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学习啦【心理健康论文】编辑:坚烘爱情是人生最美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延续新的生命。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篇一《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的探讨》摘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1.引言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

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

Wstson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

Freud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

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

Frommn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

Rubin 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

Swenson)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

Centers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

Skolnick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文化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

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

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3.1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

2.恋爱动机的偏差。

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

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

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

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

2.爱情挫折。

3.恋爱行为不当。

让人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

詹灶福,汪琴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经验、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

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

黄家兵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3.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常泓、侯赞华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

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

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

王素珍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方法,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

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

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

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

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

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

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

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4.1爱情观念的测量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

Rubin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

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

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

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4.2爱情成分的测量1)Davis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

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

Davis 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

2) Sternberg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

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

3)Yela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

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

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

5) 王娟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

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4.3爱情类型的测量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

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5.1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David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

Roy,Jean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

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李志和彭建国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5.2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

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

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

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

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

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

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5.3其他因素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

根据王素珍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

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6.1研究对象有待扩展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6.2研究内容有待丰富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教育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

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