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安装施工方案

锅炉安装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1.嘉兴市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项目提升改造工程为三台650t/d垃圾焚烧炉及其余热利用、烟气净化、汽轮机发电系统、高低压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系统、源水处理系统及各种辅助配套系统等。

2.锅炉由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江西锅炉厂)生产,型号为LC650-69.3-5.3/485型。

3.建设单位:嘉兴市绿色能源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二、编制依据1.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锅炉本体图纸、资料。

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G0001-2012。

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 5190.2-2012。

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电厂焊接篇)―DL/T 869-2012。

三、基本简介1、锅炉参数及基本尺寸如下:(1)参数额定蒸发量69.3 t/h额定蒸汽温度485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5.3 MPa给水温度130 ℃锅炉排烟温度190 ℃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 1.8排污率 1 %空气预热器出风温度200 ℃锅炉设计热效率80.5 %设计燃料消耗量27083.33 kg/h2、锅炉基本构造每台垃圾焚烧炉配一台余热锅炉。

余热锅炉为自然循环单汽包型水管锅炉,卧式布置。

由三个垂直膜式水冷壁通道(即炉室Ⅰ、Ⅱ、Ⅲ)、一个水平烟道组成,在水平通道从前至后依次布置了屏式过热器、蒸发器、高温过热器、中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

由焚烧炉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炉室Ⅰ、炉室Ⅱ、炉室Ⅲ、屏式过热器、蒸发器、高温过热器、中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最后通过省煤器出口烟道排出,进入烟气净化系统。

本系统由以下设备和子系统组成。

-水冷壁-蒸发器- 过热器:(包括一级,二级,三级)- 省煤器- 构架、钢性梁、外护板及平台扶梯- 吹灰装置- 安全阀和消音器- 灰斗及烟道- 炉墙及密封- 锅炉范围内管道各个设备和系统详述如下:(1)过热器过热器由低温段、中温段和高温段三级过热器组成,竖向布置在炉室内,两级喷水减温器布置在三级过热器之间。

其中三级过热器布置在第三烟道,一级过热器、二级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中。

饱和蒸汽引入低温过热器入口集箱,进入低温过热器,蒸汽经过I级喷水减温器后引入中温过热器的入口集箱,进入中温过热器,然后蒸汽经过Ⅱ级喷水减温器后进入高温过热器入口集箱,进入高温过热器,最后过热蒸汽进入集汽集箱。

蒸汽温度采用喷水减温器调温。

(2)省煤器省煤器是利用锅炉热交换后的烟气余热来加热锅炉给水的装置,布置在余热锅炉后部的尾部烟道中,在每组省煤器上均留有检修空间及相应的门孔。

(3)构架、钢性梁、外护板及平台扶梯本锅炉按7度地震设防,为悬吊式设计,柱间设有多层横梁相连,以增加整个构架的抗震性能,整个炉室、过热器及钢性梁等的荷重均通过吊杆传递到横梁上。

炉膛水冷壁布置刚性梁,以增加整个水冷炉室的刚性,刚性梁由工字钢组成。

炉墙外均采用金属波形外护板,用彩板制成,护板和水冷壁之间设有膨胀间隙。

在操作、检修、测试门孔处均设有平台,平台为栅格结构,平台支承在钢架上。

(4)安全阀和消音器安全阀能防止锅炉压力超过设计压力,安全阀安装在锅筒上和三级过热器出口的集汽集箱上。

全部安全阀的卸压能力之和大于锅炉的蒸汽输出能力。

泄出的蒸汽通过室外安装的消音器排出以减小噪音。

(5)灰斗及烟道在各段对流受热面下面均布置了落灰斗。

余热锅炉与省煤器之间通过钢制烟道连接,烟道上设有膨胀节,使连接烟道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能自由膨胀。

