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成就梦想
永寿县常宁中学刘亚刚
《初中理科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课题研究工作一年来,从自身感受来说受益匪浅,通过对学困生的帮扶让我从中领悟到做是过程,爱是动力。
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价值的,它是主导教育教学的主线,是促成学生不断转化的纽带,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因而对学困生的爱心成就了我们的课题研究,促进了自身教学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提高。
一、关爱学困生
赞科夫曾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学困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关爱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更重要的是与这些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理解学生和发现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这些学生尽管平时跟同学之间很健谈,但当与老师交流时,学生却遮遮掩掩,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和学生思想之间有距离有隔阂,要真正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因为师生间是可以互相影响和带动的,而良好的沟通会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的自身成长,促进教育工作,就如孔子那样,与学生一块生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如苏格拉底一样,跟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创设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
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困生,在教学工作中不论遇到什么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解决他们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真心付出,学生才会有所感受和有所作为,才能不断拉近师生关系和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往往学生喜欢这门课先从喜欢授课老师开始,这也体现出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二、加强对学困生了解,让其感受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通过和学生间的真诚沟通,走进了学生,学生也走近了你,距离的拉近进一步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有困难找老师有问题问老师的局面打开了,在此过程中我也更好的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和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的同学不能积极面对学习上的困惑,多以躲避的方式对待学习,长此以往成绩较差;有的同学心思重,不能正确面对老师的批评,学习兴趣低,学习上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同学学习上懒散,动手能力差等。
面对这些差异不同的学生,先要做到有耐心,能耐得住性子,能容忍他们犯错,能一如既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
其次要关心,关心他们的每个进步,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最后要有信心,相信他们一定会变化,相信他们一定能进步,相信他们一定有前途。
在教学中多一份关怀和爱护,让爱成为雨滴去肆意的滋润每个渴求的心房,学生能感受到温暖,才会不断喷涌出成长的动力。
只有让学困的同学信奈我们,才能促进交流带动学习上的飞跃,我们才有机会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三、爱心筑起进步的桥梁
爱心教育增加了师生间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
不但能使学生感到充实和愉悦,焕发蓬勃的朝气,还会充分发挥学困生的能动性。
教师应成为学困生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知到学校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
“以爱换爱”才能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感,才能全面的掌握他们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有计划的开展帮扶工作。
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功效。
实现学困生的稳步提升,改变学习的现状,没有爱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爱是动力,推动了学困生的转变,爱是桥梁,让学困生逾越了心灵的鸿沟,爱是付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贯彻爱心,对这个群体来说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有了对学生的爱心,不仅使这个群体有了改变,也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样双赢之效我们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