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舟山港、宁波港、上海港的中转货物分析。
1. 三大港口中转货物(按分类)分析:
港口 中转货物四大货类
(件杂货除外)
主要来源国/地 主要需求国/地
舟
山
港
石油天然气及制品
伊朗、沙特、安哥拉、印尼、马来西亚等国 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
地区
金属矿石 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国
国内支线港口、浙江省、
江苏省、福建省等
煤炭及制品 国内经济腹地、国内支线港口
主要为浙江本省以及江
苏省和上海市
粮食 国内经济腹地、国内支线港口 主要为浙江省
宁
波
港
集装箱
国际航线主要为欧盟国家、美国和亚洲地区国家 国内经济腹地、国内支线
港口、美国、韩国等
煤炭及制品 国内经济腹地、国内支线港口
主要为浙江本省以及江
苏省和上海市
石油天然气及制品 安哥拉、伊朗
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
地区
金属矿石 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印度 江苏省、浙江省
上
海
港
集装箱
国际航线主要为欧盟国家、美国和亚洲地区国家 国内经济腹地、国内支线
港口、美国、韩国、日本
石油天然气及制品
伊朗、安哥拉、科威特、沙特、澳大利亚 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流
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
金属矿石 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印度 江苏省
钢铁 澳大利亚、中国台湾、日本、韩国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首先,相比于宁波港和上海港,舟山港的特点就是“粮食中转港”,一方面,占据我国
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区位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浙江有60%
以上的粮食是依赖省外调入和进口,浙江省在资金上和政策上大力发展舟山为粮食集散中心。
其次,宁波港和上海港的优势就是集装箱业务,舟山港作为深水港,一方面完全有能力
发展集装箱业务,另一方面,凭借着邻港优势,可以获得相当可逛的集装箱业务资源。
第三,上海港是浅水港,随着其港口泥沙的堆积,船舶吃水深度有限,同时船舶的大型
化给其带来了巨大压力,这就给舟山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舟山可以以“上海分流港”的角色
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2013年规模以上港口各货类(部分)吞吐量及增长速度
货类名称 吞吐量 (亿吨) 增长率(%) 外贸吞吐量 (亿吨) 增长率(%)
煤炭及制品
21.73 8.9 3.13 19.1
石油天然气及制
品
7.58 2.6 3.62 7.5
金属矿石
16.70 11.4 10.22 12.6
钢铁
4.52 6.9 0.72 7.3
矿建材料
16.31 9.2 0.32 17.1
木材
0.72 8.2 0.58 11.7
非金属矿石
2.34 13.6 0.63 33.0
粮食
2.25 12.7 0.81 6.7
农林牧渔业产品
0.42 -3.6 0.21 -3.9
其他
25.11 8.7 9.89 4.7
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粮食和天然气及制品的外贸发展速度都相当可观,这对于舟山
港未来的发展不无裨益。
2. 三大港口中转货物(按性质)分析:
港口 2013年货物吞吐量 (万吨) 2013年外贸货物吞吐量 (万吨) 外贸货物吞吐量占比%
舟山港 31387 10788
34.4%
宁波港
49591 24645 49.7%
上海港
77600 34606 44.6%
相比于宁波港和上海港,舟山港的外贸货物吞吐量,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有一定
的差距,这对舟山港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 中转货物的辐射半径。
1. 经济腹地:
直接经济腹地 间接经济腹地
舟山港 舟山市、浙江省
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
以及福建
宁波港 宁波市、浙江省
长江三角洲省市主要包括浙江、安徽、江西、江苏
以及福建、湖南、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
上海港 上海市
长江三角洲省市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
四省、整个长江流域以及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区
2. 经济腹地货源流向及排序情况:
省市 主要货源流向(吞吐量排名前15位港口按优先排序)
浙江 宁波港、舟山港、上海港
上海 上海港
江苏 连云港、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
安徽 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连云港
江西 深圳港、上海港、广州港、宁波港、厦门港、舟山港
福建 厦门港、福州港、深圳港、宁波港、广州港、舟山港
湖南 深圳港、上海港、广州港、湛江港、宁波港
湖北 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广州港、
四川 深圳港、广州港、上海港、湛江港、宁波港
重庆 深圳港、广州港、上海港、湛江港、宁波港
3. 经济腹地地理位置:(依次为舟山港、宁波港、上海港)
三、 舟山港、宁波港、上海港的对比分析
1. 吞吐量分析
港口
2013年吞吐量 (万吨) 吞吐量增长率% 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万吨) 吞吐量增长
率%
舟山港
31387 7.86% 58 14.62%
宁波港
49591 9.47% 1677 7.02%
上海港
77600 21.74% 3362 3.35%
2. 港口泊位数分析
港口 泊位数
万吨级泊位数 万吨级泊位书比率 船舶数量
舟山港
289 45 165 379
宁波港
376 92 24% 1291
上海港
1183 152 13% 1139
现代港口发展演变
发展阶段 时间段 功能特点 生产特点 与用户关系 决定因素
第一代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运输枢纽、货物装卸与
存储
保守形式、
货物移动港内交接、低增长 松散、不定期订货 劳动力和资
本
第二代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运输枢纽、货物中转、工业与商贸中心、增值中心与商业服务 货物流动与中转、提高增值 与用户关系密切,港城关系不密切 资本和技术
第三代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多式联运与物流中心、货物信息流
动与分配、
物流活动
高增值综合物流活动 生产、贸易与运输一体化,港口与用户关系密切,港城一体化开始 技术、信息
和服务
第四代 21世纪初至中叶 全球资源配置枢纽 组织自治化、生产自动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信息产业化。全程、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服务 经贸港行运输实行“国民待遇”,港城综合网链一体化,形成区域经济、技术、利益共同体 技术、信息、服务、人才
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