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版一年级美术教案

岭南版一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周第1课美妙的小世界(欣赏)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微小世界的色彩、花纹、形状。

2、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自然界和画家作品中色彩、花纹、形状,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用线条描绘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学习“观察与欣赏”“想象与评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微小的世界。

(解决难点的方法:适当进行引导与鼓励,并提供词汇供学生参考。

)3、兴趣点:发现的乐趣。

教具准备:图片、范画、树叶、常用的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创设“自然环境”:集体探密一:各小组派代表寻找“小秘密”。

2、板书课题:美妙的小世界二、课堂发展:1、美术作品里的小世界集体探密二:创设由远及近的情景。

如果我们变成小人走进自然界,会看到什么奇特的东西呢四季有什么色彩你发现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形态、色彩、花纹、动态。

)2、画家在画里面画了什么集体探密三:欣赏《万众一心》、《团结合作的小蚂蚁》、《蚂蚁和西瓜》看看它们在干什么看《蝈蝈黄花》,猜猜大师想说什么3、想一想我可以画什么三、学生创作1、你能观察到什么美妙的小世界,能把它画下来吗2、学生独立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评我们还可以在画上添画什么(让我们继续去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吧。

)五:板书设计板书:1美妙的小世界形态色彩花纹动态课后反思:第二周第2课壮观的大世界(欣赏)2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简短的语句,说出大自然美丽神奇的色彩与形状。

2、能用简短的句子描述画家作品中的神奇和壮丽。

3、能用通过观察初步发现“大”与“小”的对比表现手法。

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世界的形与色、大与小。

2、教学难点:感知大世界的“神奇”“壮观”之美。

(解决难点的方法:提供词汇供学生选择,学习口头表达的程序和方法。

)3、兴趣点:惊叹大世界的庞大、高大、壮丽的形态与气势。

教具准备:课件、常用的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探秘一:大象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比一比:大象有多大说一说:大象有什么特征(形状、色彩、皮纹。

)想一想:它们成群结队到哪去给你什么感受(气势庞大、线条粗犷、壮观、有力量)2、板书课题:壮观的大世界二、课堂发展:1、探讨与想象(1)说说你们知道的大世界。

(2)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探究他们发现的大物象。

例如:“大树”、“大海”、“鲸鱼”、“沙漠”等。

①探密二:大树的特征看一看:大树有什么特征(高、大、圆、尖、千姿百态。

)猜一猜:大树的根有多粗想一想:树纹像什么(激发想象)②探密三:和巨鲸玩游戏猜一猜:巨鲸有多大、多长给你什么感受(庞大、壮观、神奇。

)说一说:它们像什么(形状、色彩、皮纹。

)想一想:和巨鲸玩什么游戏③探密四:大海与沙漠听一听:是什么声音给你什么感觉(波浪声、沙子流动声。

)(庞大、壮观、神奇。

)看一看:大海、沙漠的情感。

(平静、激烈)说一说:沙纹、海浪像什么(激发联想)2、欣赏绘画作品,画里面画了什么听一听:是什么声音给你什么感觉(激烈壮观、神奇。

)说一说: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形状、色彩、波纹。

)找一找:画中有些什么远、中、近的水纹有什么不同猜一猜:大师想说些什么我向大师学些什么(线条的组合)3、启发想象1、大然然中有哪些场景是壮观的(风、楼、树)2、如果让你把它画下来,你能画出来吗能否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三、学生创作1、把你印像中最大的场景画下来。

(用线条自由表现大世界的各种形态或美丽的花纹。

)2、注意把大与小画在同一个画面上,通过大小对比画出大的世界来。

四、作品展评1、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有针对性评讲几幅作品,并对想象特别的小朋友画得好的给予表扬与鼓励。

五:板书设计板书:2神奇的大世界大象的特征:形状色彩皮纹大树的特征:形状色彩树纹课后反思:第三周第3课手拉手,找朋友(造型·表现)2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各种美术工具材料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2、能在一些作品中找出不同的点、线、色。

3、能用点、线色表现作品。

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识别各种工具媒材,用点、线、色画出简单的物象造型。

2、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工具材料描绘和表现物象。

(解决难点的方法:多体验、尝试。

)3、兴趣点:体验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和描绘效果。

教具准备:课件、美术工具、欣赏的作品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儿歌《找朋友》。

2、提出教学目标:这节课,让我们你帮我,我帮你一起来找美术的工具朋友;组成画面美的朋友,看谁找的朋友多。

3、板书课题:手拉手,找朋友。

二、课堂发展:1、想一想、说一说。

(1)在书包里有哪些是你喜欢的美术工具。

(2)让一两个学生介绍他所认识的美术工具,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些美术工具。

(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

)2、学生欣赏并讨论作品,感受不同工具画出来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及画面效果。

)3、对比分析具象画与抽象画不同的感受,以及对不同点、线、色的感受。

三、学生创作1、运用你喜欢的绘画工具,用点、线、色画你喜欢的画。

2、学生独立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评1、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有针对性评讲几幅作品,并对想象特别的小朋友画得好的给予表扬与鼓励。

