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衡算1计算方法与原则1.1热量衡算的目的及意义热量衡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设备的热负荷。
根据设备热负荷的大小、所处理物料的性质及工艺要求再选择传热面的形式、计算传热面积、确定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
传热所需的加热剂或冷却剂的用量也是以热负荷的大小为依据而进行计算的。
1.2热量衡算的依据及必要条件热量衡算的主要依据是能量守恒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Q1+ Q2+Q3=Q4+Q5+Q6 式1其中:Q1——物料带入到设备的热量,kJQ2——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所处理物料的热量,kJQ3——过程热效应,kJQ4——物料离开设备所消耗的热量,kJQ5——加热或冷却设备所消耗的热量,kJQ6——设备向环境散失的热量,kJQ1(Q4)=Σ mC P(t2- t0) kJ式2m——输入或输出设备的物料质量,kgC P——物料的平均比热容,kJ/(kg•℃)t2——物料的温度,℃t0——基准温度,℃Q5=Σ C P M (t2-t1) kJ式3M——设备各部件的质量,kgC P——设备各部件的比热容,kJ/(kg•℃)t1——设备各部件的初始温度,℃t——设备各部件的最终温度,℃2Q5+Q6=10%Q总式4热量衡算是在车间物料衡算的结果基础上而进行的,因此,车间物料衡算表是进行车间热量衡算的首要条件。
其次还必须收集有关物质的热力学数据,例如比热容,相变热,反应热等。
本设计还将涉及到的所有物料的热力学数据汇总成表4,以便于后期的计算。
1.3热量衡算基准因为物料衡算计算的是各个岗位的天处理量,所以热量衡算计算的也是某个设备天换热介质消耗量,同时温度基准采用的是0℃做基准。
当然,进行传热面积校核时,是根据批处理量计算。
2全车间物料热力学数据的估算2.1所用纯化合物比热的推算0i i pMc n C ∑=式 5式中M ——化合物分子量;n i ——分子中同种元素原子数; c i ——元素的原子比热容,kJ/(kg•℃)查《制药工程工艺设计》P111,得到原子的摩尔热容相关数据,见表1表1 元素原子的摩尔热容单位:kcal/( kmol•℃)(当物质为固体时,各原子的C a 取值近似值)原子 C a 原子 C a 原子 C a 碳C 2.8 氧O 6.0 氮N 2.6 氢H4.3硫S7.4其他8.0(当物质为液体时,各原子的C a 取值近似值)而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物质大多是混合物,极少数的混合物有实验测定的热容数据,一般都是根据混合物内各种物质的热容和组成进行推算的,其中杂质的含量极少,热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在本次设计中所涉及到得液体混合物的热容可以采用类似理想气混合物的热容的按分子组成加和的规律进行计算。
即C P = Σ X i C Pi 0 式 6式中 C P ——液体混合物的定压摩尔热容,kJ/(kmol•℃)X i ——液体混合物中i组分的摩尔分数; C Pi 0——液体混合物中纯i组分的定压摩尔热容原子 C a 原子 C a 原子 C a 碳C 1.8 氧O 4.0 氮N 2.6 氢H2.3硫S5.5其他6.2对于2(C13H20N3O2Cl M=285.77)C0P(2)=4.187x91.4/285.77=1.34 kj/kg.℃对于联硼酸频哪醇酯(C12H24B2O4 M=231.18)C P(C12H24B2O4)=4.187*105.2/231.18=1.91kj/kg.℃对于醋酸甲(C2H3O2K M=98.14)C P(C2H3O2K)=4.187*38.8/98.14=1.66 kj/kg.℃对于二甲亚砜(C2H6SO M=83.95)C P(C2H6SO)=4.187*45.4/83.95=2.26 kj/kg.℃对于(PdCl2 M=175.84)C P(PdCl2)=4.187*48/175.84=1.14 kj/kg.℃对于3(C19H32O4N3B M= 377.29)C P(C19H32O4N3B)=4.187*1377.8/377.29=1.53 kj/kg.℃对5(C18H19O3N2Cl2BrF M=480.10)C P(C18H19O3N2Cl2BrF)=4.187*118.1/480.10=1.03 kj/kg.℃对于碳酸钠(Na2CO3M= 105.99)C P(Na2CO3)=4.187*26.2/105.99=1.03 kj/kg.