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稻生产植保新技术1.水稻病虫害近年来的变化水稻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全省种植达2700多万亩。
近年来,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病虫害种类增加,对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水稻育苗问题较多,严重影响秧苗素质;多年以来,品种单一,缺少抗病品,使稻瘟病、叶鞘腐败病等穗部病害每年都有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逐年加重,多次喷药防治效果不佳,水稻病害已成为影响产量的重大问题,必须更新防治技术。
1.1.1旱育苗床病害防治立枯病主要有镰孢菌属(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腐镰孢菌、串珠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腐霉菌;青枯病;恶苗病(串珠镰孢菌)。
采取以下综合防治:1.1.2旱育苗床健身防病培育壮秧:采取生物肥或常规施肥+调酸培育健壮秧苗新技术,不但防治各种病害,对移栽后缓苗也十分有利。
1.1.3水稻旱育苗床施化肥置床: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千克、磷酸二铵5千克、硫酸钾2.5千克。
床土:每100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千克、硫酸钾1千克。
1.1.4调酸①置床调酸:98%硫酸3升+300升水混合后浇100平方米,使置床土壤pH值达到4.5~5.5之间。
②床土调酸:为什么要自己调酸?自己调酸不会发生在市场购买含调节剂药剂所造成不可挽回的药害。
调酸方法:首先用pH试纸检验土壤pH值,每100平方米用硫酸(98%)9升+水30升混合,配成25%稀硫酸,分层浇洒在已筛好的500公斤床土上,闷24小时,充分混拌6~8次,配成酸化土小样,再与2000公斤床土拌匀,大约可使土壤pH值下降1~1.5,用试纸再测试,如果土壤pH值偏仍然偏高,可按此比例增加硫酸用量进行调酸,调酸后用pH值试纸检验,使土壤pH 值达到4.5~5.5为止。
特别警告!!!硫酸与水混配时,千万不要把水往浓硫酸中到,正确方法是用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
因为水突然到入浓硫酸中会剧烈膨胀,飞溅出来伤人。
硫酸瓶和配制的液体放在安全处,防止伤害儿童。
1.1.5种子浸种消毒处理:农药市场销售的品种较多,许老品种多已过时,要选用安全的、杀菌效果好的,如以下几种:①100千克种子用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25毫升浸种+0.13%康凯20克浸种。
②种衣剂拌种※ 2.5%适乐时200毫升+36%金阿普隆20毫升/100千克稻种拌种+丰业生物有机肥13千克/100m2※1.1.6苗床消毒:除了调整床土酸碱度、培育壮苗减轻发病外,要选择效果好的药剂进行床土处理,在发病前施药,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效果好。
①生物农药2%菌克毒克水剂,在水稻1叶1心期,每20平方米用250毫升加水50升喷洒。
② 30%土菌消(或恶霉灵)每100平方米用3~4毫升喷洒。
③ 3%育苗灵(育苗青)每100平方米用15~20毫升喷洒。
④ 30%瑞苗清每平方米3毫升加3升水浇苗床。
1.2.1水稻本田病害防治:水稻本田病害种类较多,常发生的有稻瘟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秆腐菌核病、鞘腐病(病原为禾谷镰刀菌变种、禾谷镰刀菌、其次是串珠镰刀菌,还有链格孢菌、芽枝霉菌、德氏霉菌)、褐变穗(多种病原引起的谷粒变褐)、恶苗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细菌性褐斑病、病毒病、赤枯病等。
其中稻瘟病、胡麻斑病、鞘腐病、纹枯病为主要病害,稻瘟病又以穗颈瘟为重。
近几年细菌性病害有上升趋势,应当加以防治。
