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一起读课题。

2、看着课题,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疑问,谁能看着课题提提问题呢?附板书:谁?(谁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什么是麻醉剂?为什么要发明?怎么发明?3、现在我们就来认识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板书:华佗。

出示:华佗谁来读一读这个名字?当“华”作为一个人的姓时,读第四声,跟老师一起念,华佗。

另外,当华作为山名的时候也读第四声,(出示:拓展:华huà:华山)我们一起来读读看,把它读正确了。

学习课文第一节。

4、昨天我们预习过了课文,课文中有一小节对华佗做了简介,请小朋友打开书本,快速找出来,和我们说一说。

出示: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谁来读读这句句子,告诉我们你觉得华佗是怎样的一个人?变红:医术高超。

对啊,华佗真是一个医术高超的神医。

你能告诉我们“医术高超”是什么意思?你在来读读看句子。

你预习的真好/你用了近义词的理解方法真不错/你这个词语理解得很到位。

结合图片华佗简介:华佗不但是一位医术高超的神医,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药物学家。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出示简介:三国时期东汉人,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麻沸散,创造了五禽戏,常年为患者到处奔走,为人民解脱疾苦。

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外科圣手”。

)华佗就是这样一个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医生。

我们一起抓住有关华佗著名的词语读好这几句句子。

(出示:第一节)(划去问题1)2二、检查预习。

1、我们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老师啊,要检查你们的朗读,看屏幕上的生词,看谁读得又好又正确。

读正确了其他小朋友就跟着他再读一遍。

出示:撕心裂肺死去活来软绵绵任人摆布沉思昏昏入睡苏醒我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出示:撕心裂肺死去活来)说说它们的构词特点?它们分别是一对两近,两反的词语。

(变色)平时我们已经积累过类似的词语,谁来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看来你们平时都很注重积累,这是一个好习惯,我们的课文里还有许多多音字,(出示:大夫只得折腿挣扎勉强)看谁能够读正确了。

(出示:拼音)我们再来读读这几组多音字。

(出示:大:大(dài)夫大(dà)人折:折(shé)腿折(zhē)腾打折(zhé)强:勉强(qiǎng)强(qiáng)大倔强(jiàng))三、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第二小节。

(1)今天,我们又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

刚才还通过资料的补充和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华佗是一个医术了得的人,然而,这样一位享有盛名,医术超群的的名医,有一件事情却使他深感不安,(出示: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感不安。

)(再出示:那时候没有麻醉药,动手术的病人常常痛得连声惨叫。

)读。

(2)板书:深感不安。

什么是“深感不安”?(变红)内心深处深深感到不安“那时候没有麻醉药,动手术的病人常常痛得连声惨叫”这就是让华佗深感不安的事情。

后面一句话把前一句“这件事情”的内容写具体了。

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先概括和具体)华佗因为没有麻醉剂,病人做手术时十分痛苦而深感不安,这又说明了华佗是怎样的人?他的心情怎么样?着急(为病人着想)(5)我们一起来朗读这句子,读出华佗的不安和病人的痛苦。

(6)过渡:当华佗正因为病人做手术异常痛苦而深感不安时,他又经历了一次手术,听着病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更加加深了他的不安。

2、学习第三、四小节。

(1)出示:有一次,一个小孩胳膊上长了毒疮,需要割去腐烂的肉。

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痛得乱蹦乱跳,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

华佗只得叫来几个大汉死死地把他按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勉强把手术做完。

3(2)谁来读读这段话啊?你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孩子做手术时非常痛苦?加点“乱蹦乱跳”“撕心裂肺”“惨叫”撕心裂肺是什么意思?你来读这个词语。

再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读小孩子的痛苦。

(4)这段话除了对孩子痛苦表现的正面描写外,还从侧面描写了做手术过程的困难,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痛苦。

那哪些是侧面描写呢?)加点“几个大汉”“死死按住”“捆”即使是这样,手术还是“勉强”做完。

勉强加点。

勉强是什么意思?(尽力去做,)我们一起读出手术的困难。

(5)看着孩子痛得死去活来的惨状,(出示:看着痛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出示: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读(7)看着这句话谁能够说说华佗为什么要发明麻醉剂?是啊,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减轻病人痛苦,是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动机。

