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本文从笔者的角度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一些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中学生;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笔者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此要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
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
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
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
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选择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二,如果学校真的没有或是只有少数教师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那么学校就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基础的专业培训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其他信息技术基础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打破教材结构就是教师不完全按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教学,按自己的教学需要把章、节或知识点重新组合。
高一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很想学,然而我们老师如果重复中学学过的“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等,上机也是文字输入,没多久,学生会感到计算机学习枯燥无味,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趣。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打破教材的线性结构,首先让学生学习高中课程的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的应用,上因特网,同学之间相互收发电子邮件。
每当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这时我再教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因此,打破教材的线性次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再深入课程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再辅以其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另外,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可能在水平考试时还要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补充,如: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等等。
四、关注学生课外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而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较多,对于课外学习的关注和要求则较为有限,显然,光靠每节信息技术课上的45分钟难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足够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具备一定实践运用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后以及课外学习,以此来达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布置一些课外自主探索课题,让学生能在课后花时间来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比如,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可布置“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这样,学生就会通过上网、询问等各种方式来查找资料,从而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更加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若是长期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如可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小组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多进行信息技术的讨论和实际操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这种观点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
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都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与动手,勤动手。
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的话,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
动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及大地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地掌握。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
程,因此,信息技术基础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符合该课程的特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