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2.1 压力容器:2.1MPa±0.1MPa 2.2.3 温度控制:90~110℃ 3.2.3 老化时间:20h 3.2.5 性能测试
3 沥青试验 (T 0654-2011 乳化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试验)
6.2 裹覆面积:2/3为临界值
3 沥青试验 (T 0657-2011 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试验)
(针入度-温度感应性系数) A lg 800 lg P(25C,100g,5s) TR&B 25
PI 30 10 1 50 A
3 沥青试验 (T 0605-2011 沥青延度试验)
条文说明变动 延度仪长度:不大于150cm 冷却时间:不少于1.5h 保温地点:水槽、控温装置的延度仪水槽
1.2 规格 300mm×300mm×(50~100)mm 密度: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100%±1%
1.3试模 19mm或以下: 300mm×300mm×50mm 26.5mm或以上:300mm×300mm×(80~100)mm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4-2011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
RB

3 L PB 2bh2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性能要求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μ ε
年极端最低气温 /℃ 及气候分区
< -37.0
-21.5~-37.0
-9.0~-21.5
> -9.0
1.冬严寒区
2.冬寒区
3.冬冷区
4.冬温区
1-1 2-1 1-2 2-2 3-2 1-3
1.2 适用范围 尽量避免使用:可用振动成型或搓揉法代替 密度: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100%±1%
1.3试件尺寸 直径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 厚度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1~1.5倍 例如:AC-20 直径不小于100mm,厚度不小于 26.5mm~40mm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5-2011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毒性 昏睡、恶心、呕吐、麻醉(26.9g/m3) 昏迷(53.8g/m3)
3 沥青试验 (T 0609-2011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3.1.3 温度计位置变动 3.2.2 温度控制、时间控制
163℃ 5h
3 沥青试验 (T 0610-2011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沥青膜厚度:5~10μm 1 适用范围
3.2.2 温度变动 900℃±10℃(原950℃)
3 沥青试验 (T 0615-2011 沥青蜡含量试验)
蜡的影响 温度敏感性增大 黏结力下降 抗水剥离性下降
原理 蒸馏法馏出油分 蜡结晶析出
3 沥青试验 (T 0619-2011 沥青运动黏度试验)
划分黏稠石油沥青及液体沥青标号的指标
试验指标
击实次数(双面)
试件尺寸
空隙率VV
深约9Omm 以内
深约90mm 以下
稳定度MS 不小于
流值FL
设计空隙 率 /%
矿料
2
间隙率 VMA/%
3
不小于
4
5
6
沥青饱和度VFA/%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夏炎热区
夏热区及夏凉区(2-1、2-2、 其他等级 人
(1-1、1-2、1-3、1-4区)
2-3、2-4、3-2区)
500~1000
250~500
< 250
2.湿润区
3.半干区
4.干旱区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 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80
75
改性沥青混合料
85
80
普通沥青
75
SMA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 /% 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70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1 总则
1.0.2 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质检、验收 1.0.7 误差控制:重复性试验、再现性试验
重复性试验 要素一:测量程序、观测者、条件、测量仪具、地点(5同) 要素二:短时间 再现性试验 要素一:测量条件改变(试验方法相同) 要素二:测量对象不变
2 术语和符号
2.1.4 针入度指数:PI 2.1.12 沥青的黏度 2.1.15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 2.1.17 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 2.1.19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2.1.21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 2.1.24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饱和度
沥青劲度
沥青弯曲梁流变仪测试实例
3 沥青试验 (T 0628-2011 沥青流变性质试验)
基本原理 测试参数:复合剪切模量和相位角 计算:PG分级等级
沥青PG分级实例
3 沥青试验 (T 0630-2011 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
原理:RTFOT后加速老化 压力 温度
3 沥青试验 (T 0620-2011 沥青动力黏度试验)
黏度管常数与流动时间乘积(Pa.s) 绝对黏度 美国、澳大利亚沥青分级指标 动力黏度不得以其他方法代替
3 沥青试验 (T 0624-2011 沥青粘韧性试验)
1 适用范围 通常适用于SBR改性沥青
3 沥青试验 (T 0625-2011 沥青旋转黏度试验)
2 .3.1 取消真空度标准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12-2011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溶剂法)
原理:溶剂将沥青溶解,沥青渗入集料,结果偏大 1.2 集料吸水率不大于1.5%
b
([ me
-m
mb - mc c)(- ma -
m
b)] /

c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15-2011 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
1 目的 评定施工性能
3 沥青试验 (T 0661-2011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
1 目的 评定相容性
3 沥青试验 (T 0665-2011 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
1 目的 保证稀释后施工质量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1-2011 沥青混合料取样法)
2.4 温度计:金属插杆数显式 3.1.1 取样数量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指标:表观黏度
粘度-温度曲线
Viscosity, Pa s 10 5
1 .5 .3 Compaction Range .2 Mixing Range .1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Temperature, C
2.1 自动计时 2.2 标准针:计量部门检验单 3.1.3 冷却时间
小盛样皿:不小于1.5h(室温)+1.5h(恒温水槽) 大盛样皿:不小于2h(室温)+2h(恒温水槽) 特殊盛样皿:不小于3h(室温)+2.5h(恒温水槽)
针入度指数(PI)
lgP =A T K
K——常数 A——直线斜率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1)
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系 李九苏 教授/博士 Email:lijiusu@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沥青路面类型选择
前言
修订43项 增补13项 删除2项:沥青含量试验
回流式抽提仪法 脂肪抽提器法
沥青旋转黏度试验结果
3 沥青试验 (T 0626-2011 沥青酸值测定方法)
基本原理 沥青:溶解于苯和乙醇混合液 中和:氢氧化钾的乙醇标准液VS沥青中的游离酸 计算:按标准液消耗体积计算
3 沥青试验 (T 0627-201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
3 沥青试验 (T 0627-201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
3 沥青试验 (T 0603-2011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4.2 黏稠沥青密度计算
b
(m
2
m4 - m1 -m1)(- m5
-
m

4
w
6.1 黏稠沥青允许误差 重复性试验:0.003g/cm3 再现性试验:0.007g/cm3
3 沥青试验 (T 0604-2011 沥青针入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检测毛体积(相对)密度 适用范围:吸水率大,不能用蜡封法、表干法
4 计算:根据尺寸计算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9-201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1 .1 适用范围 马歇尔试验 浸水马歇尔试验 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w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7-2011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检测毛体积(相对)密度 适用范围:吸水率大于2%
f
(m
p
-m
ma c)(- m
p

- ma)/ p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8-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
公路

中轻交通
重载交通
中轻交通
重载交通


75
50
50
mm
Ф 101.6mm×63.5mm
%
3~5
4~6
2~4
3~5
3~6
2~ 4
%
3~6
2~4
3~6
3~6

kN
8
5
3
mm
2~4
1.5~4
2~4.5
2~4
2~4.5
2~ 5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