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基于对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往、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学校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好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
但我们要认识到,目前我区区属学校扩招,明年我校班级规模进一步扩大,导致招收的学生基础将更差,而且差生面更广。
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从教法、学法方面改进来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机遇,顺应课改潮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3.“尝试教学法”在众多学校实验获得成功
“尝试教学法”由邱学华1980年开始实验,历经20余年,为解决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探索一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法。
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主体的不断尝试,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并实现学习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理念。
尝试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离开了学习者就无法构成学习活动,尝试学习强调了尝试在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
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目前的新课改理念一致。
“尝试教学法”以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
目前,有98个县市在推广,运用教师约20万人,试用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人,实验基地1800多个,成立100多个研究分会。
通过对“尝试教学法”实验学校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实地参观考察,经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尝试教学法”比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校开展《运用尝试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20多年来,“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实验与推广,在初中的教学实践
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
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尝试教学法理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
其基本观念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其鲜明的特征可用八个字概括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
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先练”即教师不讲,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对学生学习知识产生成功动机,注意力集中,积极参加同学间的竞争活动,对学生学习知识产生成功动机,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同学间的竞争活动,对学习问题兴趣浓厚,积极探索新知。
“后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解决又不能解决还差一口气的时候,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和易错点及反例,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取深刻、全面的知识。
4.新课程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也是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六、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各学科运用“尝试理论”组织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及策略
2.“尝试理论”下各学科不同课型课堂教学优化模式研究
3.“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艺术
4.各学科“尝试教学法”学生课堂活动评价方案
5.各学科准备练习,尝试练习设计依据、方法
6.“尝试”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7.有效“尝试”的设计研究
八、运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组织学习《尝试教学论》,认真研究《中学尝试教学设计》,特别是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的借鉴。
2.调查研究法:
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习惯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调查了解学生对教法、学法的看法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育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
课堂教学是课题的实施阵地,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素材,课题研究是课堂教学的方向。
我们将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以课堂教学来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达成研究成果。
八、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研究周期:二年,即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5年12月——2006年2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学习有关理论及学科教学设计等。
2.2006年3月——2007年10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6年3月——6月),主要工作: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一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二轮(2006年7月——2007年2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并针对有关问题撰写论文;争取有更大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07年3月——2007年10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3.2007年11月——12月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整理研究材料;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九、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习题集:各学科按章节准备的尝试题,尝试练习、再尝试练习集装订成册。
3.电子出版物: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系列;新教师汇报课系列;老教师示范课系列;说课比赛系列等。
十、课题研究管理及研究成员组成
十一、现有基础
1.思想认识一致。
我校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教研意识强,本课题一经宣传,在一线的教师均要求参与课题研究。
教研基础好。
2.在本课题之前,我校教师已开展过一系列的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手段比较了解。
3.教研队伍强。
各学科都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
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还有市、区、镇各级的骨干教师。
年轻教师均毕业于部属师范院校,业务素质高。
4.“尝试教学法”已在小学及初级中学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经验。
十二、经费估算
学校负担课题研究实际支出的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