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拱圈施工方案

主拱圈施工方案

主拱圈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拱圈支架预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预压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预压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预压加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加载数据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卸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预压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主拱圈混凝土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主拱圈混凝土浇筑顺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施工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模板及钢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混凝土浇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主拱圈落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施工工期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施工计划横道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期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劳力配置配置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主要材料及机械配置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各项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文明施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
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北区2号桥位于度假区甲二路上,横跨黄泥河,是连接东西两岸度假区的重要纽带,全桥长为210m,桥宽为12.6米{0.3m(栏杆基础)+ 2.0m(人行道) +8.0行车道+ 2.0m(人行道) +0.3m(栏杆基础)}。

主桥为等截面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拱圈截面高度为2.2米,截面宽度为8.6米,计算跨径120m,计算矢高24m,矢跨比为1/5,拱轴系数m=2.0,主拱圈采用C50砼,砼方量为1441.65立方。

二、施工工艺流程
安装支架和底模→120%的荷载整体预压→卸载、调整底模标高→整体绑扎拱圈钢筋→分段对称浇筑混凝土→对称浇筑间隔槽混凝土→浇筑合拢段→主拱圈混凝土达到90%设计强度卸落架本工程地处东北,混凝土工程有效施工工期短,且本桥要求在通车,对工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前期受天气、材料和设备、人员投入的影响,导致现阶段节点工期略有滞后,为确保本工程如期完工,拟对主拱圈施工分段进行调整,将原设计的11个施工段、10个间隔槽,调整为7个施工段、6个间隔槽。

调整
后,施工段浇筑次数减少两次,间隔槽浇筑减少两次,可缩短工期约24天(详见附图:拱圈分节浇筑施工流程图)
三、主拱圈支架预压
1、预压准备
(1)预压量计算
主拱圈支架预压按要求120%荷载整体预压,主拱拱圈C50钢筋砼方量为1441.65m3,每立方按 2.5T/ m3计算,则总预压荷载为1441.65×2.5×1.2=4324.95T,现场拟采用土作为预压材料,密度按1.4T/ m3计算,则预压需要土方量为3089 m3。

(2)预压材料准备
由于本工程地势所限,施工现场作业面狭小,预压材料在施工现场外准备。

采用能装1吨重的大袋,在施工现场外提前装好,总共需装4325个砂袋。

现场装袋时,应挑选较均匀的10个土袋进行称量,得出每袋平均重量,作为每延米堆载物袋数的计算依据。

2、预压方法
在底模上临时固定木方,间距为1m,布设范围为拱脚至1/4L 处,以防止堆载物滑移。

由于拱脚处斜度大,且预埋钢筋密集,为保护钢筋,将堆载物采用方木支撑于拱座上。

将提前装好的砂袋运至施工现场,用两台塔吊配合人工进行加载。

堆载顺序按照
先中后边,两侧对称的顺序进行,以保证支架的受力均衡。

3、预压加载
(1)预压目的
预压加载的目的是检查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及消除其非弹性变形。

根据预压的实测变形值,确定主拱圈混凝土施工时的立模标高。

(2)加载步骤
预压加载步骤与主拱圈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一致,首先对1号段进行加载,按30%、80%、120%分级对称加载,布载时横向也要对称加载,加载过程中全程监测支架竖向和水平变形情况。

1号段加载完成后,对2号段、3号段和拱顶按80%、120%分级进行对称加载,布载时横向也要对称加载,加载过程中全程监测支架竖向和水平变形情况。

4、加载数据采集
(1)标高确定
预压标高=设计标高+设计预拱度(详见附表:预压标高计算表)
预拱度包括拱圈自重产生的拱顶弹性下沉δ1、拱圈温度降低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拱顶弹性下沉δ2、墩台水平位移产生的拱顶弹性挠度值δ3。

设计提供的预拱度已计算拱圈自重产生的拱顶弹性下沉δ1、拱圈温度降低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拱顶弹性下沉δ2、墩台水平位移产生的拱顶弹性挠度值δ3。

(2)监测点布置
选取顺桥向共19个断面,横桥向每个断面布4个点,分别布置在肋板处,用钢丝绳吊重物,上端固结在拱圈方木上,下端与地面有50cm的活动空隙。

在钢丝绳上用502粘结红线作为标记,在地面订钢筋桩,测量两者间的高差,计算沉降值。

钢管柱基础沉降采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检测。

每次加载完成后进行一次观测,全部加载完成后,每12h进行一次观测。

(3)监测时间
①预压加载前,监测各监测点初始标高;
②每级加载监测:加载30%、80%、120%过程中观测,对加载过程中主拱产生的变形数据记录清晰,形成数据记录表;
③时间监测: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每个12小时应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计算沉降量。

4、卸载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判定支架预压合格:①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②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支架预压合格后,开始卸载。

卸载步骤与加载步骤
相反,两塔吊配合人工先对拱顶预压荷载进行卸载,卸载完成后,对3号段、2号段、1号段进行对称卸载。

全部预压荷载卸载完成后6h,监测各测监测点标高,并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

5、预压成果
根据预压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拱架在预压荷载下的弹性及非弹性变形δ4和支架基础受载后非弹性下沉量δ5,从而确定主拱圈混凝土施工时的立模标高。

立模标高=设计标高+δ1+δ2+δ3+δ4+δ5
将确定的立模标高报送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监控单位和建设单位。

四、主拱圈混凝土施工
1、主拱圈混凝土浇筑顺序
主拱圈混凝土采用分段的方法进行浇筑,将主拱圈沿纵向分成7段进行浇筑,段与段之间设宽度1.0-1.5m的间隔槽,每段拱圈混凝土采取水平分段(长2-3m),纵向分层(层厚30cm)的方法进行施工。

每段拱圈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然后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最后浇筑肋板和顶板混凝土。

合拢段浇筑时温度控制在5~15度,浇筑主拱圈时,拱上相应墩柱垫梁和主拱圈同时浇筑。

(拱圈分节浇筑流程见附图)
施工浇筑顺序:
1、对称浇筑1号段混凝土;
2、对称浇筑2号段混凝土;
3、对称浇筑3号段混凝土;
4、对称浇筑4号间隔槽混凝土;
5、对称浇筑5号间隔槽混凝土;
6、对称浇筑6号间隔槽和7号合拢段混凝土;
2、施工流程
调整底模→整体绑扎钢筋→安装侧模→分段浇筑底板混凝土→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分段浇筑肋板及顶板混凝土→分段浇筑间隔槽口混凝土→主拱圈合拢→卸落架
3、模板及钢筋
(1)底模
在碗扣式脚手架上的可调顶托上铺15cm×15cm方木,间距90cm,在方木上6cm×8cm的弓形木,间距22cm。

在弓形木上铺设底模,底模采用厚12cm竹胶板。

(2)侧模
拱圈两边采用竹胶板,预留对拉孔,每2m一节,把底模卡住,两侧模与底模间用双面胶填充,保证不漏浆,模板之间用双面胶封堵防漏浆;因拱圈悬链线,每点倾角均不同,会出现模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