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品种分类学作业姓名:学号:以梅花为例谈谈花卉品种分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花卉品种分类的重要性目前各国的花卉品种分类,多从生产实用和形态出发,或主要沿用多年的传统习惯.花卉品种分类的重要性表现在:①不同花卉品种有其一定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与观赏特性,在对某品种给予分类位置后,就可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的栽培、应用;②有了正确的种名和系统、类、型及品种名,便可心中有底,有利于推广、交流,在国际市场上更可居于主动地位;③高质量的花卉品种分类对提高园林绿化的学术水平,尤其对花卉育种、起源与品种演化等方面,更可产生推动作用.英国国家菊花协会品种分类方案中,先分晚花种(温室内11月开)、露地种(10月开)、早花种(露地9月底开)3类.晚花种是主要的,它再分①大花展览组群(LargeExhibition);②中花展览组群(MediumExhibition);③莲座组型(1ncurved);④反卷组型(Reflexed);⑤中间组型(Intermediate);⑥托桂组型(Anemones);⑦单瓣组型(Singles);⑧蜂窝组型(Pompons);⑨多头组型(Sprays);⑩蜘蛛组型(Spiders)、管瓣型(Quills)、匙瓣型(Spoons);⑩其它组型(Other Types);⑩优雅组型(Charms)与悬崖型(Cascades)等12组型.露地种和早花种是次要的,其下级分类从略.由此可见英国的菊花品种分类方案,基本上是以花期为1级标准,花型2级,花径3级——这是个典型的以生产实用为主,兼顾形态的分类方案.至于日本的梅花品种分类,则主要是习惯加实用.如平尾彦太郎<梅花名晶集)中,将308个品种分为4大系统,即野梅系、红梅系、丰后系、杏系.在系之下,再分“性”(即型).如野梅系下,分野梅性、难波性、红笔性、青轴性;红梅系下,又分红梅性、绯梅性、唐梅性等几十年来,日本各家分类体系大同小异,基本未离开这个老传统.仅从上列两类花卉、两国方案中,也可看出现行分类体系之缺点,主要在于科学性不强,很难适应迅猛发展的花卉事业.至于我国古代的花卉分类,也多以形态、实用为主,缺点同其他两国。
当然,从另一角度看,它们简明适用,方便易行,则为其优点所在。
(二)花卉品种分类的历史及发展在我国,陈俊愉、周家琪于1962年率先倡议花卉品种二元分类体系,分别以梅花和牡丹、芍药为对象而研究、实现的。
陈当时指出,“梅花品种分类的原则,是以正确反映品种进化关系为主,同时也尽可能结合园林生产应用上的需要.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尽管当时并未提出“二元分类”之名,却早在距今36年之前,已在实例中创立并应用其基本原则指导了名花的品种或花型之分类.这里是用花卉品种演化(自然进化下的人工演化)关系作为一根红线,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表现到高度发展等演化关系,作为品种分类的基本准则,同时尽量兼顾形态差异、实用需要等因素。
为此双方兼筹,彼此并顾,而以演化关系为主,在花卉品种分类这一处女地上耕耘不已,反复修改提高,终于在“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别辟蹊径,独树一帜,闯出了一个全新而富于科学性的中华学派.随后,著者和国内同行又在菊花、蜀葵、茶花、荷花、桃花、月季、玫瑰、杜鹃花、紫薇、丁香、蜡梅、桂花、中国兰、榆叶梅、翠菊、凤仙、紫藤等花中推广、应用,从此这一花卉品种分类新体系就站稳了脚跟.由上可知,梅花品种二元分类是在中国花卉品种分类新体系建立上立下头功的。
