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国际公法期末复习题

北京大学国际公法期末复习题

《国际公法》课程复习题简答题:1.《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的规定(国际法的渊源)●ICJ在判案时应用的法律和辅助资料国际条约、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和著名的法学家学说,前三个有法律拘束力,后两个是辅助性资料,没有法律拘束力。

辅助的理解:对于条约的解释,证明国际习惯的存在,国际法庭判案的时候可以引用学说、国际的司法判例和国内适用国际法规则的判例(适用条约、国际习惯规则等)。

●国际法渊源(38条作为讨论国际法渊源的基础,但不能直接视为国际法渊源)●等级特殊法优于一般法,所以要优先适用争端当事方接受的优先法律,如条约。

习惯中有区域习惯、特殊习惯和一般习惯,先适用特殊的习惯,再适用一般的习惯。

✧看一下38条第1款的最后一项:《联合国宪章》第59条的规定。

2.承认的学说(国际法上的国家)与国家的出现、领土主权的变更、新政府的出现有一定关系与有些事件也有关系(如,伊拉克试图改变领土主权,将科威特兼并,与此产生不承认的问题——国家有不承认的义务,但没有承认的义务——承认是政治行为,也不算是权利,只是主权国家作出的行为)构成说现存国家如果不承认,就不能构成国家——承认有构成的性质宣告说只是对现存事实的宣告,不存在构成的性质评论两个学说都有各自存在的弱点,单纯适用一个学说是不能够解释现实问题的。

但是两个学说也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是对现实的解释,只是分别偏重于两个极端,我们取其中间是最好的。

国家出现是一个事实,但如果此事实是有争议的时候,承认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会影响到新的实体作为实体(如主权国家)而享有的权利。

如,科索沃现在已经有72个国家承认。

它对于不承认的国家,权利行使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不承认为国家,因而不能建立外交关系等等。

但是如果不考虑国际间的交往,承认没有意义。

但是国家必须与外交往,是主权国家固有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受到限制的。

(社会科学中任何问题都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不干涉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是争议很多的原则之一。

●《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7款的规定此原则已经是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这条款体现了这个原则。

“门罗主义”,欧洲不要干涉美国的事务。

●干涉的概念、内政的概念✧干涉:在宪章中主要指联合国组织不干涉本质上属于会员国内部的事项。

什么样的行为构成干涉。

如一国的大选,其他国家不可以指手画脚。

但是如果该国在大选的时候发生了或者可能发生暴力,在大选开始之前要求联合国干预(维和部队、代表团)来维持秩序,不可算干涉。

干涉——是强加的、人们不愿意接受的。

如果干涉是用武力实现的,则是武力干涉,违反了不干涉原则和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内政什么不是内政?——国际法关注的事项、国家在国际上已承担义务的事项都不能算内政。

●不干涉原则面临的挑战例如,“人道主义干涉”、“保护的责任”(1)国际人权法的产生是对不干涉原则最大的挑战。

一些事项已经不是纯属内政了。

(2)人道主义干涉——直接对应这一原则。

为了解决主权国家内部的人道危机,如种族屠杀等,其他国家(可以是单个),不需要经过安全理事会的授权,就可以对国家使用武力来解决人道危机。

给了使用武力合法的依据。

但这是不是国际法?有争议。

有些人认为这是正在出现的国际人道法规则,如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是人道主义干涉的例子。

(3)保护的责任:联合国大会建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加拿大组织、提议)。

认为干涉太敏感了,而提出保护的责任(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反正有人要去干涉,倒不如把其拉入法律的轨道,要求他们按一定的程序做事。

白:这个是国际人道主义干涉的翻版。

但是国际社会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困惑,因为没有统一的国际法执行机构,如果发生了违反国际秩序、违反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事件,有些学者提出要用现有的机制(如国际法院、法庭、安全理事会、国家集体机构)来执行国际警察、国际检察官、国际政府应当行使的责任。

但是这些都还很不成熟,比如谁来断定、如何断定出现了人道主义危机?如何实现保护的“责任”(职责、使命)4.国家的自卫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管辖权、独立权、平等权是国家的天然权利,但这个天然权利不是能够当然行使的●《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前提条件:遭到武装攻击之后,使用武力还需要报告、受到安全理事会的协调等●行使自卫权的前提条件(严格和灵活解释)严格:必须遭到武装攻击之后灵活:51条只是规定了一种产生自卫的情况,并没有排除其他产生自卫的情况。

如预●关于预防的自卫和先发制人的自卫防的自卫和先发制人的自卫白:还需要联系禁止武力的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因此应当严格解释。

在国家法上不能允许预防的和先发制人的自卫。

但实际中可能出现实例,如果他们真的迫不得已,可以作为例外,但是不可以作为规则●个人的观点5.国家管辖权的种类●国家基本权利之一●属人、属地、保护性管辖、普遍性管辖普遍性管辖不应该是天然的权利,是与管辖权有关系的被国际法赋予的权利。

针对的对象,完全没有争议的是海盗。

其他的,如空中劫持、劫持人质、种族灭绝、战争罪等,还有很大的争议。

●国际法对行使管辖权的要求不能到其他国家的管辖范围内行驶管辖权,不管使用哪个原则,都只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或者到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范围内行使。

