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培训
则要发生事故。如果根据传递给人体的能量形式不同,
则防护用品可作如下分类:
1.传递给人体的能量造成急性伤害的防护方式。
(1)势能转变为动能时,通过介质来吸收和缓
冲的防护方式,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2)电能的绝缘防护,如绝缘手套。
(3)利用试剂将急性有害的化学能变为无害的 防护方式,如防毒面具。 (4)给操作人员输送新鲜空气的防护方式,如 各种软管式防毒面具。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防 护性能及外观质量 2.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与防御的有害因素相 匹配。 3.正确佩戴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严禁使用过期或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工业企业常见的危害及防护
根据资料统计,当前我国工业企业作业环境对工 人身体健康危害严重的莫过于粉尘作业危害,其次
劳动防护用品相关知识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为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
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而提供的个人随身穿
(佩)戴的用品,也称个人防护用品,简称防护品。
其作用是使用一定的屏障体或绳带、浮体等,采用
阻隔、封闭、吸收、分散、悬浮等手段,保护人体 的局部或全身免受外来侵害。 劳动防护用品除个人随身穿用的防护性用品外, 还有少数公用性的防护性用品,如安全网、护罩、 警告信号等。
今天我主要讲的内容分三部分 一是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相关知识 二是工业企业常见的危害及预防 三是几种常见的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
• 只要是人类活动,就必然存在活动过程中
的安全问题,也就是风险。对活动过程中 风险进行控制,使之达到我们所能够接受 的程度,是我们每一名活动者的目标。而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就是我们达到这一 目标的手段之一 。
一级预防,包括:①综合防尘: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
,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 操作;使用个人防尘用品,做好个人防护。②定期检测作
业环境的粉尘浓度,使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人进行就 业前的健康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未成年工、女职工 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④加强宣传教育,普及 防尘的基本知识。⑤加强对除尘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使除 尘系统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2、毒物危害 凡少量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 化学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 能,致使某些器官或组织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的 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毒物,简称毒物。在生产过程中 使用或产生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生产劳动中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可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皮肤病等病症。 在生产过程中毒物以气体、蒸汽、烟、雾和粉尘 五种形态污染车间空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 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毒物的剂量、浓度、作用时间有 关,还与机体的健康状况、中毒环境、劳动强度有 关。
手防护,脚防护,身躯防护等用品。
(三)按使用原料分类 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工厂和商业采购部门为便 于生产和组织进货,根据防护用品制作的原料对防 护用品进行分类,可分为:棉纱、棉布制品,化学 纤维制品,丝绸、呢绒制品,皮革制品,石棉制品 ,橡胶制品,人造革制品,塑料制品,有机玻璃制 品,木制品,五金制品,纸制品等。 (四)按防护用途分类 按防护用途分类,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 ,防酸碱制品,耐油制品,绝缘用品,耐高温辐射 用品,防噪声用品,防冲击用品,防放射性用品, 防水用品,涉水作业用品,高处作业用品,防微波 和激光辐射用品,防机械外伤和脏污用品,防寒用 品,等。
(5)飞来物体和落体的防护,如安全帽、防护
镜等。
2.传递给人体的能量造成慢性伤害的防护方式。
(1)消除化学能的防护,如防护全身的防护服。
(2)吸收、减低噪声能量,如耳塞。
(3)辐射热能的屏蔽,如高温防护服。
(4)放射线的屏蔽,如防紫外线的遮光镜。 (二)按人体生理部位分类 按人体生理部位,防护用品可分为:头部防护 ,耳部防护,眼睛防护,呼吸道防护,听力防护,
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1.发放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安全健康的 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要与生活福利待遇相区别。 2.根据安全生产、防止职业伤害的需要,按照不同 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企业中的管 理和检查人员也应按实际需求发给备用防护用品。 3.企、事业单位根据《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 发放标准》中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制定工人个人劳动防 护用品发放标准,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4.禁止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现金发给个人,发放的 防护用品不准转卖。 5.来企业实习的大学、专科、技术学校的学生所需 防护用品由企业提供,实习期满后归还企业。
包含在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限度以内。各种防护用
品具有消除或减轻事故的作用。但防护用品对人的 保护是有限度的,当伤害超过允许的防护范围时, 防护用品就会失去其作用。
防护用品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品种繁多,功能各异,分类方法目 前并不统一,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能量传递和转移方式分类 按事故致因理论中能量意外转移理论,人类利用 能量做功以达生产目的,人类必须有效控制能量,但 当因某种原因使能量失去控制,即能量发生异常转移
劳动保护的主要作用是采取有效的安全、卫生技
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属于劳
动保护的辅助性措施。不能因为使用和配备了有效
的劳动防护用品就忽视了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安全、 卫生技术措施的实施;同时,万一在工作中发生事
故,劳动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保护人体的目的。一般
情况,对于大多数作业,大部分对人体的伤害,可
是各种毒物危害,再其次是噪声、温湿度及微波等
物理因素的危害。
1.粉尘危害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 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 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 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特异性治疗,
因此预防粉尘危害,加强对粉尘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十分 重要。粉尘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应采取三级防护原则:
二级预防:建立专人负责的防尘机构,制定防尘 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
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
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不宜从事接尘工 作的职工,要及时调离。 三级预防: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 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患者的社
会保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