下面以梅花为例介绍一下二元分类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近代园艺家曾把观赏梅花划分为10个品系:●骨星红系—朱梅、绯梅、墨梅●绿萼系—重瓣、单瓣80种多●台阁系—亦名宝珠梅,开花时有一花珠,有红色,淡黄色品种●鹤顶系—系古代品种,花重瓣,果实最大●垂直系—如柳枝下垂,单、重瓣,红色、白色●江梅系—野梅,花单瓣,灰白色,有清香,苏州邓尉,杭州塘栖●龙游系—枝曲折●锦叶系—叶缘有一浅紫金色条纹●常梅系—果实在枝头上经久不落●杏梅系—花大、单瓣,果实如杏近代,华东师大曾勉教授1936年,在《园艺》上发表、《浙江塘栖之梅》,系一果梅的分类系分为三大类:●白梅类:果熟时黄白色,核大肉?(制梅干)●青梅类:果熟时为青色、青黄色浅酸带涩(制蜜饯)●花梅类:果熟时为红色、紫红色,质细脆、清酸品质优(制陈皮梅)(1979年俞德浚写《中国果树分类学》滥用)1942年,曾勉教授记载了15个品种。
成为我国科学方法记载梅花的先驱者,原英名Mai Hwa,按浙江音拼的,建议汉为Mei Hua●玉蝶:YU TIEH●大绿萼Dai Luo●山绿萼Hsiao Luo●朱砂Chu sha●江南朱砂Kiang Nan Chu sha●红绿朱砂Hung Su Chu sha●宫粉Kung Fen●矫枝Chiao chih●江南King Nan●二红宫粉Erh Hung Kung Fen●大红宫粉Dai Hung Kung Fen●惊蛰梅Ching che Mai●粉口Ffen Kow●台阁宫粉成都二江Tai ke Kung Fen●成都二江Cheng tu Erh Hung他曾在品种分类中使用了检索表,当是梅花品种现代分类学的开始1945年,汪菊渊、陈俊愉发表了《成都梅花品种之分类》,将中国梅花分为8大类:●朱梅类→今朱砂型●杏梅类→今杏梅系●红梅类→今已并入宫粉型●粉梅类→今称宫粉型●垂叶白梅类→今玉蝶型●黄香梅类→今黄香型●绿萼梅类→今绿萼型●照水梅类→今垂枝梅类其中红梅和粉梅类之间有过度类型,?后被合并;杏梅、照水梅、朱梅并列有不妥。
1947年,陈俊愉发表的《巴山蜀水讲梅花》一文将梅花分为6大类35个品种,分别为:1.紫梅类(朱砂类)●白顶朱砂●红顶朱砂●水朱砂●粉红朱砂●江南朱砂●台阁朱砂●小台阁朱砂共8个品种2.红梅类(大红类)●扣瓣大红●老人美大红●水红大红●台阁大红●小红等5个品种3.粉红梅类(宫粉类)●小宫粉●二红宫粉●粉口●台阁矫枝●大宫粉●飞碟宫粉●江南●惊蛰梅●粉红宫粉●凝馨●矫枝●粉忧台阁●台阁宫粉共13个品种4.杏梅类(仅有1个品种,名“大羽”)5.垂枝白梅类●紫蒂白●玉蝶●李白台阁3个品种6.绿萼梅类●大绿萼●二绿萼●小绿萼●亚绿萼●变绿萼该分类系统与1945年的大同小异,差别不大,也无明显进步。
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我国已系统的开展了梅花品种的调查研究,梅花品种分类体系逐渐形成为形态系统分类奠定了基础。
1962年陈俊愉提出了“花卉品种二元分类法”并首先应用于梅花的品种分类依演化关系为主体,形态结合实用的原则,将正调查的品种纳入其分类系统,首先依枝条的形态作为品种分类的第一级标准,花型作第二级标准,花色(含花萼颜色)作为第三级标准,共有4类13型,231个品种。
1.枝条直上或斜出不扭曲……Ⅰ直脚梅类Prunus mume Siebtzucc2.花蝶形3.花瓣呈红、白、粉红等色……1.江梅型f. simpliciflora3.花复瓣或重瓣4.枝内木质部绿白色5.萼多绛紫色6.花单色7.花粉红色……2.宫粉型f.alphandii7.花纯白或近白……3.玉蝶型f. albo-plena6.花两色……4.洒金型f. versicolor5.花萼绿色,花白色……5.绿萼型f. viridicdyx4.枝内木质部略紫色,花红色,萼紫红……6.朱砂型2.花碗形,整齐而瓣内扣,复瓣或垂瓣,大红色……7.大红型f. rubriflora2.