(划去问题3)从华佗的疑问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8)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华佗当时的心情。

过渡:谁能来看着屏幕和我们说说华佗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填空:发明动机:一次(),看到(),听到(),想到()。

过渡:正当华佗苦于没有办法时,他又遇上了一件事。

他给一位喝醉酒而跌折了腿的汉子动手术时的情景,于是引起了他的沉思。

3、学习第五、六、七节。

(1)出示:事也凑巧,有一天,几个人抬着一个折了腿的汉子来找华佗医治。

华佗给他动手术,那汉子不仅没有挣扎、呻吟,反而软绵绵的,任人摆布。

手术顺利地做完,他还在发出昏睡的鼾声,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

(2)我们一起来读句子,同样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手术,你从中读出了醉汉的痛苦了吗?从哪里看出他没有半点痛苦?软绵绵没有挣扎、呻吟(人痛苦时发出的声音)任人摆布(随便别人摆弄,没有一点反抗。

)4(3)我们一起把醉汉的平静以及手术的轻松读出来。

(4)我们对照着读读小孩动手术时的情形。

出示:有一次,一个小孩胳膊上长了毒疮,需要割去腐烂的肉。

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痛得乱蹦乱跳,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

华佗只得叫来几个大汉死死地把他按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勉强把手术做完。

(出示加点)(男生读小孩、女生读醉汉)通过对照朗读可以看出醉汉和小孩在做手术时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5)出现这样的情景又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汉子是喝醉了酒才跌折了腿的,到这时还没有醒过来呢。

)读谁来读读句子。

告诉我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设问句的特点就是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这里设问句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6)那看到这样的场景,(出示: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出示:读: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板书:沉思这句话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出示: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就没有痛苦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句子。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你们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反问句能把他内心想要发明这种药的强烈的愿望表达了出来,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先前因为病人动手术的痛苦而无法可想的深感不安,那他到底想发明一种怎样的药,谁来看着这句子和我们说一说?麻醉剂是一种让病人吃下去,像醉了一样,感觉不到痛苦的药。

我们一起把华佗想发明麻醉剂的强烈愿望读出来。

填空过渡:借助填空说说第二件事情给华佗发明麻醉剂的想法带来的启示。

出示:又一次(),看到(),听到(),想到()。

(出示两次说话练习)小结:从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情中,病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引发了他不同的连续性的思考,使他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此时,你觉得华佗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4、学习第8小节。

5一个人有自己的目标并不难,但是把目标付诸于行动却很难。

那华佗下了发明麻醉剂的决心后,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有没有付诸行动呢?(1)出示: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读读句子,理解这句句子,我们可以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3)加点“时时”,出示问题:“时时”说明什么?学生回答:(每一时每一刻,说明华佗为病人着想。

(4)你们还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找出这个句子里的其他关键的词语提提问题吗?同桌讨论。

逐一加点处处等这些叠词更能表现华佗对医学的执着,对病人的关心。

现在你们知道华佗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吗?华佗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试验发明麻醉剂的。

(板书:积极实践)(划去问题4)谁能看这小节并结合刚才我们对麻醉剂的定义补充说说麻醉剂还是怎样的一种药?出示:麻醉剂是一种让病人吃下去,像醉了一样,感觉不到痛苦的药。

出示:麻醉剂是一种让病人吃下去,便会昏昏入睡,像醉了一样,感觉不到痛苦,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划去问题4)5、学习最后一节。

师引读:这就是第一种麻醉剂,就这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谁能读出对华佗的敬佩、自豪感?四、拓展总结1、今天我们更近的走进了华佗,认识了一个医术高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华佗。

那你知道“麻沸散”命名的由来吗?出示:拓展小故事总结:华佗真是一个“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神医啊!从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也很善于动脑,善于思考,这种学习态度真好,希望能保持下去。

最后送你们一句名言——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6板书: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医术高超深感不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沉思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积极实践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