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

1自然地理2)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太阳系详解:1>太阳:①结构层次②主要成分:氢和氦③能量来源与传输: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④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促进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为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太阳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2>二.地球自身1)特性:有生命物质:宇宙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地球条件: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地球磁场→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2)外观: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圆球体1广州执信中学2011级已毕业。

祝使用愉快~空白处请自己画出模式/说明图3)经纬和半球划分: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W160°E划分东西半球;赤道上每隔1°经线,两地实地距离为111km (确定相对位置时,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4)运动: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转过360°;太阳日:24小时,转过360°59′速度:角速度:极点无角速度,其他均为15°/小时线速度:极点无线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作用:引起昼夜交替、时差、地球上物体偏转(地转偏向力)应用:求解时间(注:0°经线所在的零时区区时是世界标准时)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近日点为1月,远日点为7月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作用:引起昼夜长短、四季应用:求解太阳高度角*地球运动要注意的:①正午太阳高度角:规律:回归线以南以北,一年只有一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赤道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两次最小值太阳直射点,每个月大约移动8°应用:确定地方时、房屋朝向、确定具体所在地进而判断其他地理特征、计算楼距计算热水器最佳安装高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北坡的分布(判断向阳坡)②极昼极夜:规律: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66°34′的极圈,极昼极夜只有一天北极极昼比南极极昼长(因为7月北极极昼的时候,地球在远日点,运动较慢)三.地球表面:水、大气、陆地·水:1)水的类型:按存在类型分:水汽,冰,咸水,淡水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降水类型: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2)水的关系:循环: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环节:蒸发蒸腾→水气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人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拦洪蓄水,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布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增加下渗量,调节径流,促进蒸发保护湿地,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促进蒸发循环图:转化图:洋流影响:①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例:暖流沿岸形成:摩尔曼斯克不冻港,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侧热带雨林气候寒流沿岸形成:北非撒哈拉沙漠延伸到海岸,北美西南太平洋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②渔场: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群聚集,形成著名渔场例: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流交汇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舟山渔场:台湾暖流和东南沿岸流交汇秘鲁渔场:离岸流造成上升流③污染:洋流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④航行: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高纬区易形成冰山,影响航海顺流加速:节约时间、燃料,减少事故;逆流减速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第一次:逆北大西洋暖流;第二次: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郑和下西洋:冬季出发夏季返航,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北印度洋的洋流:夏顺(时针)冬逆(时针),夏季范围大(顺南赤道暖流),冬季范围小(顺赤道逆流)夏天索马里寒流增强(受西南风影响,沿岸表面的水流走,深海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性质)⑤赤道逆流的影响:异常强大→厄尔尼诺;大大减弱→拉尼娜·厄尔尼诺(多为12月)影响: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寒流减弱,大气对流活动增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灾害频繁):秘鲁寒流减弱:鱼类不适应水温,上升补偿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秘鲁渔场减产加利福尼亚寒流减弱:美国西海岸增温增湿,发生洪涝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日本暖流减弱:我国黄海沿岸的寒流补偿流减弱,中国出现暖冬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澳大利亚夏季干旱·拉尼娜影响:秘鲁寒流增强:上升补偿流增强,营养物质增多→秘鲁渔场增产加利福尼亚寒流增强:美国西海岸减温减湿,发生干旱日本暖流增强:我国黄海沿岸的寒流补偿流增强,中国冬季降温、雪灾,夏季高温、洪涝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澳大利亚夏季洪涝洋流图:4)水资源:概念:广义:地球上的水;狭义:可用淡水(含大量冰川水)常用水:江河水,淡水湖泊水等问题:水资源缺乏影响:①农业: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成为重要农业区:例,我国江南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地形平坦②工业:部分工业发展必须有充足水源:例,钢铁厂,化工厂③航运:流程长,水量大,河道宽,落差小的地方利于航运:例,长江,莱茵河,密西西比河④居住: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带或平原地区是人类主要的居住地:例,最早的城市大多近水原因:自然:降水稀少;地质疏松,下渗严重;蒸发旺盛;植被稀少人为:围湖造田;过量抽取地下水;破坏涵养水源的植被,旱涝频发;水污染严重人口总量大,用水量大;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我国水资源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水污染、水资源破坏严重措施: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地区分配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水源);控制人口数量,减少需水量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意识,建立法律法规,减少水污染,实施污水达标排放5)河流开发:考虑:①水文特征:流量,汛期(降水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力资源②水系特征:流域,流程,流量,干支流,流向开发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山地:河流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保护植被河流: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的积极作用:拦蓄洪水,灌溉农田,发展航运,发展水产养殖,调节河流径流,发展旅游业,调节库区气候消极影响:淹没农田,迁移居民,诱发地震,地下水位变化,水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恶化周边环境开发案例:①田纳西河: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木炭,砍伐森林,开采矿山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炼铜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环境,生物减少后期综合开发:防洪:修建水库防洪航运:修建水坝维持河流水位,促进航运发电:利用流域水资源、煤炭资源发展水电、火电、核电生态:通过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水质旅游:改善环境发展旅游,带动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②长江:三峡水电站功能: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大气:1)大气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主要是氩气),二氧化碳,其他2)大气垂直分层:①高层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密度小,气压小,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②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臭氧吸收紫外线,气温随高度↑而↑空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③对流层:约地面8~18千米(低纬处对流层高),气温随高度↑而↓水汽和CO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流活动强烈*有逆温现象:定义: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不变,甚至升高原因:辐射:夜间晴朗无云,地面有效辐射强,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高空降温慢(中高纬度黎明前)平流:暖空气水平移动形成(中纬度沿海区)地形:山坡散热快,冷空气下沉,原来在谷底的暖空气被迫抬升(盆地和谷地)锋面:锋面上部为暖气团,下部为冷气团下沉:高压控制区,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副热带反气旋区)影响: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垂直运动,不利烟尘、污染物、水气凝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易形成雾,能见度降低3)大气运动: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形成:①:大气保温过程:太阳暖大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影响因素:增大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大气稀薄、天气晴朗云量少概图:②: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应用:a.