1.2.2稻瘟病防治:在选用抗病品种、栽培措施和控制施肥减轻病害的同时,要选用效果好的杀菌剂和诱抗剂,一种药剂防治多种病害,或几种药剂混施防治多种病害。
全国防治稻瘟病的杀菌剂已有几百种,经过药效进一步试验,三环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防治效果一直较为稳定;春雷霉素应用时间也较长,仍有较好防效;咪鲜胺及其复配剂近年逐渐扩大应用。
1.2.3 稻瘟病大发生的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稻瘟发生和病菌繁殖、蔓延的重要因素,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
温度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发芽、侵入叶片最适宜温度为25~28℃,空气湿度100%而叶面必须有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侵入过程。
所以,阴雨连绵、较低温度有利于病菌发生。
一般雨较多,8月上旬水稻抽穗期连续降雨,夜间温度低,稻株表面长时间保持水滴,许多地区阴雨持续一周以上。
这种环境条件使水稻生长在不利的状态,抗病力降低,病菌侵入和传播蔓延得到有利条件,稻瘟病有可能大发生。
1.2.4 种子带菌稻瘟病与田间发病关系稻瘟病是不是可以通过种子传染?种子质量不好是稻瘟病就大发生吗?种子携带病菌可以越冬传播稻瘟病,但引起发病却因地而异。
黑龙江省春季寒冷,育苗期间不会发生稻瘟病,大棚育苗虽然温湿度高,但也少见到苗稻瘟病的发生。
并且育苗前经过药剂包衣处理或长时间杀菌剂浸种,种子内外的病菌已被杀死,不能成为病菌的来源,田间发生稻瘟病不是种子带病引起的。
1.2.5防治稻瘟病的药剂选择及使用方法(1) 药剂选择我国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较多,常用的药剂有:三环唑(比艳、稻艳)、稻瘟灵(富士一号)、多菌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加收米)及其各种混剂、瘟克灵(三环唑+异稻瘟净)、瘟扫净(稻瘟灵+异稻瘟净、垦原瘟扫净)、稻病宁(三唑酮+多菌灵)等单剂和混配制剂有20多种。
新药剂低聚糖素(0.4%低聚糖素、2%好普)、8%好米得。
哪种药剂防防治稻瘟病效果好?许多水稻专用杀菌剂防治稻瘟病都有较好效果,而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使用结果,防效有好有差。
其原因大多都是由于使用条件和使用技术问题。
比如说,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施药工具和施药技术等,对防治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各地应用的春雷霉素(2%加收米)、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EC、三环唑(75%稻艳)WP、8%好米得颗粒剂、稻瘟灵(40%富士一号)、咪鲜胺·三环唑WP防效更为突出。
其中三环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本地大田防治,防治效果一直较为稳定;春雷霉素应用时间也较长,至今仍有较好防效。
施保克或使百克大剂量控制稻瘟病时间较长。
加收米+施保克或使百克药效好。
新药剂低聚糖素(0.4%低聚糖素、2%好普)、8%好米得诱导抗病,产量高,品质好。
(2)用药量※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EC1500毫升/公顷+酿造醋1500毫升+益微300毫升混合喷雾※8%好米得颗粒剂22.5千克/公顷撒施※75%三环唑(稻艳)WP375-450克/公顷+酿造醋1500毫升+益微300毫升混合喷雾※2%加收米1500克/公顷+酿造醋1500毫升+益微300毫升混合喷雾※40%稻瘟灵(富士一号)900-1125毫升/公顷+酿造醋1500毫升+益微300毫升混合喷雾※0.4%低聚糖素3000毫升或2%好普1500毫升/公顷+酿造醋1500毫升+益微300毫升混合喷雾(3)施药时期防治稻瘟病重点是穗颈瘟,关键抓住水稻孕穗期施药,严重时进行2次施药。
(4)不推荐药剂※未获得农业部注册登记的杀菌剂品种。
