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重点笔记

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重点笔记

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重点小抄第一章绪论人事管理: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像,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如何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1是指社会劳动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事组织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管理实践活动。

2是对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管理,3是通过织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进行的,4人事管理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事的需要。

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有4点:1科学化2法制化3系统化4专家化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1以人为核心2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3 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5必须重视职位的人员测评人事信息对人事管理的作用:1)人事信息是人事决策的基础2)人事信息是现实人事管理的手段,3)信息反馈是改进人事决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人事信息中要处理要哪些关系?1数理与质量关系2一般与个别关系3正反馈与负反馈关系,4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与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的关系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人、事,以及人和事的结合(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人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1)人事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要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2)人事管理的这一根本目标带有明显的双重性质。

一方面,施加影响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基本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竟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人事管理学的特点?(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科学(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人事管理的功能有哪些?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得到最佳的劳动成果。

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作出评价。

人事管理学的作用如下(1)科学的人事管理是巩固政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2)科学的人事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科学的人事管理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

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

(1)人事管理学,就是专门研究用人之道的学科。

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人事管理问题,这意味着:①要把人事管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②人事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③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些观察、分析人事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第二章人事管理的历史发展文官制度:是西方各国为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做出的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

人事信息:是人与事,以及人与事,以及共事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当这些现象被人们感知,并用语言形式描绘成种种消息资料等时,就成为人事信息。

人事培训是通过培训/开发/教育等手段提高组织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所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工作。

人事立法:是国家对人事管理中人与人的有关方面及相互作用的各个环节制定系统的法律规范。

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把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管理工作中,使人事工作在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里保持高效率,以适用现代化社会和科学的发展。

品位分类制度:主要以个人资历条件如学历工作经历和身份作为分类依据一种分类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1法治化2政治中立3政事分开4职务常任5功绩制6成套的管理体制,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思想如下(1)“人治”的思想(2)“任人唯贤”的思想(3)用人“不求全责备,而取其长,避其短”的思想。

人事信息对人事管理的作用如下,(1)人事信息是人事决策的基础(2)人事信息是实现人事管理的手段(3)信息反馈是改进人事决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人事信息工作要处理好的关系有如下几种。

(1)数量与质量的关系(2)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关系。

(4)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与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的关系。

人事立法的意义如下。

(1)有利于保证干部队伍的高质量。

(2)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3)有利于推动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过程。

人事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几条。

(1)立法权限的原则。

(2)效力分级的原则。

(3)程序合法的原则(4)体系完整的原则(5)稳定与适应的原则。

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标志?①科学化②法制化③系统化④专家化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①法治化②政治中立③政事分开④职务常任⑤功绩制⑥成套的管理体制第三章人事分类制度职位:指由上级组织分配给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

职级:是指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职位的组合职等: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其难易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相当的职级归纳所列之等。

.品位分类制度:主要以个人的资历条件(如学历、工作经历)和身份(如家庭背景)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制度。

工作分析:指对一个组织机构中的所有职务工作的性质、内容、任务、责任、要求条件、技术与环境条件及有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和记载职位分类: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按照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职位分类原则:1是因事设职,2系统原则,3最低职位数量原则,4整分合原则, 5能级原则职位分类的方法:1全部列等法,2分类法3因素比较法4因素评分法职位分类的步骤与方法:1职位调查. 2职位分析,3职位评价,4确定职位分类标准,5职位归级,职位分类的功能:1是现代人事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2提供了因事求才的用人标准 3是制定合理工资制的基础4使考核、奖惩有了客观公正的标准 5为职业培训提供了依据 6有利于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和提高工作效率7有利于精简机构合理定编 8有利于完善退休制度职位分类的总原则?(1)系统原则。

(2)最低职位数量原则。

(3)整分合原则。

(4)能级原则。

职位分类的功能?(1)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2)职位分类提供了“因事求才”的用人标准。

(3)职位分类是制定合理工资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4)职位分类使考核、奖惩有了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标准。

