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法衔接的有关问题
第三十八条规定:违法行为已构成 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征管法》第77条:纳税人有本法 第六十三条、六十五条、六十六条、六 十七条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税务机 关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对应当依法移 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 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 罪案件的规定》 (国务院令2001年第310号)
第一种:只要构成犯罪,无论是否 补缴了应纳税款、缴纳了滞纳金并接 受行政处罚,都进行移送,由司法机 关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理 由:行政机关只具有行政处 罚权,不具有司法权;《征管法》第 63条的规定、《征管法》第77条的规 定、《稽查工作规程》第60条的规定。
第二种:虽已构成犯罪、但补缴 了应纳税款、缴纳了滞纳金并接受了 行政处罚,不再移送。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行政执法机关违 反本规定,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 罪案件而不移送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 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举报。
7、对行政执法机关违反规定,逾 期不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处理:
(1)行政处理:由本级或者上级人 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 执法机关,责令限期移送,并对其正职 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根据情节 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 (2)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关于“两法衔接” 涉及的有关问题
“两法”,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 “两法衔接”,指行政执法与刑事 司法的衔接;
对此,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北 京市监察局制定了《北京市行政执法与 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
《办法》的目的:加强和完善行政 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加大对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妨害 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以及其他犯罪的打击 力度。
4、对不服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决定 的处理: (1)3日内提请做出不予立案决定 的公安机关复议; (2)建议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
5、对应当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 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
相关问题:对《征管法》64条第2 款的理解和适用。
6、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 件,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依 法实施的监督。
根据上述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四部门制定了《办法》,应注意的主要 问题为:
1、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行政执法机关-----行政处罚权 公安机关------侦查权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 监察机关------行政监察权
2、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 涉嫌犯罪案件的同时,向同级检察机关 备案。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 行政执法人员,包括工商行政管理、税 务、检查等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 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1)构成此罪须以徇私舞弊为前提, 即对应当移送的而不移送,予以隐瞒、 掩饰,或大事化小,以罚代刑等行为。
(2)徇私舞弊行为必须是利用职务 之便进行的。
8、行政执法机关违反规定,对应当向公 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不移送,或者以行政处罚 代替移送的处理: (1)行政处理: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 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 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拒不改正的,对其正 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给予记过以 上的行政处分; (2)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紧急情况下,对明显达到刑事追 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可直接移交有管 辖权的公安机关,并协助公安机关开展 工作。
4、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不批准移 送的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 10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报送 同级人民检察院。
5、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疑难、 性质难以认定的案件,可以将案件情况 向公安机关、检察院通报,并可以就涉 嫌犯罪的标准、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等问 题进行咨询。 公安机关应在接受咨询之日起7日 内回复意见。
关于刑法修正案实施后的涉嫌犯罪 移送问题
《稽查工作规程》第六十条对涉嫌 犯罪案件移送的规定:税收违法行为涉 嫌犯罪的,填制《涉嫌犯罪案件移送 书》,经所属税务局长批准后,依法移 送公安机关,并附送以下资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 报告》; (二)《税务处理决定书》、《税 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复制件; (三)涉嫌犯罪的主要证据材料复 制件; (四)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 已受行政处罚情况明细表及凭据复制件。
理解:是否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认 定;对咨询结果保存证据。
6、公安机关的提前介入:有证据 表明可能涉嫌犯罪的行为人可能逃匿或 者销毁证据,需要公安机关参与、配合, 书面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如拒绝检 查、拒绝提供电子数据资料等情形。
公安机关应当积极予以配合,发现 涉嫌犯罪,应当及时依法立案侦查,不 能及时介入的,应当在收到书面商请意 见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行政执法机关。
7、对是否涉嫌犯罪存在争议的案 件的处理: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 日起10日内,向同级检察院抄备《行政 处罚决定书》副本和相关案件材料,并 书面提出咨询意见。
检察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 提出是否移送的回复意见。建议移送案 件以《检察建议书》方式进行。
8、应当移送而未移送或逾期不移送 涉嫌犯罪案件的处理:收到检察院建议 移送的书面意见之日3日内将案件移送公 安机关,并将执行情况抄告检察院。
(3)情节严重的行为是指: 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3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 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 人的; 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 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 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活动 的;
嫌犯罪,并“符合刑事追诉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 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规定:“逃避 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于立案追诉: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 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 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 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 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 补
《征管法》第63条规定:“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犯 罪应是满足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 据此,移送的条件是构成犯罪。
《征管法》第77条规定:“涉嫌犯罪的,
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涉嫌犯罪,应理解为与某犯罪行为有牵连
的嫌疑。据此,移交的条件是涉嫌犯罪。 注意:“构成犯罪”与“涉嫌犯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包括危害税收征管罪。
《办法》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84条:任何单位 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 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 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行政处罚法》第七条:违法行为 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 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 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 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 犯罪案件,应当由2名或2名以上的行政 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 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书面报告, 由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主持工作负责人 在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审批。 批准-----24小时内移送。 不批准----理由记录在案。
3、移送案件应当提交的材料: (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3)涉案物品清单; (4)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5)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的含义并不相同。
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 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2001年 第310号)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 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向公安
机关移送”,据此,移送的条件是涉 嫌构成犯罪,并“依法需要追究刑事 责任”。
北京市《工作办法》规定:“对 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
应当移送”,据此,移送的条件是涉
1、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 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 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 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 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 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的,必须依照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税务执法机关在查处税收违法行为 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犯罪是危害税收征管 罪,包括:逃避缴纳税款罪、逃避追缴 欠税罪、抗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虚 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等。
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 受行政处罚的”,据此,公安机关的 立案条件是已构成犯罪、并“不补缴 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 行政处罚”,因此,可以理解为虽已 构成犯罪、但补缴了应纳税款、缴纳 了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的,公安机 关就不予立案,即不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 刑事案件性质的;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为谋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 案件,情节严重的;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4)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动机和 目的不影响构成。
滥用职权罪
9、对查处税收违法行为过程中, 贪污贿赂、国家工作人员渎职、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和民主权利的的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 按照规定移送检察院。
对上述行为(第7、8条)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 比照前两款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刑法》第402条规定:行政执法人 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 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 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 由: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 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 令2001年第310号)的规定、最高人 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立案追诉标 准》的规定、北京市《工作办法》规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