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

他极力主张高效率的政府,长期担任共和党和民主党主要政府领导人和候选人的顾问。

特德•盖布勒(Ted Gaebler),国际著名的政府改革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将“政府需要改革”这一理念传输给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许多外国政府,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解决政府所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5年间,他担任了许多外国政府的顾问,并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的10多家不同的部门和机构,特德•盖布勒曾任下列城市的市行政官:加州的圣拉斐尔市和维塞利亚市;俄亥俄州的万达利亚市;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市。

他还是著名的公共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盖布勒集团的总裁,和改革政府网络公司的合伙人以及美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的成员。

本书简介:
《改革政府》一书详细地描述了我们当时代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书的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这一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而且,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和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

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
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

阅读内容概括及总结感想:
《改革政府》一书总的来说在其理论基础之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而书中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十项改革原则,由于它们所构成的是一整个理论体系,彼此之间又有相互的内在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我理解进行总结概括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改革政府》一书针对美国当时背景下的无论是公营部门还是私营公司十分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并为此总结开出了十种“药方”,而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就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对于《改革政府》一书,我将读书重点放在了对这十个改革原则的总结理解上,这十种“药方”具体是:(1)掌舵而不是划桨(2)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5)重产出而非投入(6)具备“顾客意识”(7)重预防而是不治疗(8)有收益而不浪费(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依靠行政指令控制;以上十个方面是书中关于企业家政府理论中改革政府的原则。

将阅读过程中理解的十项改革政府原则进行理解概括:
(1)掌舵而不是划桨,针对这一条原则,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

这样,政府可以用政策吸引竞争者,保持最大的灵活性来应付变化着的环境。

出色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个能够治理和实行治理的政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

而是一个治理的政府。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核心,在处理繁多的公共事务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做好决策上,而不
是将重点聚焦在如何去实施执行决策。

公共部门应该是掌握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向上,将目光放得长远,而不是只会低头看脚下。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善于授权,鼓励公众参与。

忽视民众的能力,只能是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市民对政府产生依赖。

而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政策,鼓励自治,提供咨询,合理配置等等。

联系上一个原则,一个治理的政府,需要一种能够积极调动以及调整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部门由于存在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所以不可能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全权由自己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那么不仅容易造成垄断,而且会无限膨胀政府官僚机构,寻租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导致严重且不可挽回的政府失灵。

政府宏观上对公共事务的全局性掌握,能够使公共资源发挥更大更充分的作用。

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我认为比政府关起门来搞管理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注重竞争机制,众所周知,垄断会导致效率的低下,而竞争是提高效率最直接的办法。

但是,必须引入规范的竞争,否则同样会导致垄断和其他不公平。

竞争机制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在使许多政府组织陷于瘫痪的官僚主义死结的方面,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

有效而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机制的完善,促使其发挥更完善的作用。

公共部门由于其公共性,重公共利益性,缺乏有效竞争是导致官僚机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并不是单纯只谈竞争,而是要注意有效的竞争才能发挥作用。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重复的规章制定,不仅没有达到防止错误的发生反而使得政府的活动变得缓慢,难以灵活应变。

政府应当简单的界定它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根据其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然后放手让雇员去做,充分放权,达到内部驱动力(—任务驱动的政府)的效果,授予自主权利。

通过先对
于目标的确定以及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从总体上管理目标实现的方向问题,而不是将自身置于繁复的过程中,这样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失去公共部门应该具有的职能的体现。

(5)重产出而非投入,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

这样一来有效的控制官僚机构的盲目扩张,根据各公共部门的表现来给予评估和资助,在对政府某些行为结果的测量的手段措施正确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激励各公共部门提高自身绩效来获得更多的发展的资金以及动力。

排除做的不好依旧能获得大量预算的不良体制的运行。

根据产出的评估,能够促进公共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

产出好且多获得的预算就多,不然反之。

(6)具备“顾客意识”,奥斯本这里所谓的“顾客”就是指政府公共组织的的服务对象—公民。

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

根据目前公共部门的发展而言,需要重视民主能动性所能发挥的作用,应当充分尊重民主意见,政府的公共权力来源于民众,政府只是起到代理行使公共权力,既然如此,作为代理的公共部门必然要尊重公权力拥有者的意见。

(7)有收益而不浪费,企业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一种“投资”观点,要变管理者为企业家,变花钱政府为赚钱政府。

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

与此同时做节约型政府,高效发挥自身作用。

以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运作。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政府应该有预见能力,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累积到不可收拾以后才来解决。

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

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

往往对于公共问题的“治疗”要比预防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要多,而企业型政府一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发展,提前预见可能的发生,从而未雨绸缪。

这样公共部门在面临紧急问题时能够有时间以理性的方式的解决,避免慌乱决策造成的损失。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结合当前发展,一再强调参与机制,一方面能够减少政府决策层的压力,另一方面发挥前沿信息的能动性,重视基层信息。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不是仅靠行政指令控制,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

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

组织市场来完成公共事业的目标,这是政府完成其目标的一种强有力的和经济的方法。

政府的行政指令也会失灵,重视发挥小政府而大社会的作用,能够给有效避免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失灵带来的危害。

政府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规范,是指导而不是全权代替市场机制,政府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过阅读,并且总结概括政府改革的十项原则,亦即企业家政府的十大特征,从以上原则中看到作者将政府看作一个企业,从经营的角度认识政府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