三种常见热力环流;b.大气环流:a. 热力环流:城市风(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b.大气环流:③:水平运动(风):形成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和风速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影响风速和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过程: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随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受摩擦力影响应用:画出风向④:气压带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的成因:热力原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差异风向:冬季西北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季东南风,源于夏威夷高压影响: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易引发旱涝、寒潮灾害·南亚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风向:冬季东北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季西南风,源于亚洲低压影响: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易引发旱涝灾害影响:天气系统、气候①天气系统:冷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天气特征:过境前:温暖晴朗过境时:阴雨,起风,降温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或有锋后降雨例: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寒潮暖锋: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徐徐爬升天气特征:过境前: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雨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例:华南地区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锋:概念: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天气特征:过境前:天气晴朗过境时:持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晴朗例:江淮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六七月的梅雨;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云贵高原阻挡,高原东北侧贵阳阴雨或出现冻雨,高原西南侧云南受西南暖气团控制,晴朗温暖天山准静止锋:冬半年,天山北坡雨雪(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北疆已出现暴风雪气旋:气压系统:低气压中心天气:阴雨天气例: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反气旋:气压系统:高气压中心天气:晴朗例: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夏季太平洋副高对我国的影响:①副高强大:雨带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江淮洪涝,北方干旱②副高北跃时间提前或位置偏北:北方地区洪涝,南方干旱②气候: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植被覆盖状况;山地走向;洋流·陆地:1)内部圈层结构:2)地表形态:内力: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影响: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化:分为物理/生物/化学风化,使岩石崩解破碎,矿物分解,碎屑物残留地表侵蚀: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河谷,形成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典型地区为云贵高原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锋、峡湾,分布的典型地区为欧洲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柱等,形成雅丹地貌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堆积: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冰川堆积:形成冰碛湖海浪堆积:形成沙滩影响:使地表趋向平缓板块构造:基本观点: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板块板块不断运动,内部较为稳定,边界活跃作用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岭,生长边界,例.东非大裂谷、红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海沟岛弧链,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安第斯山脉等岩石圈循环:循环过程:几类重要岩石:岩浆岩:喷出岩:例.玄武岩侵入岩:例.花岗岩沉积岩:例.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例.大理岩3)山岳的形成:①褶皱山:产生原因:地壳运动,挤压变形类型:形成背斜、向斜·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未侵蚀地貌:成山侵蚀后地貌:成谷: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受侵蚀成谷应用:有石油天然气,可挖隧道(无地下水,相对稳定,利于挖掘工程)·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未侵蚀地貌:成谷侵蚀后地貌: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应用:有地下水、煤铁,可建大坝(地下岩层坚硬稳定)·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有河谷发育,是铁路、公路、桥梁、水库要回避的地方②断层山:产生原因:地壳运动,岩体错动类型:形成地垒、地堑·地垒:断层间上升岩体形成山地或高地:庐山、泰山、华山·地堑:断层间下沉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③火山:产生原因:岩浆活动形成4)湖泊的形成:成因:构造湖:贝加尔湖、纳木错火山湖:长白山天池冰川湖:北美五大湖,欧洲多数湖泊河流侵蚀:洞庭湖、鄱阳湖海湾堆积:西湖古河道废弃:黄河道5)河流地貌的形成:类型: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源头:溯源侵蚀,使河流延长河床:下蚀,使河床加深;侧蚀,使河床加宽河谷:初期河谷:V字型河谷成熟河谷:槽型河谷②河流堆积地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形成原因: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积尘地貌特点:呈扇形影响:土壤肥沃,不旱不涝,农作物高产·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形成原因: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枯水期堆积体显露形成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影响:土壤肥沃,易旱易涝,农作物产量不稳定·河口处:三角洲平原:形成原因: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流速缓慢,泥沙堆积地貌特点: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影响:土壤肥沃,易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6)地貌分类:0米等高线:海岸线200米以下:平原,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500米以下:丘陵,等高线较稀疏,相对高度小于100米500米以上:山地,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度大于100米500米以上:高原,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相对高度小四周较高,等高线密集,中部低平,等高线稀疏:盆地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三大循环:水循环:能量: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不断更新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生物循环:能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意义: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地质循环:能量:地球内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多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间、圈层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六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5)垂直地带性的几个规律:山地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同一山地,阳坡的自然带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6)影响雪线高低的几个因素:温度高雪线高;降水少雪线高;陡坡雪线高;阳坡雪线高7)非地带性的几种表现:①地带性自然带缺失: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因为中高纬是广阔的海洋②地形影响自然带不同:南、北美洲科迪勒拿山系两侧自然带受地形影响,降水等自然条件差异大,自然带不同③自然地理现象斑块状分布: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由于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