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逆向物流受到了企业界和理论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与研究。
逆向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社会的经济、资源、环境等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企业也不断认识到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在逆向物流方面的竞争力。
本文阐述了逆向物流的概念、成因及类型,对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就如何促进逆向物流在我国更好的发展问题, 在策略和具体操作层面给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策略;文献综述一、逆向物流概述(一)逆向物流的定义对“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较早的描述由Lambert 和Stock 在1981 年提出,后来有许多研究者给出了各种定义,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备或公认的定义。
国外对逆向物流的最新权威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①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下属的逆向物流执行协会(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2002 年的定义:与传统供应链方向相反,为恢复价值或合理处臵,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实际流动而进行的有效计划、管理、控制的过程。
后在《供应链全景———物流词条术语2003 年9 月升级版》中进一步将逆向物流解释为:由于修理和信誉问题,对售出及发送到顾客手中的产品和资源的回流运动实施专业化的物流管理;②2003 年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将逆向物流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从制造、分销或使用点到恢复点或适当处臵点的过程;③美国学者Rogers 等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逆向物流是从消费点到起源点的物料、在制品库存、成品和相关信息的流动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对物料重新获取利润或进行恰当处理。
在我国,《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则将逆向物流分解为两大类:①回收物流,即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②废弃物物流,即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要晚一些,但是对于逆向物流的本质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逆向物流的成因分析从企业的角度看, 逆向物流形成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法规强制: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强制立法, 责令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要求他们回收处理所生产的产品或包装物品等。
如德国1991年颁布的关于包装材料的条例中, 要求厂商回收所有销售物品的包装材料; 荷兰则要求汽车制造商对所有为旧汽车实行再生( Recycling)。
我国也将于2003 年出台并开始实施《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法草案》, 该《草案》明确规定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 其他相关法规和条例也将陆续出台。
( 2) 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物料的消耗、挖掘废旧物品中残留的价值, 直接增加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 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提升企业的环保 象、改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出于经济效益考虑的物品重新利用的情形主要以美国为代表, 机器零部件的再制造( Remanufacturing ) 就是典型的例子, 检修后的废旧产品可当成备件或卖给二手市场, 而检修费用只是原先产品制造成本的一小部分。
( 3) 生态效益: 由于垃圾填埋和焚化不但会造成资源损耗, 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不利于生产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故要求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出于生态效益考虑的物料重新利用的情形主要以欧洲为代表。
Christian Gotzel 等在1999 年用实际事例验证了循环重复利用物料行为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效用, Giannis T Tsoulfas 等于2002 年研究了SLI电池的回收处理网络以及电池回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 4) 社会效益: 生产企业回收利用所生产的产品, 符合社会发展的“绿色”思路, 从而有利于企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以上几种驱动因素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往往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例如, 若增加废物的处理成本, 则会使得废物减少更多, 产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又表现出另一种新的市场机会,导致经济效益提高。
(三)逆向物流的分类为了对逆向物流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们需要对逆向物流进行分类。
当然,不同的分析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有的文献按逆向物流形成的原因将逆向物流分为投诉退货、终端使用退回、商业退回、维修退回、生产报废与副品以及包装回收等六类。
也有按回流物品的特征和回流流程,将逆向物流分为低价值产品物料逆向物流、高价值产品的零部件逆向物流及可以直接再利用的产品的逆向物流等三类。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则将逆向物流分为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类。
①回收物流,即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②废弃物物流,即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要晚一些,但是对于逆向物流的本质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及问题我国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循环经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责任制度,逆向物流发展已初具规模:法规和责任机制的初步建立,我国逆向物可依据的法规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法》;生态园区的逆向物流发展初具规模,我国从1999 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园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2001 年中国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广西贵糖(制糖)生态工业园区和广东南海生态工业园;初步建立了“再制造”逆向物流与“再利用”逆向物流的试点,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仍然滞后,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企业对逆向物流认识上的障碍由于逆向物流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信息不畅通等特性,使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对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和逆向物流的潜在价值认识不足。
所以,当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发生冲突时,企业管理者常常会放弃逆向物流。
很多企业认为实施逆向物流成本高,短期内很难获益,忽视了对废旧产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利用资源的闲臵和浪费。
尤其在生产繁忙时,企业将逆向物流活动长期搁臵,这不仅延长了产品的退货处理速度,也增加了企业的仓储成本和处臵成本。
由此可见,发展逆向物流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企业和社会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资金和逆向物流人才匮乏,影响逆向物流的发展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废旧产品处理设施的配臵以及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投资回收期较长。
此外,当前逆向物流从业者多为刚从农村转移过来的剩余劳动力,他们大多没有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和逆向物流的行业标准,不能胜任信息化和标准化的逆向物流管理和操作,很难与国际逆向物流业接轨,成为制约我国逆向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原因之一。
(三)环境保护意识淡漠逆向物流从业人员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包装箱、旧家电、家具等可回收利用的与不可回收利用的都随意丢弃,对我们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超市商场免费购物塑料袋的禁用说明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将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民心还需一段时日。
许多的生产者认为他们不应该对顾客使用过的产品负责。
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和顾客都希望生产商能减少产品对自然所带来的污染。
我国在技术上应当能够做到零排放,但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和完善的回收体系,使回收处理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良好的回收处理技术得不到使用和推广。
(四)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滞后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环境法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依据,但是逆向物流没有引起业界甚至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许多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往往认为自己不应该对消费者使过的产品负责终生(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有效的责任机制对他进行约束。
因此,企业不愿意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方面投入相关人力和财力,从而很难形成畅通、高效的逆向物信息系统,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将直接影响逆向物流的发展。
(五)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和高昂的费用阻碍着逆向物流的发展在传统的前向分销中,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控制产品的供应时间、数量、质量、销售的范围等,而在逆向物流系统中,回收产品的供应通常不由生产企业决定。
回收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回收时间等通常是由产品的拥有者决定的(产品的拥有者可能是零售商或最终顾客)。
所以,很难预测何时、何地、有多少、何状况的商品或包装材料进入逆向物流的渠道。
由于许多回收的商品需要人工检测和处理,所以其效率很低,并且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
因此,一些企业明知逆向物流能带来效益的改善,却也因为高昂费用而放弃对其改善(六)逆向物流缺乏规范化管理,安全隐患大目前中国废品的回收主要是一些农民工在做,他们自发地集中到中国各大城市从事废品收购、垃圾捡拾以及相关的分类整理、运输等工作。
我国现有的逆向物流可依据的法规仅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法》。
但由于物流在我国仍属新兴事物,对逆向物流的认识仍没有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也没有相关的法规和责任机制进行约束,所以逆向物流系统中没有形成畅通的供应链。
三、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对策(一)提高对逆向物流的重要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和培训等,改变企业对逆向物流的传统认识,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提高逆向物流的处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促使企业尽快实施其逆向物流活动,带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选择合适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对于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逆向物流的特殊性,需要考虑不同运作模式对企业成本,质量,柔性,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企业的战略选择,公司技术设备能力,对供应商管理能力,成本,效益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目的。
(三)加强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应用信息技术也是发展逆向物流的重要手段。
在逆向物流中,使用条码技术可使物品管理非常简便。
另外,数据管理技术不仅可使企业追踪产品在客户之间的流动信息,同时也允许企业辨识出于回收目的的产品返回比例。
而全面改善电子商务环境,打造逆向物流的智能化电子商务平台,也是逆向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
国外许多著名的企业,如施乐公司、通用汽车、IBM、柯达、佳能、3M、强生等都通过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引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系统,在逆向物流管理领域降低由退货等造成的资源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