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综合实习报告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姓名:***学号:********班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综合实习报告经过两年对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我们已经大体掌握了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知识,包括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农田水利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造价的计算等等。

为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工程实体的认识以及各类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施工要求,学院组织进行了此次的专业综合实习,旨在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实习总共三天,我们先后参观和学习了位于济宁市梁山的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东平湖段柳长河3标工程、位于泰安市东平湖的泵站和防洪工程以及位于潍坊市昌邑段的引黄济青和胶东调水。

实习生活快乐而短暂,但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

(一)梁山两湖段工程实习第一站:济宁梁山通过当地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相关知识以及关于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东平湖段的相关内容。

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的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

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包括天津、济南、青岛为主的特大城市和沧州、衡水、聊城、德州、滨州、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枣庄、济宁、徐州、菏泽、泰安、扬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蚌埠、淮北、宿州等大中城市。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南水北调东线和京杭运河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黄、淮、海和连接胶东输水干线、鲁北输水工程的咽喉,也是山东境内“T ”字形输水大动脉的心脏,是我省加快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2013 年全线通水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其输水渠主要包括梁济运河和柳长河段工程,上接南四湖的上级湖,下至东平湖,输水线路全长 108公里。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沿线行政区划主要包括我省济宁市(济宁区、任城区、北湖度假区、微山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泰安市(东平县)等两个地市的8个县、市、区,流域水系属淮河沂沭泗流域的南四湖水系。

是连接胶东输水干线、鲁北输水干线并进而向天津和河北输水的纽带,同时打开南四湖至东平湖的航道,实现南四湖至东平湖的通航目标。

工程的基本任务是将南四湖上级湖的江水逐级提水北送至东平湖,再经东平湖调蓄猴,输水至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以及天津和河北的冀东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和满足沿运河经济带经济发展对水运的要求,实现济宁港至东平湖按照三级航道通航的目标。

该工程建成后,北可以向德州、聊城等鲁北地区并进而向冀东、天津供水,东可以通过胶东输水干线调水至烟台、威海、青岛,以有效解决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同时对于南四湖和东平湖之间水资源的联合调度以及下步对沂沭河洪水的利用、实现洪水资源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两湖段工程还利用原京杭大运河水道调水并结合实施航运。

作为国家规划的“一纵三横”内河航运通道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全面贯通南四湖至东平湖的航道,实现南四湖至东平湖按照三级航道通航的目标,打破京杭运河济宁以北不通水的局面。

两湖段工程由相对独立而又联系紧密的梁济运河输水航道及交叉建筑物工程、柳长河输水及交叉建筑物工程、南四湖内疏浚工程、长沟泵站、邓楼泵站、八里湾泵站、灌区灌溉影响处理工程等7个单元组成。

其中,长沟泵站由主厂房、进出水建筑物、两级运河进水闸、厂区工程五部分组成。

长沟泵站采用1985年基准高程,主要建筑物有主厂房、副厂房、引水渠、出水渠、引水闸、出水闸、齐梁运河节制闸。

主厂房内设4台立式8960KW轴流泵,调水设计流量为100立方米每秒,LCU控制屏,型号为SG—65/0.4(额定电压0.4KV,绝缘等级H)的励磁变压柜。

主泵房设上下三排通风窗,可满足自动通风要求。

水泵调节机构是设置在水泵上方,为全调节式,可实现自动调节。

其型号为BYKD—BD—4—25—TS01(额定压力40MPa,额定流量25L/min、工作行程80)。

主泵房下设两层廊道,上层廊道设置型号为HY7—0.3—4.0TS(压力罐容积0.3立方米)的油压装置。

回油箱容积为0.03立方米。

副厂房内设10KV配电室、4KV配电室和0.4KV配电室。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3014.97万立方米,土方填筑457.75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6.85万立方米砌石109.93万立方米,水泥土深成搅拌桩地基处理6.97万立方米,灌注桩2.23万m,金属结构制作安装1731t,钢筋制安15510t,工程永久占地15221.93亩,临时占地37436.98亩。

工程总投资38.89亿元,工期3年。

两湖段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黄、淮、海和连接胶东输水干线、鲁北输水工程并进而实现向河北、天津供水的重要连接工程。

两湖段工程由梁济运河输水工程、柳长河输水工程、南四湖湖内疏浚工程、灌区灌溉影响处理工程及长沟、邓楼、八里湾三个泵站工程组成。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初设报告,两湖段工程涉及济宁市的微山县、任城区、北湖区、市中区、汶上县、嘉祥县、梁山县和泰安市的东平县。

在梁山我们学习参观了柳长河输水工程:柳长河施工3标起止桩号:K12+000~19+399,全长7399m,施工内容主要有:河道土方开挖及堤防填筑、输水河道边坡现浇混凝土衬砌、国那里倒虹吸、四柳树生产桥、老王庄公路桥重建等工程,工程总造价1.0893亿元,工程于2011年4月底开工建设。

河道工程采用梯形明渠输水断面型式,河底宽度45m,两岸坡比1:3,上部宽度80m,河底高程33.2m,堤顶高程39.3m,设计输水水位36.5m,设计流速100立方米每秒。

