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李欢[摘要]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该注重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关于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绩效的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对相关理论的界定,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绩效理论;其次,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再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最后得出结论,公司应该更多的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 公司社会责任公司绩效利益相关者一、相关理论的界定(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由美国的欧利文?谢尔顿在1942年首次提出的。

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和有效的研究,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理论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范围仍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从众多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来看,根据它们范围和侧重点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不同的学说。

1、经济责任说。

支持者Milton Friedman和Peter Drucker等的观点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企业的利益。

企业首要的目标是获得利益,这是其它社会责任的基础。

2、道德责任说。

支持者谢尔顿的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包涵的主要因素是道德责任。

3、法律责任说。

支持者巴莱和常凯等的观点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其本质和基础来说,主要是指企业对于社会所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果把社会责任当作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的话,就会改变其社会的性质。

所以,必须要确认与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性质。

4、利益相关责任说。

支持者王茂林和Edward Freeman等的观点是认为在制定企业的政策时,不能仅仅按照股东的意愿,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如员工、顾客、供应商和社区组织。

也就是说企业在创造利润和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当承担对员工、社区与环境的责任。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强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依据。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是由著名学者弗里曼提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现代公司的治理理论。

理论相关者理论是对传统“股东至上”理论的修正和完善,并且对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形成了一套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并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1、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弗里曼指出:“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人或者团体,或者是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者团体”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指这样一些团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减少。

Reed认为利益相关者能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他们自身受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必须依赖的人。

卡罗尔和巴克霍尔兹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指这样的个人或群体,即在企业中享有的一项或多项权益。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行动、决策、政策、或做法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相互影响的关系。

2、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目前中外的学术界对利益相关者所拥有的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它不仅包括影响企业生存的一级利益相关者,而且还包括不影响企业生存但也能影响企业或受到企业影响的二级利益相关者。

该范围的界定虽然看上去比较笼统和简单,但也能基本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框架: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当地社区以及政府机构等。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界定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并且通过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机制。

(三)企业绩效企业绩效指一定经营时期之内,企业经营所获得的效益与经营者业绩。

企业的绩效经常用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的状况,而且也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指标。

企业的经营效益水平主要有以下表现: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后续的发展能力等。

经营者业绩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会企业经营、成长发展等所取得的成果与贡献来体现的。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还有很多争议。

而在众多的研究当中,结论鲜明的分为下面两种:正相关或负相关和不相关。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Bragdon和Marlin,Bowman和Haire先后指出公司社会责任和股东权益回报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在定性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中,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通过大量的分析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某些正相关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这些利益包括良好的企业形象,政府的支持,勇于创造和奉献的员工队伍等等。

我国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规范式的分析。

刘庆华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确定的正相关”。

尹军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指出这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陈可和李善同研究了企业在不同方面的关于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指出政府与慈善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的作用。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或不相关的关系Alexander 和Buchholz调整了市场风险,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没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Ingram 和Fraiziner、Freeman 等人研究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绩效之间呈负相关。

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使企业与不承担或者很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的地位。

Subroto 和Hadi对印度尼西亚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关系。

(三)产生不同结论的原因探究第一,各种文献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时,没有对二者进行内部的细化。

郑海东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它们的内部维度的关系可能比较复杂并且不一致,从总体上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掩盖有价值的变量关系。

第二,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很少考虑企业所属的行业与企业规模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将上述的因素考虑进去。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企业承担对股东的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为企业的资金投入者与所有者的股东,企业应当承担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企业内部人员比外部人员掌握更多的信息优势,导致企业的经理人员与所有者的目标效用函数不同。

因此在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情况下,经理人员经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偏离了所有者要求,使代理成本增加,给公司的股东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得股东的权益受到了损失。

由于企业经营者对股东不负责的行为导致企业代理成本的增加和企业经营效益的下滑,从而将影响股东的回报。

公司董事为了保证股东的利益,很可能会撤换这种不撤职且只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经营者,或通过代理权竞争这种机制来罢免这种不称职的代理者。

最坏的结果是如果在经营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公司的股东会将他们投资的资金撤离出公司,这些都对影响公司内部的经营环境,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甚至可能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发展。

相反,如果公司能够积极承担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努力通过企业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来回报股东,企业就会从股东手中获得更多资金投入,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支撑作用,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做大做强。

(二)企业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企业对员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考虑资本等硬件条件,还要考虑人力资源等这样的软实力,因此,企业为了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权益。

也就是说企业员工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最主要的对象之一。

企业对员工责任的履行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绩效。

如果一个企业只是把追求经济利润作为企业唯一的目的,把员工仅仅视为赚钱的工具,不能主动地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导致企业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这样,企业员工就没有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命感与成就感,只是被动地敷衍工作,更谈不上主动地为了企业的利益去开拓创新,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大大降低,那么企业就失去了获取利润的动力,连最根本的生存问题都等不到保证,更不用说企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反,如果企业能够主动承担起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用工思想,要尊重员工、信任员工,提供给员工公平的就业机会,保证工作环境安全,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合理支付劳动报酬,并还要想办法提高员工的生活福利水平,那么企业的目标就会很容易得到员工的认同,这样就能够增强员工的荣誉感、使命感与忠诚度,企业的凝聚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得提高,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这样做还可以激发员工式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目标。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可以具体表现为以下的可量化的指标,如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安全,就业公平和培训机会等等。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生存及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企业的经营中,时刻注意和保证员工的权益。

(三)企业承担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当今的这种激烈竞争的商业市场上,企业的运营好坏与供应商的配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一种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长期有效地合作关系。

企业如果能够主动承担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诚信为本,严格履行双方的合约,有利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合伙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

企业通过共享供应商的设计优势,研发出来更好的产品,能够更快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取得战略上的先机,抢占市场份额,形成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商发挥其零配件的设计与生产任务外包的优势,制造商可以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这样能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从而使新产品的上市时间明显缩短。

第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良好的供应商可以向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建立新型的供应链系统,这样就会降低成本。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企业主动承担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可以促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追求其经济利润。

相反,如果企业不能够坚持诚信为本,不能恪守双方之间的合同,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竞争关系,供应商的实力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即会抑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具体地,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表现为应对账款周期率,就是说对供应商不能拖欠账款,要按期到账,这样才能使得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