※硫·三环唑(硫磺+三环唑)混配制剂,市场销售的商品名称有:剔瘟、瘟克特、病好、绿好、稻瘟杀星、好禾保、送瘟别等,这种混剂主要成分是硫磺(占40%),三环唑含量低,仅有5%,价格低,防病效果差,不推荐使用。
示范推广新药剂:①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使用方法为:在叶瘟或穗颈瘟将要发病或病害发病初期,每亩用枯草芽孢杆菌8-10克均匀喷雾,视病害发生情况隔7-10天再喷雾1-2次。
② 50%超铜水溶性粉剂600-900克/公顷喷雾;1.2.6水稻穗颈瘟看见发生后,喷药是否还有防治作用?由于水稻生长时间不同,打苞和出穗不整齐,分蘖穗抽出时间晚,防治时间一般都在楚穗前第一次喷药,齐穗后喷1次。
水稻灌浆期已经看到穗颈瘟病穗,而且病穗越来越多,此时喷药还有用吗?由于水稻移栽时间不同,生长出穗时间也不一样,病菌侵入有先有后,出现了发病时间不一致,多次喷药才能得到较好效果,水稻出穗前的第一次喷药最重要。
当气温在病菌最适温度24~28℃、空气湿度充分时,已经侵入稻穗的病菌只需4~5日在穗颈上即可出现病斑,逐渐使整个穗颈变成褐色,切断了养分的输送。
已经喷过2~3次药后,病穗还越来越多,不是新侵染的病菌,而是由于这个时期连续降雨无法喷药,或其它原因喷药时间没有与病菌侵入的时间一致,没有达到防治效果。
所以,看见田间有病穗时,进行喷药防治已经晚了,等于费钱又搭工。
而且水稻成熟期喷药应注意药剂残留期问题,一些农药限制喷药与收获期限间隔时间。
如多菌灵要求收获前30天、三环唑21天禁止喷药,以防药剂在稻谷中残留影响人身健康和粮食出口。
1.2.7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氮肥是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营养元素,氮肥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同时也能增加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率。
当前生产上普遍存在氮肥用量过大,稻农认为越多越高产。
氮肥用量过大会使生长过盛,出现生长细弱、倒伏,贪青晚熟,稻瘟病加重。
磷、钾肥标准用量情况下,氮肥在每公顷0~200公斤范围,产量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200公斤产量显著下降。
氮肥对稻瘟病均产生孢子数量有影响。
同一品种比较不同施氮条件下,氮肥越多,稻瘟病斑产孢子数量也越多。
施氮量每公顷171.75kg比每公顷施氮95.4kg的叶瘟单位面积上的产孢子数量高出近1倍。
1.2.8有没有不得病的水稻品种?目前有抗稻瘟病品种有哪些?凡是种水稻都有稻瘟病,没有不得病的水稻。
目前有哪些抗病品种?优质、抗病、高产品种有地区性,除了专门科研单位外,各地都在引种适合本地的品种。
佳木斯地区抗性强的品种有:垦鉴稻10号、垦鉴稻8号、垦鉴稻3号、綏粳3号等;萝北地区抗病品种有:龙粳8号、品鉴2号、龙丰8811等。
一些农场试种垦鉴稻10号、7号、绥粳4号等品种,今年稻瘟病很轻,并有了一定面积。
建三江正在试种“三江一号”种子,该种子10片叶,早熟、抗稻瘟病,品质好。
无论选用什么品种都要经过当地试种,本地区提供的种子比较可靠。
选择品种要向科研单位、农业技术部门咨询,自己去外地引种不可靠。
农户最好种植2个以上品种,不要“单打一”。
1.2.9失去抗病性的品种,病害能防治住吗?稻瘟病的发生危害除了品种本身的抗性能外,栽培管理技术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良好的栽培管理在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下,也可以得到控制。
对稻瘟病来说,按品种要求,种植,氮磷钾比例协调、控制氮肥、密度适合、灌溉恰当、药剂防治及时等措施,在发病期间降雨多的条件下,也可以做到不得病。
为追求高产过多施用氮肥,再好的品种也要的病。
许多农民地块相邻,都是空育131品种,栽培管理和施肥恰当、防治及时,都没有得病,易感并品种也能控制它不发病。
1.3 .0 鞘腐病发生特点:病原菌可从水稻、稗草等染病病株借风、雨传播,病菌从水稻自然孔、伤口侵染。
病原菌在抽穗前后浸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潜育期才能看出病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