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

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

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

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

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
7
6
5
4
3
2
1
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

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

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

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

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

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

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

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

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

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44% 34%
12% 10%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修地理
三、与时代接轨,侧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从去年的“非洲援建”到今年的“一带一路”,以及选择题中的“重庆人口迁移”,高考地理愈发侧重国家战略与国情分析。

高考是国家教育的风向标,自去年新课标面世——“海洋开发”、“一带一路”进入高中地理课本,可见国家教育旨在培养怀揣“中国梦”,具有时代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新青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时代的筑梦者,有必要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近些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大国形象日益彰显。

通过高考命题,让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发展,了解国家战略,是教育的责任。

除了与时代接轨,高考地理日益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尤其是政治学科。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势必与政治中“经济生活”相关联,如今年36题中第(3)问“分析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这道题目其实就涉及政治必修一中“影响消费的因素”的内容,即价格低且质量高的产品会占据市场。

2017年36题(1)问“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也是结合了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中“矛盾”的相关原理。

可见,地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日益紧密,即使高考改革后取消文理科,这个趋势也不会改变,学科交叉是必然趋势,筛选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也是高考的目的。

总论:
高考地理近些年的命题方向已经从“考题目”转向“考能力”。

而考察的能力包括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迁移和调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综合探究。

这要求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思考,如在学习“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时,要想是什么导致澳大利亚形成了混合农业?是什么导致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农忙与农闲?为什么其他地区没有形成混合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对比,他们的气候条件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多问自己几个问什么,考试后就会少问几个“为什么”。

把思考的环节放在平时,考试时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当然,最重要的环节还在老师,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建立起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如在讲授“热带雨林气候”的时候就可以和前面所学的“大气垂直分层相结合”,问学生“为什么赤道地区的对流层较厚而极地的对流层较薄?”通过每节课堂的细微思考,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也就上去了。

结语:
每节课堂都应精心准备,每个孩子的名校梦想都不应被辜负。

高考是一个阶梯,但阶梯顶端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在助力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他们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选择快乐学
习,做学习的领航者。

最后祝天下学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