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绝对定位
第三讲 GPS伪距测量原理
学习目标
●了解GPS测速原理和定时原理。
●理解主动式测距和被动式测距、伪距 及测定与计算、动态定位的特点。 ●掌握GPS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 单点定位、相对定位等的基本概念。 ●掌握GPS伪距测量原理。
第三讲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GPS定位概述
GPS定位方法分类
锁定后连续观测,到ti时刻:
ij (ti ) Ni j (t0 ) Ni j (ti t0 ) i j (ti )
初始整周 未知数 锁定后整 周变化数 不足整周数, 观测量。
j j j ( t ) N ( t t ) 令 i i i i 0 i (ti ) 则:
根据时差Δt 求解距离ρ。
三、主动式测距与被动式测距
被动式测距的优点 用户无需发射信号,便于隐蔽自己; 所需装置也较简单,仅接收设备即可。 被动式测距的缺点 接收机钟和各卫星钟不能与GPS时间 系统保持绝对同步,由此所引起的 钟差对测距带来了影响。
四、GPS定位的基本方法
(一) 卫星射电干涉测量(设备昂贵)
(三)伪距定位法
基本原理 在某一瞬间利用GPS接收机同时测定 至少四颗卫星的伪距,根据已知的 卫星位置和伪距观测值,采用距离 交会法求出接收机的三维坐标和时 钟改正数。
(三)伪距定位法
伪距定位法的优点 定位的精度并不高,但定位速度快,
经几小时的定位也可达米级。
若再增加观测时间,精度还可以提高。
当方程式的个数大于4时,可用最小 二乘法求解(X,Y,Z)的最或是值。
泰勒级数展开:
试对函数√x3 线性化。保留到一次项。 若函数为x2+y2 呢?
三、伪距法定位的计算
将上式线性化:
主要是线性化卫星到测站的几何距离。
j 2 j 2 j 2 ( x X ) ( y Y ) ( z Z ) 1 2
ij, I (t ) ij,T (t ) c ti (t ) c t j (t )
g
—伪距
ij, I g (t ) —电离层折射改正
ij,T (t )
t j (t )
ti (t )
—对流层折射改正
—卫星的钟差 —接收机的钟差
二、伪距法定位的原理
(二)
(三)
多普勒定位法(时间长)
伪距定位法
(四)
载波相位测量
(一)卫星射电干涉测量
利用GPS卫星射电信号具有白噪
声的特性,由两个测站同时观测一颗 GPS卫星,通过测量这颗卫星的射电 信号到达两个测站的时间差,可以求 得站间距离。
(二)多普勒定位法
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利用GPS 卫星较高的发射频率,由积分多普勒 记数得出伪距差。
二、伪距法定位的原理
实际应用中将接收机的钟差 t (t) 也
i
视作未知数,建立数学模型。
j 2 j 2 j 2 j ( x X ) ( y Y ) ( z Z ) c t (t ) 1 2
j j i , I g (t ) i ,T (t ) c ti (t )
注:这里时间差是依靠复制码向后平移n个码元,达 到与接收码有最大相关性,n乘以码元宽度及为时间 差。
11000100111100011101111
发射码 复制码
11000100111100011101111
接收码
1
1 1
1 1
√
1 1
√
0 1
×
0 0
√
0 0
√
1 0
×
0 1
×
0 0
√
1 0
×
1 1
接 收 机 产 生 基 准 信 号
一、载波相位测量原理
若在t 时刻接收机产生的基准信号
j
的相位是
j (t j )
,接收机接收到的
i (ti )
载波信号的相位是
,若能测定
出二者相位之差
j j ( t ) ( t ) i i
,则
由载波波长λ就可以求出该瞬间从
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
第一节 GPS定位概述
动态 已知 点
第一节 GPS定位概述
定位观测方程:
1 ( X X 1 ) 2 (Y Y 1 ) 2 ( Z Z 1 ) 2 c t 2 ( X X 2 ) 2 (Y Y 2 ) 2 ( Z Z 2 ) 2 c t 3 ( X X 3 ) 2 (Y Y 3 ) 2 ( Z Z 3 ) 2 c t 4 ( X X 4 ) 2 (Y Y 4 ) 2 ( Z Z 4 ) 2 c t
列出实际距离与卫星坐标和接收机
坐标的关系
2 2 2 ( x X ) ( y Y ) ( z Z ) 1 2
(x、y、z) —卫星坐标
(X、Y、Z) —接收机坐标
二、伪距法定位的原理
卫星坐标可以根据收到的卫星电文 求得,再对三颗卫星同时进行伪距
测量,可以求出接收机的位置。
三、伪距法定位的计算
由伪距表达式写出误差方程
Vu Au dX Lu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求解得
