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辩论

政策辩论

政策辩论,算得上是华语辩论起源之处了。

阅读了一些书籍以及文章之后,下决心写了这篇有关政策辩论的东西,写文章的时候发现各个国家之间由于哲学背景与文化底蕴不同,其所制定政策时所看重的环节不同,导致政策辩论的方式方法不同,这是必然的。

在这里,仅对政策辩论进行一点片面的分析,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指出。

对于政策类问题讨论(包括政策辩论),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讨论是否允许一政策发生(如大陆买卖器官应不应该合法化);二是讨论是否终止一现有政策(如我国大陆应不应该废除死刑);三是讨论设计一政策方案(如上海应否该设臵赌博特区)。

那么讨论政策类问题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传统的政策决定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问题原因方案损益
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寻找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对该方法的
损益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结论(新政策成立否,是否终止已有政策,亦或改变现有政策)。

给大家举个这种模式的例子吧:
S的母亲发现S考试成绩大幅下降,从以前的90多分跌到了40多分。

她想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问题);她苦思敏想,列了很多条目,如近来的考试题目太难,似乎不是,要么自己儿子智商下降,也不可能,再或老师阅卷出现差错,大约更不是。

思前想后,S的母亲想出了一个原因,S同学可能是谈恋爱啦!而对象呢就是前一端时间代表班级前来慰问生病中的S同学的女班长——漂亮的W。

所以S母发现了S考试成绩下降的与原因,即自己的儿子与W同学谈恋爱(分析原因);这时S母心想,我怎能眼睁睁看着儿子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呢?!我一定要把S从那个恶魔身边拉回来p.s注意这时漂亮的W已经化身成恶魔了。

S 母提出了拆散S同W的方案: 1与S好好谈谈,2没收S的手机,3将S软禁在家,4用刀刮花W美丽的脸,从问题的源头入手(提出方案)…最后,S母进行了损益分析,S母认为四个选项的数字基本由小到大上代表了解决该问题的解决力强弱,同时也表示了解决问题时所带来损耗与其他负面效果的大小,经过理性
与感性的终决选,(损益比较)S母选择将S软禁在家一个假期!
可是S母不知道,S所在的学校作为试点将100分满分制改成了50分满分制……
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最传统的思路,也作需求性跟属性解决力损益比,奥瑞冈中基础思路就是这样,也可以说奥瑞冈是由这个基本框架建立成的。

但是当问题出现的出现变的难以解决,如房价过高问题,也许通过物业税,甚至其他任一政策无法独立解决,那么“应该开征物业税”是为了解决“房价过高”时,对于整个辩论赛就会出现很局限的状况。

即正方的举证责任单一且大,而反方的反驳责任单一且小。

下面讨论一种新的思路,应用于辩论,当我们面对既定辩题时,是否可以换个角度。

那就
是:
方案根属需求损益
举个例吧:
S被软禁在家后,接到了W班长的电话,说假期班里要组织活动,想要S参加。

如果S和母亲说:“妈妈,
我要出去参加活动。

”(提出方案)S的母亲面无表情回答道:“不许。

”(没有让你参加的需求)此时如果S灰心的放弃了,他就不是S了 p.s你们懂的.所以S一定会先想好一套逻辑,以说服母亲同意自己的方案,于是S开始仔细研究这个方案,最后S找到母亲,做了以下说服:
“妈妈,假期班里要组织活动,我想去参加(提出方案),这次班级活动全班同学都会参加,我们会去爬断臂山,还会在水晶湖边宿营(分析方案根属)。

我也知道妈妈想让我在家好好学习,以获得长足的学习进步。

但是妈妈,其实在我们这个年纪,有很多不一样的生活体验都是很重要的。

这次我们全班同学都去,可以交到很多新朋友,可以让以前和老朋友友谊更加深厚(开发需求);我们还会去爬断背山,最近我身体不太好,可以好好锻炼一下(开发需求);最后我们去水晶湖宿营,大家都会在那边得到美的享受,也许还能锻炼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p.s 你懂的(开发需求)。

最重要的,妈妈我只需要占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而且现在是旅游淡季,消费会很低(提出利好)。

我最最亲爱的妈妈妈妈吗…..”以下省略500字感情升华。

打完收功
当然也会有人对这次说服的说服力进行质疑,但无可否认的,从框架的角度考虑,这个政策辩论的逻辑已经初步成立了,不是吗?
有心的看官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两种思路的区别,那就是第一种方案以既定需求寻找解决方案,而第二种方案是以既定方案开发不同需求。

面对政策类辩题时,很难通过单一方案解决某种需求,所以,对需求的开发会成为很有趣的讨论点。

再换个角度考虑,执第一种方案思路的评委,会对正方客以较高的举证责任,执第二种思路的评委,会对反方客以较高的反驳责任。

但是由于第一种方案讨论的焦点会较为局限于解决单一需求,比赛会变的缺乏内容,重视技巧;而第二种方案讨论的焦点会较为分散,对选手及评委的素质要求都会较高,但内容会相对丰富,也会较有趣一些。

最终的判定标准,也归为损益环节判定。

有两个问题要和大家解释一下,就是有关于根属力与方案选择的问题。

对于方案选择,我们对于根属的确定一定要细挖,例如应不应该开发地震遗址游。

正反双方都要对地震遗址游的根属进行确认,旅游的根属有哪些,娱乐大众?带动就业?污染环境?地震遗址的根属有哪些,纪念逝者?地质公园?让灾民触景生情?如果开发此游的目的是振兴灾区经济,那么我们根据振兴灾区经济之一条,是否可以找出很多根属,从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上,就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可选,从而在最后一条损益判断时,裁判就有更多的参考对象。

对于根属力的判断,我们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根属力的有无,一个是根属力的强弱。

根属力的有无,直接影响到对于问题看法的正确与否,例如美国要不要出兵伊拉克,其理由是美国判断伊拉克其根属有一条为,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政治宣传时用)。

如果该根属判断错误,其之后的庞大推论实则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如威胁美国本土安全,支持恐怖主义等…第二个是根属力的强弱,珠海市环境污染恶化,要不要投资5亿进行垃圾回收处理中心。

这时我们就要注意有关根属力的强弱,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珠海市环境恶化问题,所以对于垃圾造成的环境恶化在珠海市环境恶化中所占比例的的大小,即垃圾造成的环境恶化的根属力的强弱,我们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然后
建立垃圾回收处理中心所能对垃圾造成的环境恶化产生改善的大小,即垃圾处理中心根属力的强弱,我们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最后,我们要对5亿元政府投资——因,环境恶化之改善——果,进行损益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有关于根属的判断历来是政策辩论中的难点,其他类型的辩题也有适用之处。

限于篇幅,这里不做过多冗述,下次我将再写一篇又关根属,与奥瑞冈辩论制的历史沿革。

有不足之处,一定改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