两岸衬砌为现浇C25混凝土护坡(厚度15cm)保温板(厚度3cm)、土工膜(一布一膜600克每平方米)型式,河底采用水泥土换填(厚度15cm)。

此外,该工程在左岸堤顶布置沥青混凝土道路(宽度6m),两岸敷设通信管道,堤顶河内侧安装防护栏。

现浇混凝土衬砌除桥梁、排涝泵站、涵洞等建筑物位置可用人工衬砌外,其余部位均采用机械化施工。

老王庄公路桥为省道桥梁,公路I级设计荷载,行车速度80km/h,路线全长915m,桥梁长669.5m,引道长245.5m,桥面全宽13m,净宽12m,桥梁两侧防撞护栏2*0.5m,桥面纵坡3%,横坡双向1.5%,主桥为46+80+46m三跨连续箱梁桥,引桥为31孔16m预应力空心板简支桥。

主桥采用悬臂挂篮现浇混凝土工艺。

四柳树生产桥全长810.43m,其中桥梁长600.04m引道长210.39m,桥宽7m。

桥梁上部构造为32*16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80m下承式系杆拱桥;下部结构为柱式桥墩;基础均为桩基础。

主桥采用整体支架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

国那里倒虹吸为穿柳长河堤防建筑物,为地方农业引黄灌溉服务。

该工程由进出口连接段、洞身进出口段、洞身段组成,水平投影长度193.1m。

主体为双孔208*208m箱体结构,两端布置闸室及启闭机房,闸门采用铸铁闸门,启闭机采用手摇式螺杆启闭机,采用钢质拦污栅。

(二)东平湖提水泵站实习第二站:泰安东平湖在东平湖我们学习了提水泵站、各种进、出湖闸以及东平湖防洪工程:东平湖蓄滞洪区地跨山东省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东接汶河,西通黄河,总面积627km2,分为新、老两个湖区。

原设计蓄洪水位46.0m(大沽高程,下同),库容39.79亿m3。

近期在防洪工程不完善的情况下运用水位44.5m,库容30.42亿m3。

东平湖的主要任务是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黄河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 m3/s,以确保济南市、京浦铁路、胜利油田和黄河下游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和京杭运河复航工程的利用平台。

我们参观学习了石洼进湖闸以及清河口、陈山口出湖闸:石洼进湖闸位于东平县境内,临黄堤大堤桩号337+795-338+192,为一级建筑物,是黄河向东平湖新湖区分洪的唯一进湖闸,一九六九年建成。

由于黄河淤积抬高,一九七六年进行了改建。

改建后该闸形式为桩基开敞式,共四十九孔,孔口尺寸宽6m,高4m,闸身总宽370m,总长19m。

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板式,自重30t。

配有2*63t一门一机固定式启闭机。

该闸设计防洪水位50.29m,校核防洪水位51.29m,上游设计水位50.29m,下游设计水位40.39m,设计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6000立方米每秒。

清河门、陈山口两座出湖闸是东平湖向黄河排水的控制性建筑物,两闸设计总泄水能力为2500立方米每秒。

1997年、1998年先后对清河门、陈山口闸按2000年设防标准进行了改建加固,按双向挡水设计,闸底板高程有36.5米抬高到39米,两闸改建后的过流能力能够满足北排入黄的泄水要求。

参观学习后,我们了解到东平湖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改进措施:东平湖水库蓄滞黄河、汶河洪水,经闸上引河、两岀湖闸及闸下岀湖河道排入黄河。

闸上引河长约8.5公里,闸下与黄河之间引河长约5.8公里。

由于受黄河河床淤积抬高及洪水倒灌影响,岀湖河道淤积严重。

2001年8月,汶河出现六、七年一遇的中常洪水,在黄河无顶托影响的情况下,最大泄水流量仅为670立方米每秒,致使老湖水位达到44.38米,创建库以来历史最高水位。

由于黄河河道逐年淤积抬高,东平湖蓄洪运用后北排入黄越来越困难。

虽然为扩大东平湖北排泄流能力对出湖河道进行了开挖,使出湖河道最大泄流能力达到2350 m3/s (湖水位46.0 m,黄河无顶托),基本达到与陈山口、清河门两出湖闸设计泄洪能力相匹配,并在入黄口处修建了庞口防倒灌闸(设计泄洪能力450 m3/s)。

为了提高岀湖河道排水能力,确保东平湖水库防洪安全,2002年汛前对出湖闸下引河5+400以上段进行了开挖疏浚。

此次开挖按2010年水平年设计,挖除了河道内的滩地,开挖后河宽一般在230米左右,按老湖设计最高运用水位46.0米,在闸上无生产堤约束,闸下无黄河水顶托的情况下,老湖可以处理不大于二十一年一遇汶河洪水,加大了排水入黄能力,降低老湖蓄洪水位,减轻防洪压力,减少启用新湖的机遇。

为防止出湖闸下引河再次受黄河来水倒灌淤积,今年汛前又在岀湖河道下游的防倒灌围堰上修建了庞口放倒灌闸,该闸为桩基开敞式结构,底板高程39.50米,9孔,设计流量450立方米每秒。

采用闸堰结合过流方式,汶河不超过五年一遇的洪水,只需由闸口过流,汶河超五年一遇洪水,及时破除围堰,闸堰破口同时泄流;黄河水位高于湖水位时,关闭庞口防倒灌闸,防止黄河水沙倒灌淤积岀湖河道。

出湖闸上游引河过流能力对湖水退水入黄影响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