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表面上是赞颂白杨,还赞颂了那些具有与白杨品性的人。
下面是白杨礼赞读后感,欢迎阅读。
白杨礼赞读后感一
金秋十月,虽然秋风带来些许的凉意,但丝毫掩盖不了收获季节的喜悦。
我们在喜悦中盼望着,盼望着……最后盼来了第一届读书节。
一时间,同学们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掀起的读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看课间的台阶上,操场旁,走廊边,或站,或蹲,或坐,两两成双,三五成群,书声琅琅,讨论激烈。
经一位学长举荐,我有幸读到《白杨礼赞》这篇文章,读茅盾先生的文章,总会让人有种昂扬向上的激情。
这篇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透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语言贯穿全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让你流连于字里行间,无意往返。
读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赞叹。
三月的白杨,娇柔可爱,白青色的树干滑滑的,枝头新绽的嫩叶,绿中透着紫红,似襁褓中的婴儿,撩人一缕温柔。
嫩杨一日一样,嫩绿的叶芽瞬间变成金绿色的阔叶,在风中扭着欢快的迪斯科。
枝叶摇出的笑声“唰唰……”引人以无限的遐思。
哦,嫩杨。
你头顶有喷火的红日,根部植扎在肥沃的土壤,雨露为你洒下乳汁,大地为你更换时装。
你怎能不无忧无虑的成长呢?
可你毕竟太脆弱。
我想大自然就应赋予你怒吼的狂飙,滂沱的大雨,划破长
空的电闪,震耳欲聋的雷鸣。
你就应向枣树那样坚硬,松柏那样耐寒,柳树那样
婀娜。
脆中有硬,硬中有情。
这就应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后记》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
相信他们不久就能够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坛上有更
完整而伟大的表现。
”由此可见,老先生不仅仅是在赞叹,而且在我们身上看到祖国的未来。
并寄予无限的期望。
白杨礼赞读后感二
这天早上,我读了茅盾先生写的文章——《白杨礼赞》。
文中写到白杨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
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大的
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
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读到那里,我不禁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是高高的楼,而那棵在窗外陪
伴我多年的白杨树确不见了!我不禁四处张望,原先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
的家。
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那棵白杨树也有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紧紧靠拢,绝无旁逸斜出。
它宽宽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
春天,它长
出嫩绿的叶苗,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它挥舞绿油油的叶片,给我送来无限的
清爽;秋天,它的叶子全黄了,一阵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让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给我送来无限的温暖。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数,因为它象征我们民族那种不可缺的朴质、
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参!想到那里,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白杨礼赞读后感三
我今天看了一篇课文,名叫《白杨礼赞》。
课文中有一段话让我震撼。
这段话是这样写的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
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压
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我也赞美他。
白杨树是那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就和边疆的人民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压迫不倒,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
我从看了这篇课文起,我认识了白杨树。
我,也要高声赞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