(6)炉墙及密封炉室和水平烟道均采用敷管式炉墙,炉墙外面有外护板。

穿墙部分及两水冷壁墙的交接处均设有密封板和密封罩。

炉膛部分第一通道标高24.35m以下四周均铺设了耐火材料。

炉排两侧墙为砖砌重型炉墙;后墙采用浇注结构;前后拱采用浇注拱。

(7)锅炉范围内管道锅炉为单母管给水,给水经给水操纵台进入省煤器,给水操纵台由一条DN100的主管路及一条DN80和一条DN20的旁路组成,正常运行使用主管路,升火启动使用DN20旁路,低负荷及主调节阀故障时使用DN80旁路。

给水操纵台中两路进入喷水减温器,喷水量可通过调节阀进行调节。

锅筒至省煤器入口设有再循环管,作为升火时保护省煤器用,锅筒上装有各种监督、控制装置,如各种水位表、水位自控装置、压力表、紧急放水管、连续排污管,并装有一只弹簧安全阀。

过热器出口汇汽集箱上装有一只弹簧安全阀和热电偶插座,还装有升火排汽管路、反冲洗管路和疏水管路。

在锅炉各最高点装有空气阀,最低点装有疏水阀或排污阀。

四、安装一般规定准备1、一般规定(1) 安装工作应按提供的该产品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必须遵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则》TSG G0001-2012的规定,并应符合DL/T5190.2—201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的规定。

(2) 如需设计变更,应按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准施工,设计变更资料应妥善保管并存档。

(3) 锅炉安装结束必须具备下列技术文件:设备缺陷记录和签证设计变更(或修改)资料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和签证安装技术记录和签证2、安装准备(1) 熟悉锅炉安装图纸及有关的技术文件规程和安装措施,并结合具体情况和要求编制施工程序、措施和计划。

(2) 到场的设备和保温材料应根据设备的种类、重量、尺寸及包装方式分别进行露天、半露天和室内等必要的保管和保护。

(3) 露天保管:主要包括锅炉钢架、锅筒、水冷壁管组、各类集箱、过热器蛇形管及其集箱、省煤器蛇形管及其集箱、下降管、连接管等。

钢架的柱和梁应放在预先制好,并经校正的支架上以防止变形。

锅筒、集箱等应垫高,凸起部位不得触地,帽盖应保持完好。

水冷壁组、蛇形管、散装出厂的管子、管道等堆放时,均应垫高并注意防止变形。

管端帽盖要齐全,防止杂物入内。

蛇形管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5米,水冷管组上所焊的销钉,应防止碰落或碰弯,如有脱落,安装时应及时补焊。

空气预热器管应垂直放在支架上,顶底部要有防雨盖板和底板。

(4) 半露天保管:这些设备主要有:各种护板、胀缩接头、密封件、散装的钢板件、平台栅架,各类吊架等完全依靠油漆保护,防腐比较困难且外形尺寸又较大的设备。

(5) 室内保管:主要包括紧固件、仪器仪表、水位计、取样器、气动或电动执行元件、机构等。

3、安装施工程序图见附图:五、锅炉钢架和有关金属结构1 锅炉基础钢架安装前,应根据土建图纸、锅炉厂提供的基础负荷图、预埋件布置图等对锅炉基础进行验收,确认基础尺寸正确,质量符合土建设计和《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版)(GB50204-2015)的规定,并由土建部门出具基础竣工验收书。

基础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 由土建部门提供基础混凝土浇灌质量证明书和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并符合设计和国家标准GB50204-2015。

(2) 基础外形尺寸、标高、基础钢筋,预埋件位置的正确性应符合表㈠中序号1~2的验收标准。

(3) 各基础中心线间距及相应对角偏差应符合表㈠中序号3~6的规定。

表㈠设备基础允许偏差2、基础划线根据土建确定的原始基准点进行复测(标高及定位轴线),在锅炉基础上确定出中心线并进行标注。

基础划线符合表(二)的要求。

表㈡基础划线允许偏差3 锅炉钢架安装(1) 钢架概况本锅炉构架采用框架全钢结构,室内布置。

锅炉及内件、三通道的水冷壁、过热受热面均悬吊在顶部梁格上。

尾部省煤器箱放置在后部柱和梁上。

如此悬吊结构的锅炉,一般要待安装完毕方能进行其它部件的就位。

个别妨碍其它部件吊进和就位的横梁,可以考虑先不安装就位,但必须事先对这种情况下的构架强度,特别是稳定性做出估算,只有在强度及稳定性允许的时,或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后能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时,某些横梁才可以暂时不安装。