℃对于4 (C31H39N5O3Cl2F M=650.57)C P(C31H39N5O3Cl2F)=4.187*189.1/650.57=1.22 kj/kg.℃查《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上册)P1189得到下列物质比热容数据对于水(H 2O M= 18.01)20P() 4.18kJ/(kg )H C O C =•︒对于二氧化碳(CO 2 M= 44.01)20P() 2.84kJ/(kg )C C O C =•︒对于二氧化硫(SO 2 M= 64.06)20P()0.37kJ/(kg )S C O C =•︒对于氯化氢(HCl M= 36.46)P() 4.00kJ/(kg HCl C )C =•︒对于乙酸乙酯(C 4H 8O 2 M= 88.11) 20P48() 3.28kJ/(kg C H C )O C =•︒2.2各物质燃烧热的估算有机物燃烧热的估算可采用卡拉奇法。
主要是适用于液体有机物,固体相差熔化热即相变热。
如果设想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键是有一对电子形成的,那么在有机物燃烧时所放出的热,就可以看作是这些电子从碳原子和氢原子转移到氧原子上的结果。
根据对大多数化合物分子的结果表明,每个电子的转移会释放109.07kJ 的热量。
)P H C 4(07.109109.07n QC-+==式 7式中Q C ——物质的燃烧热,kJ/molC——化合物中C 原子数 H——化合物中H 原子数 P——C,H 已和O 结合的电子书n——化合物燃烧时,C,H 向氧转移的电子数查《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上册)P1225表21-122摘录如表2基团结构燃烧热的相关数据。
表2 部分基团结构燃烧热参数数据表取代基和键的性质结构式 热量校正值Δ/(kJ/mol)脂肪伯胺 R-NH 2 54.4 脂肪仲胺 R-NH-R 81.6 脂肪酮 R-CO- 27.2 取代酰胺 R-NH-COR 27.2 羧酸 -COOH 41.2 脂肪化合物中的溴 R-Br 69.1 脂肪化合物中的氯R-Cl-32.2对于2(C 13H 20N 3O 2Cl M=285.77)其充分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数n=2*13+20/2-2=34对其结构分析:包括结构有基值1,羧酸1,脂肪化合物中的氯1。
△H=-Q C =-1528.21KJ/mol同理,对于 联硼酸频哪醇酯(C12H24B2O4 M=231.18) △H=-Q C =-1482.01KJ/mol对于3(C19H32O4N3B M= 377.29 △H=-Q C =-2727.71KJ/mol5(C18H19O3N2Cl2BrF M=480.10) △H=-Q C =--6109.84KJ/mol 对于4 (C31H39N5O3Cl2F M=650.57)△H=-Q C =--3162.99KJ/mol2.4某些工况下物质汽化热的估算方法液体汽化所吸收的热量成为汽化热,亦称为蒸发潜热。
在一些化工手册中能查到一些物质在常压沸点下的汽化热,有时也能找出一些物质在25℃的汽化热,但很少有其他操作条件下的数据,本次设计根据对比压强、对比温度求汽化热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任何温度、压强下,化合物的汽化热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0T T r cHP v r T r (28.5)log []0.62(1-)∆=- 式 8式中ΔH v ——汽化热,kJ/kg ; T c ——临界温度,K ;T r ——对比温度(实际温度与临界温度之比);P r ——对比压强(实际压强与临界压强之比)。
3部分岗位热量衡算3.1取代反应岗位 (1)Q 3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公式如下:kJ/mol )(-)(产物r反应物rci i rq q H q∑∑=∆∑=θθδ式中δi ——化学计量系数,反应物为负,生成物为正;ΔH ci θ——各物质的标准燃烧热,kJ/mol ;反应物产物ci i rrr3r()-() kJ/mol1528.21206.001482.01-252.20kJ/mol1180.4310000.918n -252.20-1786576.99kJ152.97qq q H qQθθθδ=∑∆=∑∑=--+=⨯⨯=⨯=⨯=(2)Q 1的计算各物料带入的能量如下: 2带入的热量:Q 2=C 2*M 2*(t 进-t 