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初探
[摘要]课堂教学最大问题就是教学的无效和低效问题,往往教师教得辛苦,但学生学得少,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资源严重浪费。

如何解决课堂形式化、低效化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任务驱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怎样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吃透教材,打破常规顺序,合理重组。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基本知识,才可学习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常规顺序,合理重组。

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对现有教材钻研吃透,取其精髓,对现有教学过程重新审视,反思总结。

只要我们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讲授教材上的知识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等,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对章节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重构,以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这样的改动,往往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先设计安排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激情,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

中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

例如,在上《使用搜索引擎》时,一开始就讲到假如你和同学准备去旅游,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经济实惠旅游路线。

同学们听完要求后,立即投入到设计旅游路线的工作中,上网查资料忙碌开来。

这一堂课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三、演示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演示教学法是教师利用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直接把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学生在观看了操作流程后,然后再独立上机操作,这样就能很好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对于模仿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接收和掌握。

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演示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一步完成,或分步完成。

教师演示完后学生就有跃跃欲试的欲望,就应马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习的内容马上得到巩固。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
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准确地确定任务的,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若干个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在课堂里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

每节课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
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

一个阶段后,学生整体水平会有所提高。

五、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成功感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领悟和掌握程度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每一
节课都要求学生完成相同的任务,不分彼此,势必影响学生的积极
性和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这一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布置了一项任务之后,基础好的同学很快就会按要求完成,而差的同学
就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要求助于老师或同学才能勉强完成任务,于是就出现了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差的同学吃不了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分层次教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于一些能力
强的学生,出一些提高性题目,指导他们上机完成。

对于一些中等水平的学生指导他们上机练习,巩固本课知识,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从零点开始,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基础知识差而丧失学习计算机的信心,这样以来,可以使学生们都能在各自不同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教学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真正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
[2]刘敏.“主动任务驱动法”教学法的探讨[j].
[3]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