净,尤其要注意将底模、侧模与侧模接合处的灰浆和粘贴的胶条清理干净。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用棉丝擦试干净。
6.4.2 模板组装1、新制作的模板,在正式投入使用前空模试装,自检发现问题进行调整解决后再投入使用。
2、在模板组装前将模板上的残渣、铁锈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涂刷我厂自制的脱模剂。
3、底模侧边内镶嵌的密封条每番更换一次,打完一番清理干净后再重新粘贴入底模侧边。
重复使用的密封条应保证固定牢固,位置合理,凸出部分不宜过多。
6.4.3 钢筋骨架入模1、将钢筋骨架用天车吊起平稳放入模内,为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用工艺吊钩将骨架吊起,或用塑料垫块将骨架支起。
2、预埋件用螺栓临时固定于侧模及压杠上。
6.4.4 预埋件安装1、对入模安装的预埋件应核对其型号、规格尺寸,检查其加工制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预埋件必须有可靠的固定定位措施,保证其位置准确、牢靠,预埋件安装尺寸偏差应符合[表6.3C]中有关要求。
6.4.5 隐预检混凝土浇筑前的隐预检应符合图纸和有关技术规定并有可靠措施。
检查内容如下:1、安装后的模板外形和几何尺寸;2、钢筋、钢筋骨架、钢筋网片、吊环的级别、规格、型号、数量及其位置;3、主筋保护层;4、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及数量;5、其它有关有技术要求。
6.4.6 混凝土浇筑1、浇筑混凝土在钢筋骨架埋件位置确认后进行,混凝土拌合物由罐车运来卸至浇灌吊斗中进行浇注,灰斗口距操作面不大于60cm。
2、混凝土采用振动棒振捣,要依次振捣,不要将振动棒振到模板,并注意模板周边和埋件下的混凝土密实。
6.4.7 表面抹平混凝土成型后,按要求处理好上表面,并将多余的混凝土渣清理干净。
(1)、楼梯表面为压光面,保证表面平整、光滑。
(2)叠合板上表面应做成凸凹面不小于4mm的人工粗糙面。
6.4.8 试块制作同种配合比的混凝土每工作班取样一次,做抗压强度试块不少于4组(每组3块),分别代表出模强度、出厂强度及28天强度,一组同条件备用。
试块与构件同时制作,同条件蒸汽养护,构件脱模前由试验室进行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并出具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
6.4.9 养护1、墙板浇筑成型后覆盖进行蒸汽养护,蒸养制度如下:静停-升温-恒温-降温≈2h+2h+8h+2h,根据天气状况可做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