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有关政策(讲课稿直管)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有关政策(讲课稿直管)
(七)关于多重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 七 关于多重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
参保人员流动就业,同时在两地以上存续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在办理转移接续基 本养老保险关系时,应按照“先转后清” 的原则,由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本 人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关 系和个人账户,同期其他关系予以清理, 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本人,相应的个人缴 费年限不重复计算。
(二)关于转移条件 二 关于转移条件
参保人员流动就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办理基 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1、男性不满50周岁、女性不满40周岁的。凡是男50、女 40以前,在新就业地就业参保缴费的,养老保险关系应 转移到新就业地。 2、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参保的。凡是返回户籍地就业的, 不受年龄的限制,养老保险保险关系应转入到户籍所在地。 3、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 门批准调动,且与调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缴纳基本养老 保险费的。组织调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受年龄及 户籍等条件限制,应转入调动单位。
2、统筹基金。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 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参保缴 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在转移统筹基金时,属于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 账户的,单位缴费比例超过12%的,按实际缴费 比例计算转移金额;低于12%的,按12%计算转 移金额。 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 保人员,在转移统筹基金时,除记入个人账户的 部分外,缴费比例高于或低于12%的,均按12% 的标准计算转移金额。转移时为临时基本养老保 险缴费账户的,缴费比例高于12%的,按实际缴 费比例计算转移金额;低于12%的,按12%计算 转移金额。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有关政策
(一)关于转移基金 一 关于转移基金
参保人员跨省、省内跨市流动就业,除转移基本 养老保险关系外,还要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统 筹基金。 1、个人账户储存额。1998年1月1日以前,转移 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累计本息,没有建立个人 账户的不转移;1998年1月1日后按计入个人账户 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即:1998年1月1日至 2005年12月31日,按11%的个人账户规模转移。 个人账户规模低于11%或高于11%的,统一按 11%的标准计算转移金额;2006年1月1日以后, 统一按8%的标准计算转移金额。
4、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基本养老保 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基本养 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含 视同缴费,下同)不满10年,按规定 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 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或因没有满 10年参保地转移至户籍所在地的。
5、具有我省户籍的男性满50周岁、女性满40周 岁的参保人员返回我省就业以及在外省达到领取待 遇条件且待遇领取地确定为我省,按照鲁政办发 [2010]50号文件有关规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 一是具有我省户籍的男性满50周岁、女性满40 周岁的参保人员返回我省就业的情况。根据鲁政办 发[2010]50号文规定,我省户籍的男性满50周岁、 女性满40周岁的参保人员返回我省就业,可根据本 人申请,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户籍所在地 (设区的市)或省内最后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参 保地(设区的市,含省直管企业)。 二是省外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按国 办发[2009]66号文件确定待遇领取地为我省的,其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到待遇领取地(省内某设区的 市或省直管企业)。
(三)关于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 三 关于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
参保职工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 40周岁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就业的,应在 原参保地继续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同 时在新参保地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 账户,记录单位和个人全部缴费。参保人 员再次流动就业或在新参保地达到待遇领 取条件时,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 中的全部缴费本息,转移归集到原参保地 或待遇领取地。
4、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 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 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 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 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 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举例,某职工,户籍淄博,先后在烟 台工作8年,潍坊工作2年,济南工作9 年到达退休年龄,待遇领取地为:淄 博。
参保人员在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 系时,曾办理一次性预缴养老保险费的, 先按规定比例计算转移金额;余额部分由 转出地暂时保留封存,待本人达到待遇领 取条件时再按有关规定处理。 国办发〔2009〕66号实施之前已经重复领 取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员,由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与本人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基本 养老保险关系并继续领取待遇,其它的养 老保险关系应予清理,个人账户剩余部分 一次性退还本人,已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不 再清退。
