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的分析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的分析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7T11:51:29.28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张来法[导读] 现金流量,大量实践表明,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最能反映企业的本质。

张来法
(洛阳天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F0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摘要:本文结合EVA在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EVA计算的方法,以及预期EVA(即MVA)的计算方法,来说明EVA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关键词:价值评估经济增加值收益法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评估,是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判断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数据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展。

评估方法的选择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及市场交易的实现。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有三种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有三种:(1)市场法,其是从目前市场价格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

(2)成本法,其是从历史成本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

(3)收益法,其是从企业未来收益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

1.市场法。

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时通过在市场上找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企业,以参照企业的市场价格及其财务数据为基础测算出来的价值比率,通过分析、比较、修正被评估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比率,并通过这些价值比率得到被评估企业的初步评估价值,最后通过恰当的评估方法确定被评估企业的评估价值。

因此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存在两个障碍。

一是被评估企业与参照企业直接的“可比性”问题。

企业不同于普通的资产,企业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

二是企业交易案例的差异。

即使存在能与被评估企业直接进行比较的类似企业,要找到能与被评估企业的产权交易相比较的交易案例也相当困难。

2.成本法。

成本法也称资产基础法和加和法。

具体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其理论基础是“替代原则”,即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在购买一项资产时所愿付出的价格都不会高于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

成本法以企业单项资产的再建成本为出发点,有忽略企业获利能力的可能性,没有从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运行效率考虑,而且很难考虑那些未在财务报表中出现的项目。

3.收益法。

在运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一个必要前提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因此只有当企业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时,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才有意义。

选择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则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主体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应超过目标企业按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现值;二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合理的予以量化;三是被评估企业应具持续的盈利能力。

收益法以预期的收益和折现率为基础,对于目标企业来说,若目前的收益为正值,具有持续性,同时在收益期内折现率能够可靠地估计,则更适宜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

有下述特点的企业不适合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收益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以及风险问题难以合理衡量的私营企业等。

二、对EVA的模型分析
EVA是英文EconomicValueAdded的缩写,我们将其译为经济价值增值,EVA是基于税后营业利润、产生此利润所需的实际投资额以及投资实际成本的一种绩效评价指标:EVA=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投资成本*(投资会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用EVA模型估算企业价值的基本原理与企业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相似,不同的是,在EVA模型中是对预期的EVA进行贴现并且需要加上企业的投资资本,而在现金流贴现模型中只需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就行了。

在利用EVA指标评估企业价值时,企业价值应等于投资资本加上未来年份EVA的现值,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EVAt——第t期的经济增加值,R——贴现率在选择和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收益额,也有其独特优势:首先从股东角度定义企业利润。

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只有当企业的税后收益高于投资的机会成本时,该项投资才是真正盈利,这是EVA较其他会计指标具有的优势所在。

其次与直接将股价作为业绩评价依据相比,EVA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市场上股价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除了经营者经营上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EVA不仅能给上市公司,也能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业绩标准,并使得非上市公司具有能与上市公司进行业绩比较的共同基础。

本文重点讨论收益法怎样应用EVA指标。

收益法有3个基本前提要素: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是能够完整、准确测算得到货币数据的;资产评估中需用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是能够完整、准确测算得到数据的;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持续的时间准确无误。

二、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1.合理预测企业未来收益。

在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建议使用净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折现率的选取应与收益额的选取口径一致。

企业在确定收益时还要考虑企业产品技术发展前景、市场发展前景、产品的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以及地理环境等。

总之,对企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必须对影响企业未来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使评估价值尽可能合理。

2.合理预测企业收益期限应将企业具有核心盈利能力的资产的收益期限作为整体企业的收益期限。

具有核心盈利能力的企业资产的盈利状况,跟企业的生命周期较为一致,盈利状况良好且收益稳步上升,说明企业进入成长发展阶段;盈利状况趋于平稳,说明企业已进入成熟期;盈利状况日趋下降,说明企业开始步入进入衰退期。

3.科学选择折现率预期收益每年都发生变化,折现率也会因银行利率、社会经济的变化、通货膨胀、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发生变化。

现金流与折现率的匹配原则为一定的现金流对应一定的折现率。

利用变动的折现率对整体现金净流量进行折现,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动和风险大小,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价值。

在进行企业资产价值评估时,必须承认和考虑风险报酬因素的存在。

三、收益指标的种类
1.净利润,净利润指标是我国在收益法使用初期经常采用的指标,该指标获得方便,可以根据企业利润表经简单调整后获得。

净利润指标的主要优点是获取容易,可以直接从会计报表中获得,对专业性要求不高,使用直观。

2.现金流量,大量实践表明,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最能反映企业的本质。

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考察企业现金流的情况可以较好的评判企业的盈利质量,确定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

现金流状况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

收益法的重要参数有以下三个:(1)资产的收益。

资产收益是资产在一定的持有期间,由于所有权益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现金流量,包括此期间所发生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对资产价值评估是以将来年份该项资产可以为产权主体带来的收益,而不是历史上过去的收益或当前现实的收益。

(2)收益期。

资产的收益期是指能带来收益的资产的产权主体能持有的年期,通常是指资产评估基准日后的资产尚能获利的剩余收益年限。

(3)资产的折现率。

折现率是将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收益法的运用不仅在于掌握它在各种情况下的各种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该方法运用中的各项指标参数。

会计必须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整体资产、具有独立创造利益、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真正掌握好它的要领。

参考文献:
[1]张心明:《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04期.
[2]边姜:《试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会计之友》.2008年第35期.
[3]曹中:《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问题研究》.《会计之友》.2009年第19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