dX ( Au Au )1 ( Au Lu )
给出测站坐标初始值,进行
迭代计算,可获得满意结果。
四、伪距法定位的应用
(1)间接相对定位
各同步测站分别进行单点定位,
求得各测站坐标,然后相减求得
其中:伪距可以测定;卫星瞬时位置可 以由导航电文得知。
第一节 GPS定位概述
定位方式:
按接收机天线所处的状态不同 (1)静态定位 (2)动态定位 按参考点位置的不同 (1)单点定位 (2)相对定位。
一、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
静态定位 GPS接收机在进行定位时,待定点
的位置相对其周围的点位没有发生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伪距测量原理
第一节 GPS定位概述
一、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
二、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
三、主动式测距和被动式测距
四、GPS定位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GPS定位概述
GPS的定位实质: 把卫星视为“动态”的控制点,在已 知其瞬时坐标的条件下,进行空间距 离后方交会,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所 处的位置。
√
0 1
×
1 0
×
0 1
×
0
×
×
√
相关系数:R= ∣(Au-Bu)/(Au-Bu) ∣
一、测定伪距的方法
卫星钟和接收机钟不完全同步 自相关系数最大条件下求得的时延 τ和真空中光速c的乘积含有误差, 这个乘积就称为 伪 距 伪距法定位 以伪距作基本观测量定位的方法
二、伪距法定位的原理
将观测时得到的伪距改正为卫星 至接收机之间的实际距离ρ。
(四)载波相位测量
波的相位而求得接收机到 GPS卫星的距离。
第二节 伪距定位原理
导航定位的最基本方法
优越性 速度快,利用增加观测时间可以提 高定位精度 虽然测量定位精度低,但足以满足 部分用户的需要。
第二节 伪距法定位
一、测定伪距的方法
二、伪距法定位的原理
三、伪距法定位的计算
四、伪距定位法的应用
C/A码物理特性:
码长:1023bit 码元宽度:0.97752微秒 周期:1毫秒 数码率:1.023Mbit/s
P码物理特性:
码长:2.35×1014bit 码元宽度:0.097752微秒 周期:267天 数码率:10.23Mbit/s
三、主动式测距与被动式测距
主动式测距的优点 只要求仪器钟自身能在信号往、返 时间段中保持稳定,不影响测距精度。 主动式测距的缺点 用户须发射信号,因而难以隐蔽自己。 对军事用户十分不利。
三、主动式测距与被动式测距
被动式测距(单程测距)
发射站在规定时刻内准确发出信号,用
户根据自己的时钟记录信号到达时间,
二、单点定位与相对定位
相对定位(差分定位)
采用两台以上的接收
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
卫星,以确定接收机
天线间的相互位置关
系的一种方法。
优点: 缺点:
获得较高的精度
增加了外业组织和实施难度
三、主动式测距与被动式测距
主动式测距(双程测距)
用电磁波测距仪发射测距信号,通过
反射器反射回来,再由测距仪接收。 根据测距信号的传播时间求解距离ρ 。
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的不同点
静态定位 可靠性强,定位精度 高,在大地测量、工 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是精密定位 中的基本模式。 动态定位 可测定一个动点 的实时位置、运 动载体的状态参 数。如速度、时 间和方位等。
二、单点定位与相对定位
单点定位 在一个测站上同步观测4个伪距 观测值,求解出4个未知参数 (3个点位坐标分量和1个钟差 系数)。
j j j ( t ) ( t ) N (ti ) i i 0 i
二、载波相位测量观测方程
实际上接收机只能测定不足一周的 小数部分波长。 于是便出现了 一个整周未知 数。
二、载波相位测量观测方程
当在初始历元t0锁定卫星:
ij (t0 ) Ni j (t0 ) ij (t0 )
1 0 2( x j X 0 ) (1) ( X X 0 ) 2 0
将其按照泰勒级数展开,保留到一次项。
1 2( y j Y0 ) (1) (Y Y0 ) 2 0 1 2( z j Z0 ) (1) ( Z Z 0 ) 2 0
系统。
第三节
测相伪距测量
载波信号是一种周期性的正弦信号, 相位测量只能测定起不足一个波长 的小数部分,无法测定整波长个 数。因而存在着整周数的不确定性 问题,使得解算过程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