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5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微生物药物的研究方兴未艾。随着生物医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基因组学,结构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科学的发展,更多的药物作用靶点将不断被发现。近年来,国际上在现有微生物药物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10年新的化学实体中,有10%以上属于微生物药物,但多数属于新的衍生物的开发,如雷帕霉素的两个衍生物用于抗肿瘤药物,多个碳青霉稀类药物的开发属于对微生物药物硫霉素的改进和发展。与此同时,随作海洋微生物及其它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每年发现新微生物产量的数量在增加,微生物药物的发现也将进入新的阶段。随着我国“十一五”期间,“重大新药创新”和“艾滋病及肝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两个重大专项的启动与实施,我国对于创新微生物药物得投入有所改善,我国每年新分离的微生物产物达到200多个。我国地大物博,环境多样,具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只有继续深入发掘微生物来源的药物,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流行性疾病的威胁,为保障人类速了苗头化合物的获得。
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抗生素,是现代规模化药物筛选的开端,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物粗提品的药物筛选,由于重复性较差,活性成分纯化的难度大,限制了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的速度和成功率,也是大的药物公司更倾向于利用组合化学制备的大规模化合物库的高通量药物筛选。虽然筛选效率大大提高,但得势不得利,其获得新的化学实体的数量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随着新药标准的提高,新的化学实体反而成下降趋势。因此,天然药物作为创新药物的筛选资源再度受到重视。而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相对于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来讲,具有更易开发利用,不不破坏生态环境,可通过发酵大量获得和易于采用生物技术等优点。高通量微生物药物筛选模型已达150种,年筛选量已由“十五”期间的20万样次,发展到“十一五”期间的100万样次。就微生物药物的筛选规模和水平来讲,我国的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创新微生物药物提供更多的药物靶标。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微生物学要就的深入,近期将有5000个功能基因或蛋白被认为是潜在的药物靶标,是20世纪末已经确定的药物靶点的10倍以上,这为微生物新药的 筛选与发展奠定了更广阔的基础。具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世界范围内已有2500种以上的病毒,582种细菌,100多种的真菌的基因组完成测序。与此同时,蛋白基因组学研究正在兴起,2002-2005年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人类肝脏蛋白组学计划”,鉴定和发现了一大批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构建了大规模的蛋白中数据库,系统测定了一部分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全面系统的解析出108个独立蛋白质三维结构,发现了一批潜在的药物作用靶标,制备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库。
参考文献
DU HZ , LIUGL,WANGTJ,etal progr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medicines,chinJ NEWdrugs2009(inChinese)
作为病原微生物来讲,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微生物必须基因和治病基因的确定提供了前提。对于一般的病毒来讲,其整个基因组可以编码10个左右的蛋白基因,其中有4~6个功能蛋白可作为药物靶标,如再加上特定的病毒的细胞辅助蛋白,可有10个以上的药物靶标。真菌的基因组在2、5-81、5mb,作为真核生物,其许多蛋白质是保守的,在生物的进化当中被保留下来,另一些蛋白在进化中被遗弃了,并代之以新的蛋白基因。通过与人类功能基因的比较,找出真菌必需的和与人类有差异的基因与蛋白,对医疗上重要真菌基因组的分析有可能抗真菌药物靶标。
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微生物药物作为广泛使用的临床药物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抗感染、抗肿瘤、降血脂和抗器官移植排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29年青霉素被发现后20世纪4年代以来,已有上百种抗生素先后用于临床的细菌感染治疗、肿瘤化疗、降血脂以及器官移植康排异反应。总体上,由于微生物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15年。广义的微生物药物即由微生物发酵获得的药物现约占全球医药生产总值的50%。
4微生物药物的再发现及结构改造与优化将提高创新微生物药物发现的效率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由于微生物固有的耐药机制和不断诱导产生的耐药性使许多临床上的抗生素失去疗效。现在临床感染MSAR、VRE多药耐药和超级耐药菌不断被报道,各种耐药菌的感染率不断上升,这就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出现,许多大的企业纷纷把注意力转向了生物技术大分子药物如抗体药物等的研发。近年来,各国批准的新微生物药物或正处在临床实验的一批微生物药物,很多都是已有微生物药物的再发现或结构优化产物。因此,开展对微生物产物的多活性药物筛选,包括对已有微生物药物新活性的发现及机制研究,也会促进新的微生物药物的产生。
3模式生物学方法是高效获得创新微生物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经典的抗生素筛选是模式微生物学筛选方法,最早并且使用比较多的是驯化敏感苗的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克隆分子靶标建立生化检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已取得优势。但此方法往往会忽略了在细胞水平的作用,利用分子水平获得的苗头化合物在发展为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时具有更多的淘汰率。因此,创新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尤其是抗生素的发现,完全可以利用模式微生物进行模式化筛选,并结合临床耐药菌的检测,使新型抗生素的发现更高效、更可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