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怀念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
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二、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桂花雨是天上掉下来的雨吗?。
)
2、师:同学们可真会思考,那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并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3、(投影生词)问:这些生词朋友你们都认识吗?(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找出本课容易写错的生字,提醒怎样记住)
4、那谁来告诉老师,桂花雨到底是什么?(生答)
5师: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下。
思考:这场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交流,板书。
,
7、师:同学们读书读的真不错。
那你们见过桂花吗?(投影桂花)让学生说出看到桂花树的感觉.
8、生:(回答自己看到桂花树的感觉)
9、交流。
10、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茂密的叶子。
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12、生回答,从而引出是因为桂花香的原因。
1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4、交流。
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
师:桂花的样子很普通,可最让作者着迷的是它那迷人的香气味。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浸是什么偏旁?妈妈洗衣服时把衣服浸在水里是把衣服怎样?那这个句子里的浸是什么意思?从这个字里你感受到什么?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吗?
生:(回答)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这好香的雨就是桂花,读出桂花的香。
(4)“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师:这个句子里也有一个浸,你怎样理解?
生:(浸指陶醉,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被这浓浓的桂花香陶醉了) 师:同学们,桂花的香气太浓了,我们不由得都陶醉了,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的感觉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感受一下桂花那浓浓的香。
三、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1、过渡:桂花的确很香,让作者一直魂牵梦萦,但是,在作者的
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
么?
生:(最重要的是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师:你是从课文的那个句子中知道的?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师:文中的那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作者摇桂花的情景,找到读一读。
边读边想: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快乐的?一边读一边想,把能体现作者快乐的句子画下来。
3、生答,师投影(“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