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激素以及作用原理

植物激素以及作用原理


生长素的运输:
1、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 既可以[ 横向 ]运输,也可 以[ 极性 ]运输;但是在尖 端的下部只能[ 极性 ]运输 而且只能从形态学[ 上 ]端 运输到形态学的[ 下 ]端; 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 输方式是[ 主动运输 ]; 影响生长素运输效率的因素 有[ 温度 ]等;
C
D


预实验
①大致确定一个浓度范围;
②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③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1.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①单一自变量
②对照
③平行重复
①单一自变量原则
自变量: IAA溶液的不同浓度
因变量: 插条生根的数量(或生根长度)
53.7 43.0 30.2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为25 mg/L
答案:D。
实验: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必修三》P51
I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多少? 某某浓度是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 最适浓度;
;
;
无关变量 :插条的情况、浸泡时间的长短、温度
等,实验中这些变量应处于 相同且适宜 条件下。
②对照原则
a.预实验 配制浓度为2ppm、4ppm、6ppm、8ppm、10ppm、 12ppm的一组IAA溶液
分组并编号:分为 7 组,每组中加入 按要求处理好插条,备用。
3
根枝条
b.正式实验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比较适宜的浓度为4ppm-6ppm 范围间,因此在此浓度区间,以0.2ppm为浓度梯度进 行实验。 配制浓度为 4.0ppm、4.2ppm 、4.4 ppm 、 4.6ppm 、 4.8ppm 、 5.0ppm 、 5.2ppm 、 5.4ppm 、 5.6 ppm 、 5.8 ppm 、 6.0ppm 的一组 IAA溶液。 分组并编号:分为 11 组,每组中加入 按要求处理好插条,备用。
答案:C。
例6、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IAA(生长素)浓度在曲线 a点 (10-10mol/L),下列对B侧IAA浓度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A、B侧IAA浓度处于cd范围内 B、在fc的范围内 C、A侧IAA浓度为a是最适宜浓度,B侧IAA浓度低于a因而细胞 伸长生长较A侧慢 D、在飞船中,根的生长不受IAA的影响
BC
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研究α—萘 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下 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20 15 10 5 0 根/条
(1)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 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2)配制溶液:配制浓度依次为
C.保留幼芽的目的:保留内源生长素,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分组处理 IAA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
① 浸泡法 :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 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 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 理)
② 沾蘸法 :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 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0
2.0ppm、2.5ppm 、3.0 ppm 、 3.5ppm 、 4.0ppm 、 4.5ppm 、 5.0ppm 、 5.5ppm 、 6.0 (溶液浓度梯 ppm 度差为0.5ppm)的NAA溶液9份,编号1~9。
(3)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4)请设计本实验的观察记录表
不同NAA浓度下生根数
浓 度 2.0 生 根 时 间 数 ppm
2.5 ppm
3.0 ppm
3.5 ppm
4.0 ppm
4.5 ppm
5.0 ppm
5.5 ppm
6.0 ppm
1
第 3 天
2
3 平均
1
第 6 天 2 3 平均 1 第 9 天 2 3 平均
不同NAA浓度下生根数
“抑制”
3. 除草剂
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杂草生长;
植物生长调节剂:①人工合成 常考的例子:a—萘乙酸;
②植物本身不能产生; 乙烯利。
2,4—D ;
实例: 1.①用赤霉素类似物打破种子的休眠; ②促进芹菜、芦苇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 2.用生根粉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3.用高浓度2,4-D做除草剂; 4.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四.迁移与运用
1、
①实验目的: 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
②实验原理:
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促进种子萌发

③填写简单实验程序:
消毒浸种 、c分装设置、d恒温 催芽、 a分组编号、b
e观察记录
④下表是实验记录,请填写A、B组别:
天数 发芽率
实验组别
第2 天 10% 0
第4 天 50% 10%
思考: 胚芽鞘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地性,能否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向光性—背光侧被促进,向光侧被促进→不能体现两重性; 背地性—背地侧被促进,向地侧被促进→不能体现两重性;
生长素的实践应用:
“促进”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移栽时,保留幼芽和幼叶; 扦插时,根部涂抹外源生长素; 2.促进果实发育
无籽番茄(无籽西瓜?)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 物质,经过鉴定,知道是吲哚乙酸(IAA)。
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 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奈乙酸、还有吲哚丁酸(IBA)等;
生长素的本质:小分子有机酸;
生长素的产生:
幼嫩部位: 幼嫩的芽(顶芽/侧芽)、幼根、发育中的种子; 衰老部位: 也可以合成少量生长素;
第四步:9内每隔3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观察 记录。
步骤设计
1、分组编号
根据自变量分组
2、实验
控制好无关变量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步骤:
将生长良好且一致的迎春条随机均分为9组(每组含 第一步: 3根枝条) ;
第二步: 将这些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9号NAA溶液中 。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9内每隔3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观察 记录。
(3)培养 将处理好的插条,放在 相同且适宜 条件
下,分组进行培养(水培)。
(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1、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 操作中正确的是(双选) A.应选择带有较多嫩叶和幼芽的一年生枝条 B.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基部,应使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 类似物 C.必须严格控制不同插条的浸泡时间 D.应采用“土培法”培植插条
A
B
生长素的分布:
生长素受到单侧光或重力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向光侧和背 光侧,向地侧和背地侧出现生长快慢不 同。 快慢因为生长素的促进程度不同,或者 是促进和抑制的不同生理作用导致的;
生长素的作用:
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 ③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特点:
B
两重性
第6 天 80% 50%
向小窗生长
(3)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
向单侧光生长
(4)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
直立生长
例5、如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 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答案:A。
例4、A~C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 的圆周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 正中,外套上开小窗的暗箱。回答下列问题:
(1)A花盆中的植株的根将向什么方向生长?
根将向受到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生长
(2)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
例1、下列(均左侧照光)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解析:A的右侧切去了一部分,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部,因此向 右弯曲生长。B中的生长素不能透过载玻片运输,尖端下部得不 到生长素,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通 过琼脂片发生横向运输到背光处,因此向光弯曲。D中由于云母 片的阻挡,右侧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向右弯曲。
核 心 主 干
—运输 —分布
生长素的发现:
假说-演绎法:
①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②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③依据假设,设计实验;
④实验探究,得出理论;
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生 长 素 发 现 的 过 程 达尔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 文 科 学 拜耳 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且这种化学物质 的分布不均匀; 家 这种物质可能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 实 温特 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验 科学 见下一页 家们 詹森 该“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难点突破 1.胚芽鞘
2.激素
3.乙烯和生长素的区别 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4.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区别 生长素:细胞的伸长; 赤霉素:细胞的伸长(纵向);
生长 →协同作用
细胞分裂素:细胞数目的增多;
5.关于生长的判断
一看有无生长素来源; 二看能否运输到作用部位; 三看分布是否均匀;
浓 度 2.0 生 根 时 间 数 ppm
2.5 ppm
3.0 ppm
3.5 ppm
4.0 ppm
4.5 pp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