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试题一一、名词解释: (20分)(总题数:5,分数:20.00)1.散发(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发:是指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其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无明显联系。
)2.患病率(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3.危险因素(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因素:那些能使人群中某病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称为该病的病因,当其中某个或几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4.生物标志(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标志:主要指从暴露到疾病这个连续过程中可测量的、能反映功能或结构变化的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的物质,主要分为3种类型即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5.RR(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R:相对危险度,是表示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大小最重要的指标,又称作率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若干倍。
)二、填空: (10分)(总题数:6,分数:10.00)6.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和。
(分数:1.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7.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和。
(分数:1.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8. Mill准则包括:、、、、。
(分数:2.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比法、排除法)9.队列研究分为、、三种类型。
(分数:1.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10.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是、和。
(分数:1.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或中间变量)11.实验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和。
(分数:1.5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三、判断正误: (20分) 如下陈述正确者划“+”,错误划“-”(总题数:10,分数:20.00)12.某一期间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为罹患率。
()A.正确B.错误√13.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人群发病率接近原国籍居民的发病率,而不同于移民国的发病率。
()A.正确√B.错误14.并联联合试验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A.正确√B.错误15.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属于信息偏倚。
()A.正确B.错误√16.实验性研究是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的。
()A.正确B.错误√17.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既是生物现象,也是社会现象。
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传染过程才能发生与发展。
()A.正确B.错误√18.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应由未发生预期结局的个体组成。
()A.正确√B.错误19.目前,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种类为3类35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手足口病。
()A.正确B.错误√20.进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比例愈多愈好。
()A.正确B.错误√21.现况研究一般得不出疾病的发病率,只能了解患病情况。
()A.正确√B.错误四、问答题:(20分)(总题数:4,分数:20.00)22.试述病因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述病因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描述疾病分布:病例观察、其他学科等。
描述疾病分布是流行病学工作的基础,也是病因探索的先导。
(2)提出假说:根据疾病分布特点和环境、人群等特征,研究者可以获得许多病因线索,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方法提出病因假说。
(3)初步检验假说:常用的方法是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这些研究旨在分析暴露和疾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及联系强度和特异性等。
(4)证实假说: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对病因假说初步验证之后,一般需要进行流行病学实验或干预研究来证实病因假说。
实验研究或干预研究都是人为控制某种因素(干预因素或处理因素)的情况下,比较试验组(干预组)与对照组(非干预组)的发病或死亡水平的差异,从而证实病因假设的真实性。
)23.简述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1)基于人群的观念(2)基于现场的观点(3)病因的概念(4)从分布入手进行研究(5)对比的原则(6)概率论与统计学的原则(7)新生物医学模式(8)预防为最终目标 )24.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
(1)限制:是指对研究对象选择的条件加以控制。
(2)匹配:就是在选择病例与对照时,除研究因素外,两者的其它特征或变量相一致。
(3)随机化:分为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两种方法。
(4)分层:在资料分析阶段,将可疑的或已知的混杂因素按其表现的不同水平分层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5)标准化:是指在规定统一标准的条件下,调整不同组间混杂因素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控制和消除各组内混杂因素构成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6)多因素分析:常用的多因素分析法有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COX回归模型等。
)25.简述疾病的三级预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可疑致病因子或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健康促进;二是特异预防。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也称“三早”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后期为了防止病残和康复治疗所采取的措施。
)五、计算并分析:(30分)(总题数:1,分数:30.00)某医生采用DDST在社区人群中筛查智力低下患儿,200名DDST阳性者中最终确诊者80名,另在200名DDST阴性者中发现2名智力低下患儿,请依据以上资料对DDST筛查儿童智力低下的真实性进行评价。
2. 某学者在社区人群中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以分析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选择700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并随机选择10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肺癌患者中500例有吸烟史,而对照者有450例有吸烟史。
问题:(分数:30.00)(1).请你将此资料整理后,计算OR值并说明其意义。
(分数:1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排除该OR值由抽样误差引起的可能性,应做何分析?(分数:1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