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在人际关系的哪一阶段双方的交往还会受到角色规范、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制约,交往比较正式。
(B)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情感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2. 人际关系的主要功能是(A)
A. 安全与亲密
B. 获得尊重
C. 获取信息
D. 传递信息
3. 在人际关系的哪一阶段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C)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情感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4.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提到成年早期(18~25岁)最突出的发展主题是(D)
A.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B.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C.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D.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5.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在哪种状态下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A)
A. “父母”
B. “成人”
C. “儿童”
D. “子女”
6. 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在哪种状态下通常表现为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心、焦虑和自罪(C)
A. “父母”
B. “成人”
C. 顺从的“儿童”
D. 自由的“儿童”
7. “情人眼里出西施”指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哪种心理效应?(B)
A. 首因效应
B. 光环效应
C. 自我暴露效应
D. 互惠效应
8. 当自己表露情感,对方却讳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怎会对他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这说明了人际交往中哪种心理效应的重要性?(C)
A. 首因效应
B. 光环效应
C. 自我暴露效应
D. 互惠效应
9. 小明在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心跳气喘、面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方;在与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
小明遇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哪种困扰?(A)
A. 不敢交往
B. 不愿交往
C. 过量交往
D. 不善交往
10. 美国学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曾经提出一条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的“三A”法则,不包括以下哪一点?(D)
A. 接受对方
B. 重视对方
C. 赞美对方
D. 学会拒绝
多选题:
1.人际关系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ABCD)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情感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2. 根据人际沟通分析理论:个体的个性是由哪几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的?(ABC)。
A. “父母”
B. “成人”
C. “儿童”
D. “子女”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扰: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ABD)
A. 不敢交往
B. 不愿交往
C. 过量交往
D. 不善交往
4.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ABCD)
A. 匿名性
B. 平等性
C. 多元性
D. 依赖性
二、判断题
1. 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取代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
(×)
2. 光环效应常使人犯“以偏概全”“爱屋及乌”的错误。
(√)
3. 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它影响着今后交往活动的深入进行,属于人际交往的近因效应。
(×)
4. 在人际交往中拒绝别人很可能会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但为了不委屈自己,要学会拒绝。
但拒绝不能太坚决而直接(×)
5. 有人偏外向一端,有人偏内向一端,其实这两种性格类型在交往中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
外向性格更有优势。
(×)
三、简答题
1.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会经过哪几个阶段?
(1)定向阶段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进入一个交往场合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些人,而对另外一些人视而不见,或者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
对于注意到的对象,人们会进行初步的沟通,谈谈无关紧要的话题。
(2)情感探索阶段
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那么就可能有进一步的自我表露,例如兴趣中的体验、感受等,并开始探索在哪些方面双方可以进行更深的交往。
这时,双方有一定程度的情感介入,但是还不会涉及私密性的领域。
双方的交往还会受到角色规范、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制约,比较正式。
(3)情感交流阶段
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基本的信任感,就可能发展到情感交流的阶段,彼此有比较深的情感介入,会谈论一些相对私人性的问题。
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4)稳定交往阶段
情感交流如果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顺利进行,人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加密切的阶段,双方成为亲密朋友,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更广,相互关心也更多。
2. 如何提升人际信任能力?
(1)有选择性地自我暴露
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暴露时,这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而对方以同样的自我暴露水平作出反应,成为接受信任的标志。
人际关系越好,双方对彼此的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就越高,自我暴露得也越多。
(2)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
站在别人的立场,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在理解实情之前,要对他人行为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观察,避免片面的主观臆断,人们之间的信任感自然得到提升。
只有真正地理解他人,才能架起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桥梁。
(3)对人对己诚实守信
注重自身诚信行为,诚实守信是获得信任的前提。
一旦许诺则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惜代价去达到。
实在不能达到承诺时,那就暂时承受信任度降低的后果,而后再设法恢复、重建信任。
对外界的信任,是对自己的信任向外投射的结果。
对自己真实,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对他人的诚实。
(4)勇敢迈出信任的步伐
无论是信任或被信任,都是需要勇气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值得信任的人和事,只要有信任,就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心理健康的人,会模糊处理这一问题,只要有大部分的把握,就选择完全的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做该做的事情;而心理不那么健康的人,则会过分看重事物没有把握的那极小部分,使得行为变得迟疑不定、患得患失。
3. 大学生可以使用哪些技巧来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1)善用奖赏原则:赞美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的“三A”法则。
第一个A(Accept):接受对方;第二个A (Appreciate):重视对方;第三个A(Admire):赞美对方。
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
赞美用语越翔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越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越看重。
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2)学会拒绝:情商大考验
拒绝的技巧:
①简单回应;
②给自己一些时间,你会更有信心去拒绝别人。
③区分拒绝与排斥。
记得你是拒绝请求,而不是排斥一个人。
④不要感到愧疚。
你有拒绝的权利,就像是他们有权利要求帮助。
有时拒绝别人是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
⑤做回自己。
要明确和坦白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更好地认识自己。
(3)提高共情力:我心同你心
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
共情是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如“我知道你很难过”,是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感受,如“我能体会到你的悲伤”,并将这种理解和体会反馈给对方。
四、分析题
1.大学不同与主要以学业为重的中学阶段,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对于个人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试着运用课堂所学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对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进行调适?
答题要点: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做最真的自己
用对自己的性格优势,做真实的自己,才能在交往中得心应手。
(2)提高人际交往效能感
①回忆以往成功交往的经验;②学习人际智能高的人的交往表现;③与自己相似的同学对比,主动寻求贵人的指点和鼓励,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3)积极行动
①开拓行动;②充值行动;③感恩行动。