花如杏花形型,复瓣,多水红色,瓣瓜子细长,花托肿大,枝叶亦似山杏Ⅱ杏梅类1.枝下垂……Ⅲ照水梅类8.花单瓣,呈红色、白色、粉红等色……单粉照水型f. simplex9.花复瓣或重瓣10.枝内新木质部绿白色11.萼多绛紫12.花单色13.花粉红……双粉照水型f. modesta13.花纯白或近白……残雪照水型f. albiflora12.花具斑点,条纹等红白两色花……五宝照水型f. mormorta11.萼绿色,花白色……白壁照水型f. vnridiflora10.枝内新木质部暗紫色,花紫红,萼紫红色……骨红照水型f. atropurpurea 1.枝呈自然扭曲,花复瓣,纯白色Ⅳ龙游梅类var.tortuosa该系统完成了梅花的品种分类系统的多代形,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工栽培条件下的形态演化关系;三级标准的确定骄较合理。
植物分类与园艺分类联系起来,但这一做法已违反了1959年颁发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使植物分类与品种分类混淆不清,大红型与宫粉型归并为一型。
1981年,陈俊愉根据枝条、姿态,花是否重瓣、花色、花萼等制定了《中国梅花分类系统》,新系统以品种演化为主要依据参照花的形态特征,将1962年系统中的变种、变型名称做了?处理,接受了品种群的概念(Goup).。
改变了对品种群、变型;拉丁学的命名,改为英文命名(也不对)陈俊愉1981年系统(中国梅花品种分类系统)通过实践发现修正原系统的缺陷,按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于1962年所给予的栽培变种(品种)变型的拉丁名分别于品种平民?。
其中杏梅的位置值得探讨。
Ⅰ、直脚梅类Upright Mei Group1.江梅型Single Flowered Form2.宫粉型Pink Double Form3.玉蝶型Albo_plena Form4.洒金型Vwesicolor Form5.绿萼型Green clyx Form6.朱砂型Ginabar purple FormⅡ、杏梅类Apricot Mei GroupⅢ、龙游梅类Tortuouo Dragon GroupⅣ、照水梅类Penduous Dragon group7.单粉照水型Simplex Pendune Form8.双粉照水型Modesta pendune Form9.残雪照水型Albiflora Fendane Form10.五宝照水型Marmorafe pendune Form11.白碧照水型Viridiflora PenduneForm12.骨红照水型Afropurpurea Pendune Form陈俊愉1989年系统(中国梅花分类修正新系统)提出了3系5类16型,较为完善的分类系统。
遵循了3个原则:1.品种演化与实用统筹兼顾,以前者为主原则2.从相关历史研究中得出品种演进序列:江梅、宫粉型→朱砂、绿萼型→玉蝶、早梅、黄香型→杏梅→照水梅、台阁梅→洒金、垂枝梅→龙游梅3.“种型”是品种分类的前提性标准,在梅花品种分类系统中,应将未夹杂其他血统在内的梅花列为真梅系统,而夹有杏(Prunus amerniaca)和山杏(P.sibirica)血统的种间杂种与杏梅系统分开,1987年新引进的“美人梅”,系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Pissardii)与重瓣宫粉梅(P. blireiana)的人工杂交种则列为樱李梅系统4.在真梅系统范围内再按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定出次级品种分类标准,第一级标准为枝条姿态,第二级标准为重瓣性,在此之前的分类系统中二级标准为花型,第三级标准为花色、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