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培训教学讲义PPT课件
在生产过程中毒物以气体、蒸汽、烟、雾和粉尘 五种形态污染车间空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 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毒物的剂量、浓度、作用时间有 关,还与机体的健康状况、中毒环境、劳动强度有 关。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呼吸系统、皮肤吸 收、消化系统。大部分毒物是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 体而引起中毒的,呼吸系统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 途径;生产性毒物经皮肤侵入人体也是发生中毒的 重要途径,不同部位的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虽然不 同,但任何部位均可通过,甚至指甲也可被有机磷 通过,如果皮肤有伤口,毒物可直接侵入人体血液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其原因主要是误 服或进食、吸烟时经沾染毒物的手不慎带入。
2、毒物危害 凡少量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
化学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 能,致使某些器官或组织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的 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毒物,简称毒物。在生产过程中 使用或产生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生产劳动中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可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皮肤病等病症。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防 护性能及外观质量
2.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与防御的有害因素相 匹配。
3.正确佩戴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严禁使用过期或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工业企业常见的危害及防护
根据资料统计,当前我国工业企业作业环境对工 人身体健康危害严重的莫过于粉尘作业危害,其次 是各种毒物危害,再其次是噪声、温湿度及微波等 物理因素的危害。 1.粉尘危害
劳动防护用品除个人随身穿用的防护性用品外 ,还有少数公用性的防护性用品,如安全网、护罩 、警告信号等。
2.传递给人体的能量造成慢性伤害的防护方式。 (1)消除化学能的防护,如防护全身的防护服。 (2)吸收、减低噪声能量,如耳塞。 (3)辐射热能的屏蔽,如高温防护服。 (4)放射线的屏蔽,如防紫外线的遮光镜。 (二)按人体生理部位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培训
• 只要是人类活动,就必然存在活动过程中
的安全问题,也就是风险。对活动过程中 风险进行控制,使之达到我们所能够接受 的程度,是我们每一名活动者的目标。而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就是我们达到这一 目标的手段之一 。
劳动防护用品相关知识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为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 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而提供的个人随身穿 (佩)戴的用品,也称个人防护用品,简称防护品 。其作用是使用一定的屏障体或绳带、浮体等,采 用阻隔、封闭、吸收、分散、悬浮等手段,保护人 体的局部或全身免受外来侵害。
预防职业中毒可采取以下综合性防护措施:
—— 改进生产工艺,消除危害源;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 料;加强设备管理,防止有毒气体泄漏。 —— 易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的设备应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警 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替代危害严重的工艺 、技术、材料。 —— 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实施远距离 控制。 —— 存在有毒物质逸散,而且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设置必要的机械通风排毒、净化装置,使工作场所有毒 物质达到职业卫生标准以下。 —— 实行两人巡岗,执行一人作业和一人监护制度。 —— 配备防毒防护器材(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 自动送风防毒面具和防毒服装等)。
二级预防:建立专人负责的防尘机构,制定防尘 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 ,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 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不宜从事接尘 工作的职工,要及时调离。 三级预防: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 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患者的社 会保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在工业 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 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 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目前粉尘对人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尘肺尚无特异性治疗, 因此预防粉尘危害,加强对粉尘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十分 重要。粉尘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应采取三级防护原则:
按人体生理部位,防护用品可分为:头部防护 ,耳部防护,眼睛防护,呼吸道防护,听力防护, 手防护,脚防护,身躯防护等用品。
(三)按使用原料分类 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工厂和商业采购部门为便
于生产和组织进货,根据防护用品制作的原料对防 护用品进行分类,可分为:棉纱、棉布制品,化学 纤维制品,丝绸、呢绒制品,皮革制品,石棉制品 ,橡胶制品,人造革制品,塑料制品,有机玻璃制 品,木制品,五金制品,纸制品等。 (四)按防护用途分类
按防护用途分类,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 ,防酸碱制品,耐油制品,绝缘用品,耐高温辐射 用品,防噪声用品,防冲击用品,防放射性用品, 防水用品,涉水作业用品,高处作业用品,防微波 和激光辐射用品,防机械外伤和脏污用品,防寒用 品,等。
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1.发放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安全健康的 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要与生活福利待遇相区别。 2.根据安全生产、防止职业伤害的需要,按照不同 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企业中的管 理和检查人员也应按实际需求发给备用防护用品。 3.企、事业单位根据《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 发放标准》中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制定工人个人劳动防 护用品发放标准,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4.禁止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现金发给个人,发放的 防护用品不准转卖。 5.来企业实习的大学、专科、技术学校的学生所需 防护用品由企业提供,实习期满后归还企业。
一级预防,包括:①综合防尘: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 ,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 操作;使用个人防尘用品,做好个人防护。②定期检测作 业环境的粉尘浓度,使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人进行就 业前的健康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未成年工、女职工 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④加强宣传教育,普及 防尘的基本知识。⑤加强对除尘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使除 尘系统处于完好、有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