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报告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报告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青在线11月16日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消息,为全面、及时了解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客观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和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为建设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我国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对象是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69个街道和乡镇中抽取了8万余居民户,采用入户方式进行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135,229例,其中6~19岁儿童青少年53,401例,20周岁及以上人群81,828例。

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体育锻炼参与度1、6~19岁儿童青少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19岁儿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能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94.6%的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在校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99.3%,不在学校上学的这一人数百分比为39.9%。

随着年龄的增长,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减少。

在每周参加10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9岁人群占30.5%,而16~19岁人群仅占17.0%。

2、20岁及以上人群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指:被调查者在2014年中参加过1次及以上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包括徒手或器械),以强身健体、调节心理为主要目的,并达到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健身、健美运动,娱乐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

但饭后百步走、上下班的行走、骑自行车等不视为体育锻炼。

],比2007年增加0.7亿人。

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图2)。

其中,20~29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8.2%,7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为26.0%。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2014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百分比为33.9%(含儿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20岁及以上的人群为14.7%,其中,城镇居民为19.5%,乡村居民为10.4%。

与2007年相比,城镇增加了48.0%,乡村增加了154.0%,乡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的增长幅度高于城镇。

20~39岁年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低,30~39岁年龄组仅为12.4%,而4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60~69岁年龄组达到18.2%。

20~69岁人群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趋势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越高。

研究生人群中25.6%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他依次是,大学(含大专)22.0%,高中(中专)18.1%,初中12.8%,小学及以下为8.5%。

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有24.1%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它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1.1%,办事人员20.0%,商业服务人员15.2%,农林牧渔水利人员8.8%,生产运输操作人员11.9%,无职业人员[主要是指离、退休人员,还有少数家务和待业人员。

]16.2%,其他人员14.3%。

二、体育锻炼强度在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90.0%的人在体育锻炼中能达到中等及以上强度[4本次调查以被访者体育锻炼时的身体感受来划定体育锻炼强度。

小强度是指与平时相比,呼吸、心跳变化不大;中等强度指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大强度指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出汗较多。

]。

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锻炼中能达到中等强度及以上的百分比分别为80.8%、81.2%和84.0%。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等强度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2.9%,其次为小强度,为20.3%;有16.7%的人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

随年龄增大,采用小强度的人数百分比逐步增加,20~29岁年龄组为14.5%,70岁及以上组为42.2%;而采用大强度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下降,20~29岁年龄组为27.0%,70岁及以上组为4.0%三、锻炼时间数据显示,在校上学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有98.1%的人能够每周上体育课,每周上2~3次体育课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81.3%;有74.2%的人能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每周参加2次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8.8%,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7.5%。

在校外体育锻炼中,6~19岁儿童青少年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也是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0.4%,其次为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为21.2%,持续时间30分钟以内的人数百分比占到18.3%。

20岁及以上人群,在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8.9%;其次是早晨,为44.5%,在下午有22.9%的人也参加体育锻炼。

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9.6%,其次是“60分钟以上”的为31.9%;“不足30分钟”的为18.5%。

从各年龄组来看,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50岁及以上人群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明显增加。

四、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

少年儿童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地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生长发育。

]、长跑和篮球。

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健身走”和“跑步”,百分比分别为:54.6%,12.4%;其他依次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广场舞”、“大球类(足球、篮球、排球)”。

与2007年相比,采用“健身走”和“广场舞”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最多,分别提高了12.8%和3.9%。

6-19岁人群选择锻炼项目前三位的是体育游戏、跑步和篮球,20~29岁人群选择锻炼项目前三位的是:“健身走”、“球类”和“跑步”;而5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主要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百分比在63.4%~78.7%之间。

五、参与形式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由同学(朋友)、同事自发组织”,其它依次为“自己练习”,“参加校内项目俱乐部”,“与家人(家长)一起”,“参加校外体育兴趣班”和“参加业余体校”等。

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54.2%的人参加过学校运动会,但参加其他体育竞赛活动的人数百分比较低。

在参加过体育竞赛的儿童青少年中,有37.9%的人获取过名次。

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自己练”,和“与朋友、同事一起练习”百分比分别为38.3%和33.7%。

六、锻炼指导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中接受指导的百分比较高,有84.6%的人接受各种指导,自学的百分比仅为15.4%。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8.0%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比2007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

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为32.3%,其次为“专业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的指导,所占百分比均在5%左右。

还有5%的人参照书刊、视频等资料进行体育锻炼。

20~29岁年龄组人群有60.5%的人接受过指导,6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接受指导的人数百分比在44.1%以下。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有56.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

在学校学习获取的体育锻炼技能的有19.9%,参加“社会短训班”和“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4.4%和2.2%。

此外,17.0%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取。

七、体育信息获取我国城乡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DVD,录像)、广播”,人数百分比达57.4%,其次分别为“书刊、报纸”(13.7%),“互联网”(7.2%)。

20~29岁人群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百分比最高,为17.8%。

随着年龄的增大,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逐渐降低,50岁以后基本上不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在通过“书刊、报纸”与“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取体育信息方面差距明显,城镇居民分别比乡村居民高出9.5和7.5个百分点。

八、体育锻炼目的和原因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喜欢、好玩”和“为了升学考试”在接受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16.9%的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原因主要是“为国争光”和“展现体育才能”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35.6%),消遣娱乐(17.4%)和增加体力活动(16.0%)。

其它目的依次是:防病治病,减轻压力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巧,社交等。

以“消遣娱乐”作为体育锻炼目的人群中,20~29岁人群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1.2%。

随着年龄增大,以“防病治病”为体育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比逐渐提高,7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25.1%。

在以“提高身体素质”为锻炼目的的人群中,在20~49岁随年龄增大,人数百分比增长趋势明显,50岁后相对稳定,百分比在40%~43%之间。

但城乡居民以体育锻炼作为“社交方式”的相对较少,各年龄组的百分比在0.6%~1.5%之间。

20岁及以上人群中,大部分人都认为体育锻炼重要,百分比为93.8%。

其中,36.1%认为“非常重要”,而认为“非常不重要”的只有0.5%。

城镇与农村居民在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上有差异,45%的城镇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农村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百分比为28.1%。

九、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6~19岁儿童青少年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学习”,其他依次为“没兴趣”、“不喜欢”、“缺乏体育技能”、“太累”等。

而因为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器材”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仅为4.5%。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因为“没时间”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30.6%,其他依次是:“没兴趣”、“惰性”、“没人组织”、“身体弱,不宜参加”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