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知识归纳

现代文阅读知识归纳


能概括记叙文要点
答题思路小结 1.根据文意或所给事件、情节,分层次 2.知表达格式、字数 3.概括要点的方法: (1)把握人事结果法:人+事+结果 (2)记叙文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3)小说情节概括法:(序幕)开端、发展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描写 (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现代文阅读知识归纳
读懂记叙文的内容
1.写人的记叙文: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时间、 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哪些词句体现了人 物的什么性格、品质?
2.写事的记叙文: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分别是什么?时间、地点是什么?表达了 什么主旨?
记叙文阅读
能概括记叙文主旨
答题思路小结 1.找主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2.注意叙述中关键句 3.关注事件,尤其是主事件 4.关注标题
二、思路结构
▪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 (特征)。
(对象)的
▪ 列数字 准确地说明了 (特征)。
(对象)的
▪ 作比较 突出地说明了 (特征)。
(对象)的
▪ 列图表 简洁明了地说明了 (对象)的 (特征)。
四、语言特点
(注意修饰语、限制性词语) 1.准确性 2.生动性 (表现在简洁、通俗、生动上)
的内容。 作用: (1)补充交代 ,使文章内容充实,更周密。 (2)为下文 作铺垫 (3)与 对比,突出…… (4)突出……(中心主旨) 2. 顺叙——按时间先后来写 3.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
片段提到前面叙述—— 倒叙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设问
反问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现 了…
作用:生动形象的刻画(写出) (情状),表现 物的性格、品质)。
(2)环境描写(自然、社会) 作用:
1.渲染了……的气氛 2.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交待了……的背景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突出……(中心主旨)
(人
思路结构
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 1.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
加强语势,突出
强调突出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 出下文…
增强语气,强调
标点符号
1、注意逗号、句号、分号、感叹号、引号的正 确使用。
2、省略号作用: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用 于说话中间断断续续或表示说话语含含糊糊。
3、破折号作用:解释或补充说明;话题转换; 声音延长;说话的停顿或中断
4、引号的作用:直接引用;强调,着重指出; 特殊含义;特定称谓;反语、讽刺
说明文阅读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类别 事物说明文——具体事物 事理说明文——抽象事理 2.把握对象 1)标题(也有例外) 2)抓关键语句,判断说明对象 (注意不要将文章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3.说明对象的特征 1)注意文章的中心句(段首句、段尾句、过渡句) 2)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注意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和局部特征)
二、论据
1.分类: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2.题型 ▪ 19.B段。 ▪ B段事例写的是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成为
高位截瘫者后,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新的 发展方向,并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与第④段 论证的“拐弯是理智选择”相一致; ▪ 而A段鲁迅的事例证明的是“拐弯是清醒舍 弃”,与第④段不符。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议论文阅读
一、论点
1.寻找论点: ※作法: 题目——开头——结尾——篇中(论据之后) 2.概括论点: ※作法: ▪ 明确论题 ▪ 找到表明观点的语句 ▪ 用肯定、辨析的句式表述,如: xx是xx 3.把握分论点: ※作法: ▪ 抓中心句,一般情况是在段首(总括句)或段尾
(总结句)。 ▪ 抓标志性词语、过渡句。 ▪ 抓住所给的“路标”,从结构上总结分论点。
五、议论文严密性
▪ 语言要求严密 ▪ 结构要求严密、全面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2.作用: ※作法: 运用____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______论点
(观点)。
四、论证结构
▪ 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层进式、对照式、并列 式
▪ 题型: (1)第③段阐述了同情心对个人的意义,
第④段阐述了对世界的意义, 两者是层进的关系。 (2)这两段话与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一个没有同情心 的人,是冷酷残忍的人;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世界,是冷 漠可怕的世界。”中的两个方面相互照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