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在沙漠中心》

22.《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
法 国 圣埃克絮佩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 维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唐·白居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 ——唐·温庭筠
mí 乙醚 dì 真谛 fú 辐射
zhì gè 虫豸 硌
lí huá qí 犁 铧 脐带 lí ba 篱 笆
20世纪的航空事业
20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 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 确。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 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 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 险的事情。
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 “飞行者1号”。
19世纪30年代的飞机
1935年12月29日,圣埃克絮佩里自费驾机飞往 西贡,试图以70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获取15 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他和机务员盲 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 漠中,这里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 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 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qì) 上东奔西走,与机械师普雷沃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五 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1.快速阅读文章,标上段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 的内容。 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 的一场遇险。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3.这篇文章是以第几人称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人称。可以充分展示“我”的内心世界,情 景显得更为真切,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4.梳理文章思路。
自己的生活就是冒险,但冒险不是一种简 单的寻求刺激的行为,不是为了冒险而冒险, 而是出于一种对责任的承担。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阐释“生活”的意义?
对 比——
①与农人做对比,要寻找自己的真理。 ②与芸芸众生做对比,要活得有意义。 ③与斗牛士做对比,要热爱生命。 4.作者为我们揭示的“探险”的真谛是什么?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敢,诗人 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 佩里除《小王子》《夜航》以外最著名 的一部代表作。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 奖,英译本名为《风、沙和星星》,获 美国国家图书奖。是他以飞机为书房以 身体力行为座右铭的心灵自传。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 若坚强就是自己最大的朋友。”我们感 受到了一颗不停跳跃的心,其生命力是 如此地顽强,精神是如此地伟大。生活 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 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 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信自己,奋斗过就不会遗憾。
1.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沙漠环境的句子,体会 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环境的恶劣, 衬托了“我”此时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 2.“我”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这些困难 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寒冷和干渴。生理上的不适: ①产生幻影。 ②感到疲倦、错乱。 ③呼吸困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找出相关句子分析概括。 痛苦 绝望
安东尼· 德· 圣埃克絮佩里 1900年生在法国里 昂,1944年消失在地中海上空。他的文学创作 时期不长,第一部作品《南方邮航》发表于 1929年,接着《夜航》(1931年)获得法国有 威望的费米娜奖,《人类的大地》获得法兰西 学院小说大奖,其后在美国发表《空军飞行员》 (1942年)、《给一个人质的信》和《小王子》 (1943年)。《小王子》使他蜚声国外,但也 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杰作。
冒险,不是简单的寻求刺激的行为,不是说只要 有胆量或者说靠年少冲动就可以去实践的。作者并不 是为了冒险而冒险,而是出于一种责任感。
1.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探险的意 义何在? 作者认为冒险不是为了追求刺激,显示个人勇气, 而是探索自然,挑战极限,造福人类,奉献社会,为 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我们得到 怎样的启发? 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勇于追求,坚毅 执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乐观进取的人。

平静 乐观

鼓起勇气
4.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解决了这些困难?
①喝了两三口乙醚,90度的酒精。 ②把自己埋在沙漠里。 ③试图收集露水。
1.在把身体埋在沙子里后,“我”想了些什 么? ①回顾了被困沙漠的窘态。 ②与朋友告别。 ③“生活”的意义。 ④抒发自己“死得其所”的情感。 2.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圣 埃 克 絮 佩 里
圣埃克絮佩里既是法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 位的作家,又是著名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 开拓者之一。从1921年法国空军服役;1926年 开拓邮航事业;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 尔莫兹、吉约梅开辟非洲——拉丁美洲航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39年回国 抗战;1943年潜至北非抗战,1944年在地中海 驾驶侦察机殉难。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 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 迈的生活。yē shāi kāng 噎源自 筛 糠 yún 芸芸众生 gé 打嗝
硌: 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
筛糠: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虫豸: 这里指碌碌无为的人。
真谛: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卷土重来: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死得其所: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芸芸众生: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 众多的平常人。
3.从文章中飞行员的心理变化过程来看,你 觉得当人身处险境的时候,为了生存,首先 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 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学会正确的看待人生, 学会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使自己的人生更 有价值。 • 生活中处处要有自觉的生存意识,我们为自 己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维护自己的生命。
文章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 “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 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 “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 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 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