3、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材料,用点、线、色进行创作。

五:板书设计板书:3手拉手,找朋友一、美术工具与纸材二、视觉形象的元素:点线色课后反思:第四周第4课圆圆、方方和尖尖(造型·表现)2课时教学目标1、能找出自然界中、生活以及美术作品中的圆、方、尖形状的物品。

2、能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美丽的画面。

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认识圆、方、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探寻圆、方、尖的形状特点。

3、教学难点:如何用运用圆、方、尖进行创作。

(解决难点的方法:用拼贴画组合直观效果进行引导。

)3、兴趣点:圆、方、尖的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画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兴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三个新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呢(圆圆、方方和尖尖)2、板书课题:圆圆、方方和尖尖。

二、课堂发展:1、认识圆圆、方方和尖尖(1)、出示圆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叫圆圆。

谁能说说你怎么记住它谁能给他找朋友,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2)、出示方方: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谁来给他取个名字。

那他又有什么朋友呢(3)、出示尖尖: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你是根据什么来给他取名的大家给他找找朋友好吗2、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1)、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你们觉得它们好看吗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喜欢它。

(2)、谁愿意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3)、学生欣赏作品,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三、学生创作1、看谁创造出的几何形物品最多2、谁画出的用几何形组成的画面,谁最美3、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评1、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有针对性评讲几幅作品,并对想象特别的小朋友画得好的给予表扬与鼓励。

3、鼓励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创作一件用圆、方、尖组合的作品。

五:板书设计板书:4 圆圆、方方和尖尖圆形方形三角形课后反思:第五周第5课变幻的画面(造型·表现)2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快速转动产生的图像重叠的现象。

2、掌握点、线、色简单组合、装饰画面的技巧和对称粘贴的制作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分享。

4、能正确、安全地使用小剪刀和其他材料。

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进行“变幻的画面”正反两面的设计制作步骤与方法。

4、教学难点: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的关系。

(解决难点的方法:先把纸对折,在正面画出主体物,然后用硬的铅笔用力勾画轮廓,使之能够透过反面看见主体轮廓。

)3、兴趣点:感受画面转动时变幻的奇妙,向同学或家人分享自己想象的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画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设疑导入:玩:老师展示“变换画面小制作——小老虎”。

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小博士告诉我们,因为人的眼睛可以把看到的物像保存几秒钟,所以两张图快速交替出现,图像就好像重叠了。

)2、板书课题:变幻的画面二、课堂发展:1、模仿与制作(自主解决制作方法)1)、自由学习步骤图,思考:老虎为什么要回家(激发保护生态环境)2)、自由选择材料制作。

思考:正面与反面有什么关系反面为何要留空白用什么基本形表现物象用什么点、线、色装饰花纹3)、指导解决“画(主体、背景物象)——对折(卡纸直线折法和以剪切改变外形)——粘贴”的制作方法。

4)请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用16开画纸如何制作变幻的画面,一步一步地寻找制作变幻的画面的方法。

2、观察与分析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作品。

思考:①你喜欢哪一个动画小制作为什么②准备设计一个怎样有趣的画面正面主体物是什么反面背是什么运用什么基本形和造型元素。

③找找身边的材料,哪些纸材、用具适合制作“小动画”三、学生创作1、运用你具有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故事来制作。

2、学生独立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分享与评价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作品的故事。

2、互相欣赏,体验分享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板书:5、变幻的画面步骤:1、画2、对折、粘贴3、搓动课后反思:第七周6、哈哈镜,笑哈哈(设计·应用)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横折”与“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

2、能用“点、线、面、色”等画夸张变形的装饰。

3、能说出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形现象并能和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要点重点:学习“折纸添画”的设计方法。

难点:“夸张变形”的手法(解决难点的方法:提供多种折叠方法及效果给学生参考,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点:探讨哈哈镜的奥妙。

教具准备:课件、水彩笔、画纸等教学过程一、观察思考,寻找规律1、拿起自己准备的不锈钢勺子(或杯子、饭盒)照一照、看一看、想一想:“我的脸有什么变化拉长了,还是变宽了为什么原因产和这样变化”2、他细观察课文中的“哈哈镜”,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小女孩哪些地方胖了,扁了哪些地方细了、长了为什么3、板书课题:哈哈镜,笑哈哈二、比较与欣赏1、比较两张小女孩头像作品及全身人物作品: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惊喜和奇怪的感觉小作者用什么方法使脸部与嘴巴拉长了小作者选择怎样“折叠”和“添画”使胖女孩更胖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美在哪里为什么(美:点、线、色、图案;奇:变形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表情。

)三、尝试制作1、尝试与思考:(1)试一试,“折叠”还有什么方法(2)怎样“添加与装饰”才好看(3)用线描着色法,还是剪贴画表现(4)先折后画,还是先画后折2、创作:(1)折叠(2)用线画(3)打开添加(4)装饰成画四、欣赏展评1、学生自由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在的作品。

2、有针对性评讲几幅作品,并对想象特别的小朋友画得好的给予表扬与鼓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