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用标点符号和书写
“
”
4.位于方格的右半格和左半格:
《 》 ()
:“
。”
?” !”
;《 》, 》、 ,《 》。 》?
表示一句话中的停顿。
例:
1.我的家乡虽然不富有,但 是很美丽。
2.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 云,就像蓬松的棉絮一 样。
表示一句话说完后的停 顿。
例:
1.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2.他不是一个违背诺言 的人。
2. 这次考试我得了100分, 老师在班级表扬了我—— 妈 妈我饿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1.“吃——饭——喽——” 餐厅里妈妈高兴地喊着。
2.呜——,远处的海 面上,传来了轮船即 将启航的汽笛声。
船工从酣睡中醒来说 什么
敲门干
我们过苦日子时 他来了 我们 过好日子时 他却走了
这个水晶球捧在手里 沉甸甸 亮晶晶的 非常好看
2.下面的《〈古井〉读后感》 用的就是第二种写法。
3.还有,我看你 是看了《小学作文》 里的一篇《麻雀》的文章,是不是?
1、既然你错了 就应该诚恳地道歉 你 实在不该用尺子打人呀 a
2、难道你不想拥有 哈利波特 寓言故 事 这样的书吗 a
3、这种钢笔有三种颜色 红色 蓝色和 黑色 a
1.表示列举、语言部分的省略。
3.为了您的健康,请不要 在这里吸烟!
提示语后或某人说话前 的停顿。
1.妈妈常对我说: “放学回来,你要 帮助老奶奶做点 事。 ”
2.这里的绿真多: 深的,浅的,明 的,暗的,绿得 难以形容。
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 的停顿。
1.你是从家里来么?
2.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 我的钩呢?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 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得一分钱吗?”先生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无
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得一分
钱。”结果大财主只好给了钱。
在文章中 对句子起到停 顿、语气变化 作用的符号, 叫做标点符号。
:?“ ”
《》()
,。、
…… ——
;!
点号及其形式
名顿逗分句问叹冒 称号号号号号号号
形 式
、
,
;
。
?
1.不好!“小芦花”和“猫头鹰” 卡在门口了。
2.小明非常的聪明,是我 们班有名的“小机灵鬼” 。
3.我们还观看了“军舰发射鱼 雷”“飞机打气球”等好多项精彩 表演,都有趣极了。
表示书籍、报刊、杂志、 文章等名称。
1.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终于编 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 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2.行末标号的变通书写 (1)省略号和破折号:
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格。为避免破折号和 省略号因换行而断开,故挤写在上一行末。
(2)引号和书名号的行末变通书写:
如上图所示,为避免上引号和前书名号出现 在一行之末,所以采用和下字挤占末格的写法。
如上图所示:为避免下引号和后书 名号出现在一行之首,故采用和前字挤 占在行末一格的写法。
一、标点符号的小故事
• 断句故事一
•
清代,中原某地有一个在外经商的生意人,把挣来的钱寄
回去并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
寄钱三百吊买柴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
• 他的妻子不识字,请了邻家一位识字人念给她听,识字人念道:
•
寄钱三百吊,买柴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
收……
•
信还没有读完,他的妻子就差点晕过去,这时,正好有个秀
4.什么是自律? 自律就是自己约束 自己的行为。
1.表示引用部分。 2.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引用部分:
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 的创造力。
2.田忌说:“当然不服气, 咱们再赛一次!”
3.小丽说:“那当 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 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
表示特定称谓:
热,静静地等着妈妈 。 3.今天是奶奶的生日, 妈妈做了好 多的菜 。其中红烧排骨、麻婆豆 腐和烧芸豆是小夏最爱吃的了。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 句间的停顿。
1.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 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 重。
2.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飘在果林,点红桃花; 洒在树梢,染绿柳芽; 落在田野,滋润庄稼; 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1、明明是这所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 生 他的爸爸是聋哑人 是一位环 卫工人 妈妈没有工作单位 只能 靠擦皮鞋得到微薄的收入 a
2、我国科学 文化 文艺 卫 生 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 大的发展 a
表示强烈感情句子末尾 的停顿。
1.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 富的世界!
2.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 步,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
我永远热爱我的家乡
海城
书写标点符号时应注意:
1.标点符号不占首格。
(双引号、书名号、括号除外)
2.书名号、双引号、括号不能 拆单使用。 3.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其余符
号占一格。 4.省略号书写应注意圆点数量,不
可多写,也不可少写。
书写标点符号时应注意:
(1)逗号、顿号、分号、句号、冒号、 感叹号和问号紧跟句子书写,不能独立 书写在一行的开头位置。
3.“快停下……”母亲 看到独自穿越马路 的孩子边跑边喊。
1.表示对前文的解释。 2.表示话题转变。 3.表示声音的延长。
表示对前文的解释:
1. 我的母亲——一位普 通的农家妇女。
2. 小朋友,你知道这雾 凇——树上的冰花,是怎 样形成的吗?
表示话题转变:
1、“今天好热啊!──你什 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 刚进门的小王说。
!
:
标号及其形式
名破括书 引 连 间 着 专 省 称折号名 号 接 隔 重 名 略
形—(《 式—)》
“ ”
—
•
.
—
┅ ┅
备 注
占 两 格
右 左 上 角
占 一 格
标标 标 占 字字 字 两 间下 下 格
1.位于方格的左下方:
, 。、 ; :
2.位于方格的中间:
! ? … … ——
3.位于方格的右上方和左上方:
(2)省略号、书名号、双引号、括号 可在一行或一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书写。 但不能上行末尾写一半下行开头写一半。 (3)破折号,可在一行或一段文字的 开头和结尾书写。
四、标点符号在行末时的变通书写格式 1.行末点号的变通写法如下两张图片所示:
由于要避免点号出现在下一行之首,故挤在上一行最 后一格书写。
。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才路过,见此情景,他仔细看信后,笑了笑说:“别急。”他随口
念道:
•
寄钱三百吊,买柴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
收……
• 听了秀才的顿读,他的妻子才缓过气来,转怒为喜。
• 断句故事二
•
如某地一位小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过一句话:
•
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
这显然是漏了标点符号。如果把标点添在
“妈妈”的前面,这句话就成了:
•
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
如果把标点添在“妈妈”的后面,这句话就变
成了:
•
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
看!相同的标点,添加的位置不同,这句话的内
涵就变味了。
• 断句故事三
•
Hale Waihona Puke 从前,有个大财主为自己的儿子招聘老师,有位先生
来应聘。财主问先生有何条件?先生在纸上写了一句没有
标点符号的话——“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不可
少不得一分钱”。大财主看了以后很高兴,他是这样理解
的:“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得
一分钱”。心想:他不要钱,只吃饭,而且菜只要青菜萝
卜,我有利可图。于是就聘请了这位先生。一年教书下来
后,这位先生找大财主要钱,大财主不给,并说道:“你
不是说,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
3.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表示并列的词语间的停顿。
例:
1.家里有白菜、土豆、 香菜、芹菜。
2.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 的野花,红的、白的、黄 的、紫的,真像个 美丽的大花坛。
1.小红、小明、小风和小雨早早地 来到了学校,开始打扫教室 。
2.天逐渐黑了, 妈妈还没有回来 。
小青把做好的饭菜放在锅里热了又
2.表示语气断断续续、延续或 突然停止。
1.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 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 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 好像在打鼾……
2.“妈妈,妈妈……” 孩子张开小手, 欢快地跑向了他的妈妈。
1.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 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2.嘀嗒,嘀嗒……古老的 座钟还在顽强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