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英语听力课教案.doc

大学英语听力课教案.doc

大学英语听力课教案【篇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心得】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心得庞静相对于其他正规院校的本科生来说,高职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平均水平不高。

从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来看,其不足主要表现为词汇量少,语音语感较差,知识面窄,独立进行分析判断能力不足,从而反应较慢。

除此之外,高职生在英语听力学习方面的不足还表现为缺乏良好的英语听力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缺乏良好的听力习惯,缺乏应有的自学能力,这一切都无形中构成了高职生英语听力学习的障碍。

在我上的大学英语听力的部分系部表现的特别明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的选用和利用对于教学来讲意义重大。

虽说我们学校的大学英语听力选用了不同的教材——外语系选用的大学英语听力;人文系选用的英语教程;音乐美术系选用的实用英语。

但由于系部不同班级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外语系学生相对英语成绩相对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

处在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中,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着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或自卑不前,或自满松懈,或心不在焉,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均和前者有着很大差距,形成两极分化。

外语系选用的教材中每个单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常是语音练习,它对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很有帮助。

教师在完成这一部分的听力练习之后可以接着让学生跟读,模仿,从单词到长句,循序渐进。

同时讲解相应的发音规则。

第二部分通常是对话和短文。

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如果按照机械的程序从讲解词汇,介绍背景,播放录音直至完成练习,他们会感到十分吃力。

于是我一般在讲完词汇和介绍完背景之后,先把所要播放的录音内容概述一下,当然语速要慢。

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适应时间,帮助他们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口头练习,这一部分往往会被忽略,我认为这是十分可惜的。

不妨让学生根据所听的内容编排对话,复述大意或进行主题讨论,将听与说结合,把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交流则包涵了由听到说的过程。

听是说的基础,听最终要服务于说。

人文系现在的英语教程听力没个单元有不同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从report来引出话题,这部分比较简单。

然后10个段对话,1个长对话,1个短文听力。

这部分听完,再简单讲解一下基本上要花一节课的时间。

对于学生的认知,45分钟都在不停的听,做题目无疑会走神,事倍功半,往往是开始20分钟效率特别高,然后就思想松散了听的有一句没一句的。

休息5分钟后按照课本内容是听电影片段做填词。

这部分联系简单但由于是原声电影说话的语速很快而且连读,省略都很多,加之听力疲劳。

所以效果也不佳。

我觉得还是听与说要结合交替进行。

另外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我们的学生不可能全面了解其语言的文化背景,这也有可能为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适当地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我认为在听力课的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听力理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既包括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造成的语言上的歧义,又包括了地理、历史、政治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的差异。

音乐美术系的实用英语教程没有单独的听力课本。

听力课是在课文中的一部分,非常简单。

对于我们学校的高职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功较差,以前的听说训练较少,进入大学后,听老师用英语讲课,他们会感到紧张,听不懂更说不出,缺乏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两句没听懂,就精神紧张,影响了下面句子的理解,本来能听懂的句子也茫然不知所措了。

久而久之,对听力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影响了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除了合理地利用教材,还应当补充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料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比如我有时会在上课前讲段时事新闻或幽默,课间休息时放几首动听的英文歌曲,每隔一段时间播放一部精彩的原版电影等等,这些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这样一来,学习英语对于他们来讲,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成了了解社会,丰富生活的工具。

对于一门语言来讲,语音是其基础。

英语也不例外。

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是否准确对他们的听力理解影响很大。

我们学校的高职生语音基础较差,许多学生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训练时颇感困难,主要是因为缺乏语音知识。

所以,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语音知识,让学生模仿录音磁带的语音和语调,勤说多练,循序渐进。

诸如弱读,连读,不完全爆破,口语缩略等等。

鉴于学生语音上的弱点,我认为很有必要向学生强调这些语音的基本训练,同时应多下工夫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来克服语音上的不足。

听力课要使学生上课时积极投入,就要让他们愿意听喜欢听,也就要求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体会:教师在课堂上多微笑,多幽默,可以使学生消除紧张,心情放松;多赞扬,多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篇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学法论文:基于交互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摘要】如何在听力课堂上增强听力教学的交互性,从而改变教学的单一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每一节听力课都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语言教学;交互式听力教学0 引言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一言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和知识信息的交流,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致使教与学在很到程度上脱离。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外语教育界都在探求日趋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日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性发挥,和师生互动合作的交互性课堂。

基于交互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推行并革新,对于现代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交互式教学法概说交互式教学法又称互动教学法,最早是由palinscar 于1982 年提出的,是一种适应时代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区别于传统教学法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模式,交互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简言之,它是旨在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生生,以及人与多媒体之间通过“互动”方式组织起来的一套英语教学法。

“互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目前流行的交际英语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交际能力培养必须具备“互动”这个性质。

交际能力培养强调“互动”的重要性,是因为人类在各种背景下使用语言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简单地说,是把自己头脑中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人,反之亦然。

2 交互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2.1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听力课堂始终是气氛沉闷,形式呆板。

教师坐在语音室前面机械地播放录音,简单地提几个问题,或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回答书本题目,是为上听力课而练习听力,课程的程式化冲淡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而有些教师也播放一些英文电影,只是让学生观看,没有做任何的听力理解的教学要求。

所以学生们则在下面似懂非懂地听着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或是完全沉浸在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中文字幕中,也就是说,学生以第三方的身份去听对话和叙述。

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得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被动,因此谈不上积极参与多边交际活动,更谈不上最终获得应有的交际能力。

2.2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中心是“交流”,课堂教学最要的形式也是交流,没有课堂交流,课堂教学就没有实施条件。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

从信息交换的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

针对现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现状,所以实施基于交互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交互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它注重了师生的协作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从而挺高了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效果。

3 通过交互式教学促进学生听力技能的措施基于交互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课堂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听前准备。

“如果听者事先知道他将做出某种反应,他会立刻带着目的去听,并且他知道会听到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去反应”。

在听每段材料听前,教师应该和学生充分交互,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让学生寻找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储备一些与该话题相关的词汇。

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准备情况提问,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这些,可以看成是听力训练前的热身。

通过“热身”一,方面,学生对将要听到的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另一方面,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3.2 课堂训练。

交互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互动,以及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训练前,进过热身阶段的师生交互活动,可以正式的开始听力技能训练上来。

首先,为了不破坏语篇的完整性,可以整体先听一遍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大概的掌握;其次,第一遍听完之后,可以叫学生结合热身阶段的讨论对所听材料进行一下评价,评价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好方法,然后要回答其他学生就材料理解进行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正确与否的评判。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又实现了生生、生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学生还可以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听力技巧或策略。

在该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充当指导者外,还可以是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和合作者。

3.3 听后总结。

pennyur 认为,在听力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评估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

反馈完后,教师要对所听内容进行巩固,首先对所听材料中的词汇、基本句型和习惯表达进行总结;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听材料进行角色表演和分组讨论,通过语言的再次学习,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4 对存在问题的反思和建议目前,基于交互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反思,本文中主要从以下几个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来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4.1 教师在交互式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的地位。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状: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灌注式的教学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