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能繁殖后代、能生长,发育、能进行新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能对外界环境不同刺激做出不同反应
2、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单细胞层次例:草履虫多细胞层次例:鱼、狗、鸭)初中阶段特别注意:病毒是生物,但其不具有细胞结构
二、蜗牛习性特征
1、蜗牛常栖息于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足腺上分泌黏液,为害虫
2、蜗牛有四种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但没有听觉
第2节细胞
一、细胞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

从软木塞上切下的薄片,制成裝片观察到的细胞实则为细胞壁19世纪40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最基本的结构单位--细胞构成的
二、细胞结构
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有较大差别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书本P39页,划出即可)
1、细胞膜:主要作用: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 保持细胞独立性
2、细胞质:能流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核: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
胞核相当于人的大脑
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1、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 ,使
细胞具有一定形状
2、叶绿体: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不需要摄食,直接自身产生
能量物质) 动物细胞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膜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植物细胞
3、液泡:成熟植物细胞有较大液泡,含细胞液,西瓜,苹果的汁液来自于细胞液
关于植物细胞除了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外,不一定同时具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比如一般植物的根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比如洋葱表皮细胞不具有叶绿体
三、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有关结构注意点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注意区别目镜和物镜有螺纹的是物镜)
(2)反光镜作用: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遮光器作用:调节光线强弱大光圈小光圈(3)粗准焦螺旋
向(后)(逆时针)旋转时镜筒大幅度上升
细准焦螺旋
向外(前)(顺时针)旋转时镜筒小幅度下降
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区别在于调焦步骤时找物像用粗准焦螺旋,要使找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用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细胞的体积会变大,细胞结构会变得更清晰。

2、显微镜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具体步骤
1、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于略偏左位置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必须睁开。

同时调节反光镜,直至从目镜中可以看到明亮圆形视野。

3、放片(制作裝片知识):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调焦(调距)
调焦时,先用左手旋转粗准焦螺旋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物镜与玻片距离,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防止物镜压碎玻片),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准焦螺旋抬升镜筒,直到看到标本物像时停止调动,转而来回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

5、观察
视野中的物像与原像的关系
(1)目镜看到的是倒像,即上下,左右相反的像
(2)如果从目镜中看到的像在左上边,要使像移动到中间,载玻片应该往左上边移。

3、显微镜常见题型涉及知识点
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清晰物像后,想要把细胞部结构观察得更清楚,怎么办?上述这句话意思就是怎么把物像放大方法: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转到高倍物镜
①选择需要进一步观察的对象,并移到视野中央
②转动物镜转换器,把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③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视野会变暗,所以要增大光圈或者调节
反光镜得到适宜的亮度。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重新看到清晰的物像。

四、裝片制作知识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洋葱表皮展开后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最后滴上红墨水染色。

盖盖玻片具体操作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避免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
1)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说明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没有在载玻片上展平,
2)视野中发现黑色圆圈,说明装片中气泡太多,应该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滴一滴生理盐水,做成装片后最后用亚甲基蓝染色。

4、制作裝片时滴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是为了让细胞保持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失水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是指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3、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4、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5、组织是形态相近,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细胞群。

植物五大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动物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下列表格容为各组织组成细胞的特点,及各组织的作用,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或圈出即可,笔记上标记下容在P49、50页)
6、器官是由许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1)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叶子的叶表皮为保护组织叶脉为输导组织叶肉为营养组织详见p50页
(2)皮肤由外到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

构成皮肤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皮肤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在真皮,如果损伤皮肤导致出血或感觉疼痛,则必定是伤到了真皮。

7、系统是功能相近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

人体有八大系统,在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其它系统协同工作。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8、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
1、对生物的科学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少,所包含的物种多;生物的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所包含的物种少。

详见绿色作业本P16页
2、动物根据体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中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

(下列表格容为有脊椎五大类动物的特点,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或
者圈出即可,表格中部分容若书中没有需进行补充,笔记本上标
记下容在P58--61页)
记忆口诀:一胎二恒(温)三体(受精)
3、无脊椎动物有八大类。

着重记忆的是原生动物(自然界最低
等的动物,单细胞层次)如:草履虫; ②软体动物(生活中常常
接触)如:蛤蜊,鲍鱼; ③环节动物(身体一节节)如蚯蚓;
④节肢动物(自然界种类最多)如昆虫,虾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的家
族,其身体结构特点是:体没有骨骼,而在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第五节常见的植物
1、植物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
种子植物。

(1)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特征:①最高等的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②所有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包含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棉花,甘蔗)、蔬菜、观赏性花
(2)无种子植物(即孢子植物)
苔藓类有茎、叶但无根,用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
藻类无根、茎、叶分化,孢子繁殖代表植物:水绵、紫菜、海带
2.五类植物是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
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

其中只有藻类有可能是单细胞植物,它不可能由任何器
官;其它四类植物一定是多细胞植物,而且都是有一定的器
官。

第六节特种的多样性
1、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
和多细胞生物。

2、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
个细胞完成。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各种)细菌。

3、衣藻属于植物,因为它体有叶绿体,能进行光
合作用。

4、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动物中只
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它的无脊椎动物和所有的脊椎动物,一定是多细胞动物。

所以草履虫、变形虫也可说属于原生动物。

5、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
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