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精打细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除以整数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计算领域”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质疑并与他人交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理解并掌握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应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学生情况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整数除法的经验,在此前学习小数加法、减法、乘法的过程中,经受过转化、类比思想的熏陶,有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算理算法问题的成功经历。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氛围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采用了让学生体验、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由学生感兴趣的超市购物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哪家超市的牛奶更便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1、自主探究,初探算法11.5÷5的算法是整个小数除法的支撑点,教学着力所在。

首先让学生通过估每包牛奶的单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为学生在自主探索时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帮助。

接着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实现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共享,收获自主探索成功的愉悦。

2、理解算理,构建算法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感知,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学生中的算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个位余下的1除以5不够除怎么办?商的2和3中间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及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通过元角分及数形结合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个位上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在一起表示15角或15个十分之一,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表示3角或3个十分之一,应把3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在2和3的中间点上小数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3、自主探究,深化算法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6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展示学生算法。

结合学生的计算,展开讨论:余下的3还能继续除下去吗?3的后面能添0继续除吗?在这一环节我继续利用元角分及数形结合等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余下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还表示30个百分之一,把30个百分之一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5个百分之一,5表示五个百分之一,应写在百分位上,让学生理解小数部分有余数时,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从而深化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加深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理解,突破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4、即时训练,加深理解通过计算7.42÷7、8.2÷5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7.42÷7的计算,强调学生注意,在计算过程中出现某一个数位不够商1时要在那个数位上商0占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5.9÷15= 1.35÷5=先让学生通过看横式的计算结果估计商的大致取值范围来判断对错,再尝试让学生改错,安排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提高熟练程度,同时通过1.35÷5的计算,对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延伸,并强调学生注意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在个位上商0占位。

(四)全课小结,总结算法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五、板书设计小数除法11.5÷5=2.3(元)23角5)115角101515六、教学反思《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中注意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

通过创设淘气妈妈去甲商店和乙商店购买牛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

(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算理,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的过程中,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

通过“元、角、分”知识和小数意义的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在小数末尾添0继续除及商的小数点一定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课设计了2个练习题,第一个是计算题,紧扣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题,巩固刚学的知识。

第二个是关于竖式计算的辨析题,旨在帮助学生辨明对错,找出出错原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xx小学数学教师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这是我的说课流程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谁打电话时间长》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三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淘气和笑笑打电话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每分的通话费计算出每人的通话时间。

本课时的计算都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数的10倍,利用整数除法来计算,再通过圈一圈,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小数除以小数,理解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前面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学生在计算时要运用到商不变的性质和前面学习的计算方法。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错误,这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熟练商不变的性质并培养认真仔细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计算前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在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中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感受探索数学的快乐。

4、目标虽然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是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难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5、难关就在前面了,如何克服呢?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导学案、51根小纸条图、彩笔。

二、教法与学法:当然,只在教具和学具上准备还是不够的,在教法与学法上同样要下一番功夫.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小组合作用竖式方法探索除数是小数除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上让学生通过动手圈一圈、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来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总结出计算方法小组进行展示汇报。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三、教学过程。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导学案。

一方面让学生借助导学案预习新课,对新课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时有话可说。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1、温故知新。

出示导学案,让看看自己计算的结果,并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桌两人进行交流。

这一层次的设计,主要是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思维,直接为学习新知服务。

2、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主题图,中秋节到了,淘气和笑笑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很容易就找到数学信息“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54元。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会说“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分?淘气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分?”还有的同学会提出“笑笑和淘气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等等,你能估一估淘气和笑笑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吗?(2)估算谁打电话时间长?通过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丰富学生的素养,发展数感。

在这里我分为三步:首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其次指名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最后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学生可能说: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还有的学生可能说: 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不到10分钟,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