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传统戏曲文化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
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
山东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先后曾有
几十个种类流行。
被中国戏剧界称颂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古剧,
其中的“东柳”就是山东的柳子戏。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
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流
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
河北梆子等多种。
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
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
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
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
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
响较大的剧种之一。
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十大思夫戏”。
肘鼓子腔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
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
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
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吕剧
吕剧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在山东流行极为普遍。
吕剧是在民间
说唱“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吕剧在建国后定名,经过改革创新,发
展迅猛遍布全省,影响所及北至黑龙江、南至江苏、西至新疆,均建有吕剧艺
术表演团体,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年轻剧种。
吕剧曲调虽少,但富于变化,唱词
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无华、优美流丽,娓娓动听,而且,在民间有着深刻的群
众基础。
吕剧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反映下层人民普通的日常生活,内容表现家庭伦理、风土人情、恋爱婚姻、儿女情长,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大部分戏故事性强,情节细致生动,群众语汇丰富,表演朴实自然,没有
严格的程式规范,比较生活化。
由于吕剧运用齐鲁乡音表现民间生活、民俗民情,充满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气息,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它的一些优秀剧目,如《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两垄地》、《逼婚记》、《小借年》等,相继被搬上银幕,流传塞北江南,远播港澳地区,饮誉华夏。
山东是一个戏曲大省,拿京剧来说,全国一共80多个京剧团,山东就有
20多个,占了四分之一。
另外,山东是一个多戏种的省份,山东梆子、五音戏、柳子戏、茂腔等,可谓百花齐放。
但是,山东戏曲人才比较少,人才面比较窄,
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因此,山东戏剧艺术的发展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