钢结构在全部安装过程中应按能保证结构的稳定和不变形的程序进行。

(2) 钢架的检查及1m标高线确定a 钢架允许偏差按锅炉钢架的制造和装配公差进行检查,外形尺寸符合图纸,重点检查钢架件的长度、弯曲度(不大于全长1/1000且不大于10mm)、扭转值(不大于全长1/1000且不大于10mm)、托架高度、柱底板平整度及垂直度,外观检查无锈蚀、重皮和裂纹等缺陷;焊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b 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于超标的部位和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变形应尽量在组合前现场校正消除。

冷态校正后不得有凹凸、裂纹等损伤,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锤击,以防脆裂;校正加热温度对碳钢不宜超过1000℃。

对于因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处理的须报请建设方确认。

c 确定立柱的基准标高线:立柱以柱顶板为基准,兼顾多数托架标高从柱顶至柱底测量,确定立柱的1m标高基准线,保证顶部梁标高正确。

同时划出钢立柱各面的中心线。

(3) 钢架组合a、钢架以梁、柱、拉条为单元出厂,柱分四段、两段或单段,顶部梁和构架的横梁是单件供货的。

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组合场地的面积,吊装运输设备的能力以及预想的锅炉元件吊装顺序,确定构架组件划分原则,按此组件划分原则进行构架的组合或预组合,以及对立柱的对接。

b、组合装配和立柱对接工作应在经过找正、稳固的组合台架上进行,组合台采用DN250的无缝钢管,放置在细石砼上,高度以上表面距地面约1000mm为宜,且上表面需用水准仪找平。

该组合台在组合Z1-Z2左、Z1-Z2右、Z5- Z6左、Z5- Z6右钢架时共制作4件。

每件须用L60*6角钢相互连接使其成为一个稳固的整体。

每件组合台设置在距立拄对接缝1 ~2m处。

不允许用钢架组件作为组合台架来使用,以防变形。

c、炉顶钢架的组合也应在组合台上进行,以防变形。

d、钢架组件的连接全部采用焊接,焊缝坡口、高度等均应符合图纸要求,必须注意焊接顺序和留有适当的焊接收缩余量。

焊接工作不允许在低于-20℃环境中进行,并避免风、雨、雪的干扰。

e、钢架组合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三)规定。

表㈢钢架组合件的允许偏差(4) 钢架安装a、垫铁安装:●根据锅炉基础复测标高及钢立柱长度的测量值计算出垫铁厚度(保证二次灌浆间隙大于50mm),选择垫铁块数及单块厚度,每组垫铁不应超过三层,且最厚的在下层。

垫铁放置在立柱底板立筋板下方,保证底板受力均匀,不致变形。

●垫铁安置后在钢架安装前清理干净并标出中心线位置,用铁锤检查垫铁不应松动,立柱找正后在垫铁端部以连续焊缝将垫铁之间、垫铁与柱底板之间焊成一体。

焊缝的厚度一般在6-10mm之间。

b、吊装:●钢架吊装详见吊装方案。

●为防止吊运时产生弯曲、变形,甚至损坏,应注意绑绳的位置,必要时可考虑用型钢临时加固。

c、找正就位:组件在基础上找正就位时,应尽量使钢立柱底板中心线对准基础上的中心线,然后在组件顶部系拉缆绳,将组件临时固定,接着进行找正检查,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如表(四)所列,严禁在未找正好的安装件上进行下一工序的安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