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练习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3.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其主要的目的是 ( )A.实现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4.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 ) 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5.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6.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A.洛阳B.咸阳C.长安D.开封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因为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8.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A.贝B.五铢钱C.半两钱D.交子9.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10.“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C.李冰修筑都江堰D.屈原创作《离骚》11.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

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

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材料二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

从材料一中找出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3)“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来说,“守业”还有哪一难处?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卷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

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答案】D2.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增设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

弟子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公元146年),太学已多至三万人。

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答案】C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4.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D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惩治地方豪强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察举制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答案】B6.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实行“推恩令”B.“以德化民”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北击匈奴【答案】C7. 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铸造五铢钱【答案】B8.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A.贝 B.五铢钱C.半两钱 D.交子【答案】B9.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A.洛阳 B.咸阳C.长安 D.开封【答案】C二、非选择题10.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新破六国。

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来源:学科网]——《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答案】(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推恩令”。

基本解除了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

(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必稍自销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三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1)材料一表明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说明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

【答案】(1)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2)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检测(1)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A.汉武帝破匈奴B.冒顿统一蒙古C.昭君和亲匈奴D.张骞凿空西域2.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铸造货币B.实行推恩之策C.推行儒学教育D.建立刺史制度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

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A.西藏B.库页岛C.新疆D.南海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

最恰当的应是图1张骞通西域图 2鉴真东渡图 3玄奘西行图 4郑和下西洋A.抵抗侵略B.祖国统一C.民族团结D.中外交往5.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侯皆有儒将之气象。

”出现“儒将之气象”的主要原因是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四书五经”成为考试内容6.依据下图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西汉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①司隶校尉②御史大夫③ 丞相④ 太尉⑤ 刺史A.① ②B.① ⑤C.② ④D.③ ④8.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加强思想统治C.完善科举制度,扩充国学的规模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光明网上曾经有篇文章《皂帝如何攒“私房钱”):先拿西汉来说,当时国家规定的田赋、14岁以上成年人的人头税,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盐铁卖的收入等都国家所有。

上述政策对西汉发展产生的影响是A.造成民怨沸腾B.激化社会矛盾C.导致国力破惫D.决定经济基础10.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秦术暴政——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光武中兴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D.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加快11.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政权延续210年之久,其鼎盛时期发生在A.汉商祖统治时B.汉文帝统治时C.汉武帝统治时D.汉景帝统治时12.西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13.电视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关于“贞观之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②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③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国家政治体制④唐太宗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休养生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15.下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耕织结合D.农商皆本二、非选择题16.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