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
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
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
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
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
广泛化。
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
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
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
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引入: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概念。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
2.看课本插图,说一说,每个图下面的分别是:
(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表示这样的几份?
3.如果把改成,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总结: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三份是。
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的,三根是。
把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三份是。
4.概括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请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单位“1”分别指什么。
(4)你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吗?同桌两人议一议。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5)以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
①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②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③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三、基本练习
完成“做一做”
1.学生完成第62页上的“做一做”(填写在课本上)。
2.交流、核对答案。
3.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颗,2份是这堆糖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地反馈,把知识落到实处。
四、学习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6里面有几个1?42呢?
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5.提问:分数单位是与哪个数有关?
6.引导发现:一个分数,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五、巩固练习
1.你能从这几句话中找出单位“1”吗?
我班有()名学生,男生()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
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独生子女占我班的几分之几?
2.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六、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生活的需要产生了分数。
2.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3)。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分析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
(3)?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
?老师板书?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
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
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41请学生说出41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41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
的41。
学生乙?41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根绳子的41。
(二)、教学实施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41?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
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41。
学生展示成果。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41吗?
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乙: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丙:我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
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41。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41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
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
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
体。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
五、作业安排
课后练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