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代码:010501506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总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32 课内实践学时8 独立实践学时8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与归转,重点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常用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点、病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病理过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
(2)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做出初步结论。
(3)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
3.素质目标(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
(2)具有独立自学、主动学习的意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绪论主要教学内容一、病理学及其任务二、病理学的内容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五、病理学的发展简史教学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第一章疾病概论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健康与疾病一、健康的概念二、疾病的概念三、亚健康的概念第二节病因学一、疾病发生和原因二、疾病发生和条件第三节发病学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疾病的转归一、完全康复二、不完全康复三、死亡教学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
2.熟悉疾病的病因、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3.了解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脱水和水中毒一、脱水二、水中毒(自学)第二节水肿(自学)第三节钾代谢紊乱一、低钾血症二、高钾血症第四节酸碱失衡一、酸碱失衡及其调节二、酸碱失衡的分类及常用检测指标三、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四、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自学)教学要求1.掌握脱水的概念、分型;熟悉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主要特点,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原因、防治原则。
2.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钾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防治原则。
3.掌握酸碱的概念、酸碱失衡的分类、常用检测指标的意义;熟悉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机体的代偿调节、常用指标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机制和防治原则。
第三章缺氧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第二节缺氧的类型与特点一、低张性缺氧二、血液性缺氧三、循环性缺氧四、组织性缺氧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自学)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自学)第五节氧疗与氧中毒(自学)教学要求:1.掌握缺氧的概念、血氧分压(PO2)、血氧容量(CO2max)、血氧含量(CO2)、血氧饱和度(S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P50的概念、意义。
2.熟悉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了解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原因。
第四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一、萎缩二、肥大和增生三、化生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损伤的原因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第三节损伤的修复一、再生二、纤维性修复三、创伤愈合教学要求1.掌握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了解萎缩的原因和类型。
2.掌握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了解其原因及临床意义;熟悉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常见原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变及坏死的类型,熟悉坏死的结局。
3.掌握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创伤愈合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了解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的再生过程。
第五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出血(自学)第二节充血和淤血一、充血二、淤血第三节血栓形成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的形态三、血栓的结局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第四节栓塞一、栓子运行的途径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第五节梗死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二、梗死的类型及病变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结局教学要求1.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及后果,熟悉肺、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熟悉血栓的类型及结局;了解血栓形成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掌握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途径;熟悉栓塞的种类;了解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熟悉梗死的原因、类型;了解梗死对机体的影响与结局。
第六章炎症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炎症的原因三、炎症介质四、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五、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六、炎症的临床类型第二节急性炎症一、急性炎症的病理变化二、急性渗出性炎症的类型三、急性炎症的结局第三节慢性炎症一、一般慢性炎症二、肉芽肿性炎教学要求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2.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3.了解炎症的原因和结局。
第七章发热(自学)第八章休克(自学)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正常的凝血和抗凝血机制二、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二、肝功能严重障碍三、血液的高凝障碍四、微循环障碍五、其他因素第三节DIC分期和分型一、DIC的分期二、DIC的分型第四节DIC的临床表现一、出血二、器官功能障碍三、休克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第五节DIC的防治原则(自学)教学要求1.掌握DIC的概念。
2.熟悉DIC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分期、主要临床表现。
3.了解DIC的分型、防治原则。
第十章肿瘤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肿瘤的概念第二节肿瘤的形态一、肿瘤的组织形态二、肿瘤的大体形态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一、肿瘤的分化二、肿瘤的异型性三、肿瘤的分级第四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一、肿瘤的生长二、肿瘤的扩散三、肿瘤的分期第五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一、肿瘤的命名二、肿瘤的分类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一、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第七节癌前疾病及其相关病变一、癌前疾病二、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上皮内瘤变第八节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肿瘤的病因二、肿瘤的发病机制第九节常见肿瘤举例(自学)一、上皮性肿瘤二、间叶组织肿瘤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四、其它肿瘤教学要求1.掌握肿瘤的概念、特性、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原位癌的概念。
2.熟悉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3.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自学)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自学)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疾病(自学)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肾小球肾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二、基本病理变化三、临床病理联系四、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第二节泌尿系统感染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二、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第三节尿石症(自学)第四节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自学)第五节肾功能不全一、急性肾衰竭二、慢性肾衰竭(自学)三、尿毒症(自学)教学要求1.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分类、临床病理联系,肾小球肾炎主要病理类型的病理变化、转归;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
3.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与分类、发病机制;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自学)第十六章内分泌系统疾病(自学)第十七章传染病(自学)第十八章寄生虫病(自学)(二)实践教学1.实验实训基本要求根据部颁教学大纲要求及专业与学制特点开设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类型以自我观察为主,实验提供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和病理学网络实习课件,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小结。
①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②通过实验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而且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基本病理改变;③通过实验课能够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把病变的形态变化与机能、代谢以及临床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并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④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能初步描述观察所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结论,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实验实训项目一览表3.主要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教室内的计算机、投影仪、扩音设备,实验中心的计算机、投影仪、扩音设备、显微镜、病理学图文工作站等。
五、习题与要求选择题40~50%、名词解释10~20%、填空题10~20%、简答题10~20% (1)选择题: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分A1 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和X型题(多选题):①A1 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 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
题干以叙述式单句出现,备选答案中只有1 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4 个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或是完全不正确,或是部分正确;②X型题(多选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2)名词解释: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3)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
(4)简答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及选用1.选用教材原则上根据教学层次、专业和教学要求的差别,按需选用最佳教材,及时更新有学科进展并带有彩版插图的新编教材。
2.优先选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理论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适时更新,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代表性。
实验教材可选用适用性强的非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