参保人员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时,转入地对转出地记录的缴费基数不进 行“封顶保底”计算和调整。参保人员达 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待遇领取地在计算该 参保人员在其他地区参保缴费时段的缴费 工资指数时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六)关于参保缴费年 六 关于参保缴费年限
在确定参保人员待遇领取地时,一地的累计缴费 年限应包括在本地的实际缴费年限和计算在本地 的视同缴费年限。其中,曾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和 企业工作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在首次建立基本 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只有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 费账户的,计算在户籍所在地;曾经在部队服役 的军龄,按国家规定安置就业的,计算为本人退 出现役后首次就业参保所在地的视同缴费年限, 按国家规定不安置就业的(不包括自主择业的军队 干部),计算为本人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户籍所在 地的视同缴费年限。
7、对于跨省转移,参保人员在国办发[2009]66 号实施前已办理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实 施后没有再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在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其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关 系所在地为待遇领取地;实施后又再次跨省流动 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达到待遇领取条 件时,按国办发[2009]66号规定确定待遇领取地。 对于省内跨市转移,参保人员在鲁政办发 [2010]50号实施前已办理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 移的,实施后没有再跨市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 保险关系,在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其当前基本 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为待遇领取地;实施后又再 次跨市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达到 待遇领取条件时,按鲁政办发[2010]50号规定确 定待遇领取地。
5、我省户籍的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 40周岁的参保人员从省外返回我省就业参保时, 根据鲁政办发[2010]50号文规定,可根据本人申 请,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户籍所在地 (设区的市,本条下同)或省内最后一个缴费年 限满10年的参保地(设区的市,含省直管企业, 本条下同),同时在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的 就业地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记录单 位和个人全部缴费。这种情况,待遇领取地就是 当时养老保险关系转入地,也即为户籍地或缴费 满10年的参保地。 举例,52岁男职工,户籍烟台,原在威海工作12 年,现从外省到济南工作。此职工已超过50周岁, 到济南后只能建立临时账户,他的待遇领取地可 根据本人申请确定为威海或者烟台。
对于跨省转移,参保人员在2010年1月1日之前在 非户籍所在地(以省为单位)就业参保、2010年 1月1日之后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 参保人员在中断缴费期间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 年满40周岁的,参保地不得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 系调整为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 对于省内跨市转移,参保人员在2010年10月1日 之前在非户籍所在地(以设区的市为单位)就业 参保、2010年10月1日之后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 性年满40周岁的,参保人员在中断缴费期间男性 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参保地不得将 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调整为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 费账户。
6、省外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按国办发 [2009]66号文件确定待遇领取地为我省的,其基本养老保 险关系应转回我省,在我省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中, 我省户籍的,待遇领取地可根据本人申请,按户籍所在地 (设区的市,本条下同)或省内最后一个缴费年限满10 年的参保地(设区的市,含省直管企业,本条下同)确定; 非我省户籍的,待遇领取地根据原在省内有关市的缴费年 限,按最后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市确定,缴费年限都 不满10年的,按“从长”的原则确定,缴费年限相同的, 按最后一个市确定。 举例:男职工,户籍济南,先后在青岛、淄博工作11年 和10年,在49岁时到南京工作直至达到60岁退休。其中 在南京工作期间中断缴费2年。领取待遇地根据本人申请 为济南或淄博。如职工户籍非山东,青岛、淄博的缴费年 限分别是9年和8年,则待遇领取地为青岛。
参保人员流动就业转移的统筹基金,无论是一般账户还是 临时账户均不计算利息。 关于省内跨市也要转移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问题,主要 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一是有利于与国家政策衔接。66号 一是 文第十一条规定,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由各 省级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二是 二是有利于完善政策体系。 二是 制订省内省外统一的转移接续办法,有利于养老保险政策 体系的统一和完善,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公平、公正的养 老保险权益。三是 三是有利于调动各市积极性。省内跨市转移 三是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利于防止因基金收支平衡和经济发 展差异造成的地方局部利益的形成,接收地在负担转入人 员养老保险待遇的同时也享受转入基金带来的“收益”, 能有效调动各市积极性。
(五)关于缴费工资指数 五 关于缴费工资指数
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按照《国务院关于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2005〕38号)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 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 通知》(鲁政发〔2006〕92号)等有关规定,核 定其基本养老金。其中,缴费工资指数以本人在 各参保地的缴费工资和待遇领取地相对应各年度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6年1月1日以前按职工平 均工资)计算确定,并以此计算本人指数化平均 缴费工资和基础养老金。
(四)关于待遇领取地 四 关于待遇领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