(5)职位分类为职业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

(6)职位分类有利于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7)职位分类有利于精简机构和合理定编。

(8)实行职位分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退休退职制度。

职位分类的步骤?①职位调查②职位分析③职位评价④确立职位分类标准⑤职位归级品位分类含义和特点:是以个人资历条件和身份背景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制度1品位分类的建立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2强调公职的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3职责划分简单,4官位和等级职位可以分离。

职位分类含义和特点:含义:以职位为分类对像,按工作性质和内容,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等因素为不同类别和等级,为人事管理提供依据特点1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分类,按因事择人原则,分类的对像是职位,不是职位上的人。

2所依据的分类基础要素是职位的工作性质和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条件。

3职位分类不是解决某一个职位具体应该干什么,而是对各个职位所干的事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确定每一个职位在职位分类中所处的位置,达到分类管理的目的。

4职位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职位结构,组织职能和职位工作的变化而变化。

5职位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人事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品位分类制的优缺点:优点为:1品位分类没有程序和依据,划分简单,易操作2注重公职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实行官随人走的品位分类3注重学历背景,有利提高整体素质,吸纳人才。

4强调年资,官职分离,有利公共部门人员稳定缺点:1强调人在事先,因人设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2过于注重人员学历资历和身份地位等条件不利于人尽其才,合理使用人才3全部公职人员划分为不同等级滋生隔阂,团队合作意识差4缺乏对公职人员的规范化工作要求5以官阶定待遇,导致同工不同酬职位分类的优点?(1)因事设人避免了因人设事、滋生充数现象(2)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3)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订工作人员的培训等计划。

(4)可以做到职责分明,解决不必要的推脱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治理机构重叠、层次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问题,提高组织机构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使组织机构处于合理高效的状态。

(5)有一套严格的法规文件(6)以工作决定报酬,实行同工同酬。

(7)为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升迁等各项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职位分类优点:1因事设人避免了滥竽充数现象 2可以使用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人尽其才3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 4可以做到职责分明,解决相互推诿5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6以工作决定报酬,实行同工同酬 7为考试试用升迁等提供客观依据职位分类缺点:(1)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对高级行政职位、秘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2)实施职位分类的程序烦琐复杂,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有履历的专家参予,否则难以达到科学性和正确性。

(3)职位分类重事不重人,强调“职位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规定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积极性不易得到充分发挥。

(4)职位分类在考核方面过于注重公开化和量化指标,使人感到烦琐、死板、不易推行职位分类起因:1实行同工同酬的需要2提高工作效率需要3进行有效考核需要 4适用专业分工需要工作分析在人事管理上的用途:1工作分析是招收录用人员的基础 2工作分析是职工培训的根据3工作分析是工作评价的基础 4工作分析为职工考核提供依据 5为职工升迁调配提供依据 6为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7根据工作分析,正确处理工作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职务与职称管理公务员职务特性:1职务是机关职能的微观载体。

2职务具有独立性3职务是职权与职责的统一4职务数量具有有限性。

级别具有哪些功能:1级别是对不同类别职务进行平衡比较的统一标尺2级别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3是体现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

设计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时的原则:1职务与级别相结合2级别体现激励功能 3一职数级,上下交叉职称内涵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从职名到学术称号 2从学衔称号到职务3大职称和小职称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意义:1是建立一经公务员执法队伍的长效约束机制的需要 2有利促进建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基本素质,规范录用 3可以更好的激励一线执法公务员如何构建科学公正的社会化职业水平评价机制1建立专家委员会 2坚持专业对口原则 3评价专家的水平不低于评价客体 4评价中应设答辩环节 5参评专家必须公平公正 6实行回避制度 7主价中应坚持多数通过原则 8规避内部人控制职务:是某一职位所负担的职责任务,即“分内所长之事务”职称:是指专业技术(或学识)水平、能力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包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职级:是指职务或职位在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层级,即职务或职位的等级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