***为了逃避而进入领海无害通过?●管辖豁免6.条约的保留●保留的概念●保留的条件●保留的效果——同意保留——反对保留另有人提出人权条约不应当保留。

将人权条约视为强行法性质,对一切的义务不应保留。

7.国家责任的免除●国家责任概念●免除责任的几种情况——同意——自卫——反措施——不可抗力——危难——危机情况8.人权理事会的职能●人权理事会概述是什么,什么时候建立,取代了什么……●职能:7项向联合国大会建议,进一步发展人权国际法处理各种侵犯人权的情况(可以受理个人来文,个人申诉程序存在,控告国家侵犯人权)承担普遍定期审查的责任***(这是改革后新建立的制度)促进人权问题主流化,包括人权教育与各国政府、区域组织、国家人权机构和民间社会密切协作充当人权对话的论坛(47个国家,开会的时候公开)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年度报告9.先占和时效的异同●先占的概念●时效的概念与征服的区别是是否使用武力,完全违反国际法。

时效表面上不违反国际法。

占领了他国的领土(他国如果已经放弃了就成为无主地了),他国没有提出异议。

现在时效已经过时了。

●共同: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没有现实意义先占已经没有对象了,时效已经被否认了(他国的领土不可以侵犯)●不同:先占的重要前提是被占领的必须是无主地;时效是占领他国领土。

●“有效占领”与“长期和安稳的占有”“有效占领”——对先占的要求。

帕尔玛斯岛案中,发现就可以占有;但是后来国际法发展到有效占领。

“长期和安稳的占有”——对时效的要求。

两者的区别:不是针对同一个对象。

有效的占领,必须有实际的行动,同时根据土地的性质不同(荒岛&有人居住的)。

长期和安稳的占有不区分土地的性质,时效所占有的从常识上讲应当是适于人居住的,没有受到原有国的反对、抵抗,其他的国家也没有提出异议。

10.专属经济区上空的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不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对其享有权利,其他国家对其有义务。

其上空属于公空(公海的上空)(要查一下公约的规定)●EEZ的概念●法律地位●上空的法律地位EZZ上空属于公空或者公海的上空,所有国家的飞机享有飞越的自由。

公约的规定: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行使权利的时候,公空飞越、铺设海底电缆等,要遵守和尊重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在不违反本部分规定的情况下所规定的规章制度。

(但是沿海国不应该规定上空,因为是公空)。

主要包括生物资源,也包括非生物资源,与大陆架重叠。

我国的撞机案(查一下文章):有人认为是侵入领空——这是错误概念,只有领海的上空是领空,从毗连区开始上空都不是领空了。

11.《外空公约》的一般原则●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因为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国家都不得据为己有,所有国家在上面的服务都要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

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为外星人谋福利也可……)●自由探索和利用●不得据为己有(不能作为先占的对象,可以利用但不可以占有)●遵守国际法(国际法在外层空间是有效范围,而不能适用任何国家的国内法)●非军事化(不能搞军事竞赛、核试验、防止核装置等)12.使馆的职务(使馆不用概述了。

是国家的外交机关,代表派遣国在接受国行使职务)代表——代表派遣国的利益保护——保护派遣国和其国民交涉——进行谈判,与接受国的外交部等进行调查——可以在国际法允许范围内调查接受国的各种情况,向本国汇报促进——促进两国之间交流Q:使馆能不能庇护罪犯?——不能够,使馆的职务不包括庇护罪犯。

13.安全理事会的职权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核心职权)采取一切行动都需要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有关。

能否采取行动保护人权?不能说完全没有,它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保护人权的作用。

但是其职责是侵犯人权的行为已经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根据第39条来断定),无论是区域的还是全球的,但是最终还是落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断定威胁和平与安全行为之存在(第39条)●采取强制性集体非武力制裁行动(第41条)●采取强制性集体武力行动(第42条)安理会实践:过去都是根据39条,根据地42条等,但现在笼统地说,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章,比较模糊,只要有关系就可以行使职责。

实践中其职责在扩大。

14.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国际法院概述(咨询和诉讼)✧诉讼管辖:对人的管辖:只有国家。

国际组织不可以。

什么样的国家:联合国宪章会员国、国际法院规约参加国、自己明确宣布接收管辖对事的管辖:那些案件可以管辖?协议、自愿、任意强制管辖✧咨询管辖:什么样的机关有权要求向国际法院提出咨询管辖?国家?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秘书长?国际劳工组织?✓第二条第七款,二条四款禁止使用武力,51条自卫,38条第一款跟渊源15.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补充性是其非常大的特点(Complementary)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缔约国,在它不愿意(如苏丹巴歇尔(不过仅为举例,实际上苏丹不是缔约国))或者不能够(如卢旺达,完全乱了,无政府状态下)自己行使管辖权时,国际法院就要实行管辖。

如果自己愿意行使管辖,国际法院不能受理●国际刑事法院概述1998年罗马规约通过,02年7月1日生效,建立了国际刑事法院。

●补充性管辖(*)●对人:属人和属地犯罪的人是缔约国的国民或者犯罪地发生在缔约国。

若犯罪地不在该国家,但后来跑到该国家?应该属于属地,因为在缔约国的管辖范围内。

●对事:只对四种罪行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灭绝种族罪侵略罪其他罪行不在其管辖范围内在这四种罪行中,对罪行的要素规定得很细(除了侵略罪还没有定义)论述题:16.习惯作为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渊源概述●习惯的两个要素:——实践(客观要素)——法律确信(主观/心理要素)是不是必须要有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有争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