出)=34232.47kj同理,联硼酸频哪醇酯带入的热量: Q 酯=C 2*M 2*(t 进-t 出)=35563.33kj 物料带入总热量: Q 1=Q 2+Q 酯=69795.80kj(2)Q 4的计算各物料带出的能量如下: 3带出的热量 出来80℃ Q 3=C 3*M 3*(t 出—t 进)=195859.30kj 同理,二甲亚砜带出的热量 Q 二甲亚砜=43803.10kj 其他物质带出热量 Q 杂质=14185.44kj物料带出的热量:Q 4=Q 3+Q 二甲亚砜+Q 杂质=253847.84kj(4)Q 2的计算通常Q 5+Q 6=(Q 1+Q 2+Q 3)⨯10%∴Q 2=Q 4/(1-10%)-(Q 1+Q 3)=253847.84 /(1-10%)-(69795.80-1786576.99)=1998834.35kJ(5)换热介质批用量的计算方便估算全车间蒸汽消耗量,从而确定锅炉房大小,本岗位计算的是蒸汽消耗量,但实际上,在工艺操作中考虑到环合反应温度控制比较低,我们不用蒸汽加热,不好精准控温,容易过热甚至有可能导致环合反应釜出现危险,所以工艺中实际是用水蒸气和冷水混合后生成的热水加热。
本次设计的加热介质采用133.5℃三个大气压下饱和水蒸气间接加热,查表的该状态下饱和水蒸气的热焓H=2725.5 kJ/kg ,计算公式如下:η])273-T (C -[H D Q2=式 9式中 D——加热蒸汽的用量,kg;Q 2——由加热剂所提供的热量,kJ;H——水蒸气的热焓,kJ/kg;C——冷凝水的比热容,可取4.18kJ/(kg•℃) T——冷凝水的最终温度,K ;η——为热利用率,保温设备为0.97-0.98(取0.975), 不保温设备为0.93-0.95则此岗位水蒸气的用量为2D 855.89kg[H-C (T-273)][2725.5-4.18(79-0)]0.91998834.3755Qη===氯化反应岗位热量衡算结果如表5-3所示:表3取代反应岗位热量平衡及介质消耗表热类型 值/kJ 热类型 值/kJ(kg)Q 1 69795.80 Q 4 253847.84Q 2 1998834.35 Q 5+6 28205.31Q 3-1786576.99 D 蒸汽(3atm )855.893.2缩合反应岗位(计算跟第一工段一样) (1)Q 3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公式如下:kJ/mol )(-)(产物r反应物rci i rq q H q∑∑=∆∑=θθδ式中δi ——化学计量系数,反应物为负,生成物为正;ΔH ci θ——各物质的标准燃烧热,kJ/mol ;反应物产物ci i rrr3r()-() kJ/mol1482.011513.512727.71-267.81kJ/mol 1153.6110000.987n -267.81-1778858.75kJ171.42qq q H qQθθθδ=∑∆=∑∑=--+=⨯⨯=⨯=⨯=(2)Q 1的计算各物料带入的能量如下: 3带入的热量: Q 3=36627.12KJ 5带入的热量:Q 5=36955.28KJPdCl 2带入的热量: Q PdCl2=1801889kj 物料带入总热量:Q 1=∑Q n =1801889kj (3)Q 4的计算各物料带出的能量如下: 4带出的热量: Q 4=-10323.52KJ其它物质带出的热量:Q 其=-1606.883kj水带出的热量:Q 水=-103113.50kj副产物带出的热量:Q 副=-3359039kjPdCl 2带出的热量:Q Pdcl2=-2204.84kj物料带出的热量:Q 4=∑Q=-479032.09KJ(4)Q 2的计算通常Q 5+Q 6=(Q 1+Q 2+Q 3)⨯10%∴Q 2=Q 4/(1-10%)-(Q 1+Q 3)=-479032.09 /(1-10%)-(2383061.34-1778858.75)=-1136460.468kJ(5)换热介质批用量的计算在换热过程中,冷却介质不发生相变,冷却剂的用量可由下式计算Q 2W C (-)T T K H =式中 W —— 冷却剂的用量,kg ;Q 2 —— 从冷却剂中移走的热量,kJ ;C —— 冷却剂的平均比热容,kJ/(kg•℃);T K —— 冷却剂的最终温度,℃;T H —— 冷却剂的最初温度,℃;则此岗位冷冻盐水的用量为:2K H 1136460.4W 6876.392kg C (-) 3.3(68-5-0)Q T T ===-缩合反应岗位热量衡算结果如表5-4所示:表4缩合反应岗位热量平衡及介质消耗表热类型值/kJ热类型值/kJ(kg) Q12383061.34Q4-479032.09 Q2-1136460.47Q5+6-53225.796876.40 Q3-1778858.75D冷冻盐水(3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